说到中国古代的夺嫡之争,大家立马可以想到魏晋时期的曹丕和曹植、司马炎和司马攸,隋唐时期的杨勇和杨广、李建成和李世民,再到后来宋明的叔侄相争,赵光义和赵德昭、赵德芳,朱棣和朱允炆,朱高煦和朱瞻基等等。为了皇位同室操戈的例子数不胜数
即使是短暂的秦王朝,也有胡亥为了皇位杀掉所有兄弟姐妹,这样惨绝人寰的争夺。而反观汉朝前后延绵四百多年,却没有什么因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戏码,这是怎么回事呢?
玄武门之变
倒也不是说汉朝没有皇子争夺过皇位,而且还不少,像刘邦时期的刘盈和刘如意之争,汉景帝的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废太子刘荣和梁王刘武之争,再到汉成帝年间的中山孝王刘兴和汉哀帝刘欣之争;即使到了东汉皇位之争也没有消停,像清河王刘庆和汉顺帝刘肇之争,汉顺帝刘保和济北王刘懿之争
但这些内容并没有流传下来,成为和玄武之变、靖难之役、八王之乱、七步成诗相提并论的夺嫡之争。原因就和大汉王朝一个独有的特色有关,即外戚专权的存在。与其他王朝皇子或者其他皇位继承者纷纷下场,自己拉帮结派争夺皇位不同
汉朝的皇储之争,拥有继承权的人都藏在幕后,完全不参与到皇位争夺之中。而那些在擂台上打得头破血流的人,都是这些继承者的母族,也就是他们的外戚。皇子们因为是这些家族,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成为天子外戚而光耀门楣的资本,所以只需要作为他们的旗帜,作为吉祥物即可
影视剧中的刘盈刘如意及吕雉戚夫人
汉初想象图
如果继承者们亲自下场,外戚反而担心他们磕着碰着危及生命,还是好好的待在幕后吧。这样争夺皇位的好处就是,皇子们可以做争夺皇位的旁观者,母族赢了自己登基,母族输了也祸不及自己。继位的兄弟或者子侄还会给自己封王,让自己潇洒一生,毕竟自己没参与争皇位
所以汉朝争夺皇位就变成了这样的景象,外戚们斗得你死我活,而当事人们的亲情却坚如磐石,没有上演任何的手足相残。比如刘邦的儿子刘盈和刘如意,即使他们的母亲势如水火,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兄弟之情,甚至为了保护刘如意不被吕后所害,刘盈特地将他接到自己身边,寸步不离
还有汉和帝刘肇和清河王刘庆,即使二人的母族在争夺皇位,但刘肇和刘庆两兄弟关系却非常亲密。即使是汉景帝之子刘荣,因为争夺皇位失败而被杀,但杀他的也不是皇位争夺的胜利者汉武帝刘彻,而是刘荣的生父汉景帝刘启,刘荣和刘彻之间没有任何私怨
影视剧中的汉景帝与汉武帝
汉和帝刘肇
但汉朝这种皇权争斗的坏处也非常明显,因为夺嫡的主力是外戚,皇子只不过是吉祥物,这也就导致了最终获得胜利后,外戚成为了利益的分配者,皇帝沦为傀儡。观看史书我们也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这些通过外戚上位的大汉天子
即使强如汉武帝、汉宣帝、汉和帝,早期都被外戚死死地压制,都要在扳倒外戚之后才能真正的掌控天下。而能力不足或者寿命不长的皇帝,还没等外戚挂掉自己就先挂了,那就只能一辈子活在外戚的阴影下了,而这种情况随着汉朝的灭亡,以及历代对外戚的提防和禁锢,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
皇子们因为后宫不得干政,或者像明朝一样皇后以及妃嫔都出自民间,从而失去了一个与血缘绑定在一起的强力帮手群体;母族没人怎么办呢?那就只能自己摇人了,于是皇子们被迫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参与皇权的争夺;因此有了像李世民天策府,什么皇子门人这样的存在
皇帝召见外戚
既然已经亲自下场参与争夺,那皇子们也不可能再像汉朝一样那么斯文了。他们必须刺刀见红,身先士卒的表达立场,明确自己要争夺储君,下面的那群兄弟们才能知道该怎么站队,该怎么做,从而产生的结果就是继承人们的关系,不可能再像汉朝一样友好了
同样的,因为争夺皇位的当事人亲自下场,所以他们争夺皇位的故事知名度就不会低。因为老百姓茶余饭后就是喜欢听这些皇宫八卦,皇室斗争;从而使这些继承者之间的爱恨情仇,被那些好事者添油加醋的传播,而汉朝继承者没有直接下场,也就没有供后人加工的素材,他们的故事知名度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说到皇位之争的故事,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想到汉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