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罗斯的芯片产业,外界了解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当地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芯片设计厂商,制造业。主要通过对外采购需求,即便有芯片订单需要生产,所涉及的制程也很少低于28nm,14nm等成熟工艺芯片。
而自从英特尔,台积电等采取行动后,当地也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于是打算扶持两家芯片设计厂商,并有助于将芯片订单转移至大陆。
在其它巨头都相继采取行动的背景下,中芯国际或成唯一?中芯国际为俄代工的可能性有多大?
全球芯片产业高度集中,美国掌握了芯片设计EDA工业软件,欧洲拥有先进的工业化半导体和光刻机设备,亚洲地区的台积电和三星则负责芯片代工。
再加上高通、苹果、海思等中美半导体设计厂商提供芯片设计订单,为芯片产业铸造全球化发展趋势。
直到美国开始频繁闹出幺蛾子,给芯片全球化发展带来阻碍。台积电不能顺利为华为代工,ASML也不能向中芯国际出货EUV光刻机。
何时能恢复芯片全球化没有人知道,可美国想要的不只是这些,在发出号召之后,台积电,英特尔以及AMD等芯片巨头纷纷停止对俄市场业务,不再供货,不再承接芯片代工订单。
虽然隔壁邻居对芯片进口额并不高,但总归是需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而芯片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产业。
现在发展芯片制造不太现实,从头做到成熟工艺制程,掌握完整的产业链估计得十几年以上。所以比较轻松的做法就是发展芯片设计。
有俄媒传出消息,俄罗斯正考虑扶持贝加尔电子,MCST这两大芯片设计厂商,将它们纳入骨干企业名单进行培养。
此前这两家芯片设计厂商的订单都是交由台积电生产的,但台积电已经随大流,因此是没什么指望了。于是俄媒进一步称这有助于将芯片订单转至大陆代工。
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虽说隔壁邻居没有点名道姓找谁代工,可放眼大陆,有能力帮助其生产芯片的就是中芯国际了。
以贝加尔电子研发的Baikal-T1处理器为例,这款芯片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生产,主频为1.2GHz,采用DDR3。从工艺来看,其实并不算太先进,以中芯国际最高可量产14nm工艺的技术,生产28nm芯片是绰绰有余的。
台积电,英特尔都相继采取行动,中芯国际或成唯一选择了?目前来看,对方可选择代工,并且没有采取行动的就只有中芯国际了。俄发展芯片,欲转单大陆代工,有这种想法也实属正常。
相信大多数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都会认为对中芯国际是个好消息,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机会了。就像华为手机业务在俄罗斯市场迎来300%的销售额暴涨。但回归现实,中芯国际为俄代工的可能性有多大?
需要明白,华为和中芯国际对俄市场业务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华为手机基本上实现去美化,很多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而且美国对华为手机业务的关注度也没有那么高,从高通允许向华为出货芯片就能得知美国在意的并不是华为手机业务。
而中芯国际与台积电都是芯片制造巨头,是关于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供应商。能不能代工其实存在很大的变数,虽然中芯国际没有对俄进行过表态,或者采取什么行动,但美国不止一次点名中芯国际。
一开始想让中芯国际也参与一致的行动中,却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中芯国际有违反规则的迹象,所以美国承认点名中芯国际是个错误。
然而后续又有美议员提交建议,试图将中芯国际可采购设备的阈值设定在16nm及以下,原因是怀疑中芯国际将技术转移至俄罗斯。
可实际上并没有,如果中芯国际真的为俄罗斯代工,基本就坐实了美国的口风。本来对方还想着怎样找理由对中芯采取动作。
可要是真的代工,对方都不需要找更多的借口,就能采纳美议员的建议,进一步将出货阈值调整为16nm,到时候不只是EUV光刻机,可能DUV光刻机的采购也成问题。
综上所述,中芯国际为俄代工的可能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除非做到像华为一样,掌握诸多自主技术,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到那时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承接订单。而现在的中芯国际,需要的是时间调整产业链,加紧产能。
规则再次升级,俄已经无法获得台积电的芯片代工,因当地开始考虑扶持本土芯片设计厂商,如果成功必然会有大量的订单需要生产。中芯国际虽说是唯一,可能不能代工还不确定。不如抓紧时间,强大自身,把国产化产业链做大做强,才是最好的出路。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被说的感觉芯片就像手机28nm和5nm就像三星S10和三星S22 Ultra都能满足我的需求,满足日常需求也不需要非常先进的,只有在高性能上才会用得到。扩大28nm就相当于满足平常需求,而这片市场还非常大,高端需求目前达不到,但这片市场相对就小。就像日常的餐馆和五星级餐馆,只要花钱都能让人吃饱,日常餐馆受众比五星级多,但真挣的钱谁多不好说
买中芯套牢几年了,能解套吗?
一句话说完事 啰嗦内多 我看不起你
关键是光刻机,28nm制程的光刻机够不够用,自己能不能生产,这是今后二、三年内能不能顶住老美组合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