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环》不止有“乐子”
作者:陈文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
8月4日,一款名为《虚环》的二次元游戏在B站发布了首支PV,截至撰稿,该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500万。网友也是评价道“能想出这个企划的员工你也是神人了”、“藤子也是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了”……
游戏PV简介的第一句话也告诉了众人,为何这款游戏一经首曝就有如此高的热度——“《虚环》是一款专属于V圈的强战斗演出策略养成游戏。”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一款由腾讯IEG旗下CDD团队自研的二次元游戏。
V圈即Vtuber圈,Vtuber则是“使用虚拟形象在视频网站上进行投稿、直播的主播”,此前破圈大火的A-SOUL便是V圈中的一员,而《虚环》中的游戏角色便是各大虚拟主播。
将现实中的虚拟主播“塞进”虚拟的游戏中,如此新颖的立项思路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虚环》身上的矛盾也十分显眼。
01
目前《虚环》仍处于早期的开发阶段,游戏的整体框架尚未完全确定,以首支PV以及制作组透露的信息来看,局外的角色养成和队伍构筑+局内的自动战斗演出将会是游戏的核心玩法。
游戏在局外的角色养成上,会有类似《赛马娘》的互动内容和舞台演出。局内的战斗方面,则有类似教练喊暂停的游戏策略。
仅以玩法而言,游戏并不复杂,原因在于这是一款用于扩大V圈受众的游戏。在游戏首曝过后,制作团队便在直播中表示:“V圈在直播和视频上继续精进下去难以扩圈了,游戏或许是一次机会。”
在扩圈的基础上,游戏的玩法自然不会有太高的门槛。同时从这句话中其实可以窥见《虚环》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款V圈IP向的游戏产品,而作为一款IP向的产品,《虚环》如何平衡泛圈层玩家和IP向玩家的需求便十分重要。
更进一步说,V圈作为一种亚文化,当制作组选择将它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破圈时,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便不可避免。
而以目前《虚环》所展示的内容来看,游戏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服务于V圈的用户。比如在游戏的商业化层面,《虚环》并没有走二游传统的抽角色路线,而是“角色可以通过游玩解锁,可能会有一些皮肤之类的内容”。
原因在于将各虚拟主播融进游戏之后,再将主播进行“分级”必然会进一步激化V圈中各主播粉丝群体的矛盾。
由此除了V圈与泛圈层的矛盾外,游戏的第二个矛盾也展现了出来,即《虚环》的IP不是一个虚拟主播的IP,而是数十个虚拟主播的IP,由此所吸引来的V圈用户的游玩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
将抽卡的消费点从角色转移到皮肤便是制作组为此给出的解法,同时制作组还强调,虚拟主播在现实当中的影响力和游戏内的战力是脱钩的。
但问题在于虚拟主播在现实中的影响力很容易投射在不同粉丝群体的消费能力上,而游戏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制作组能够保证对每一个角色一视同仁吗?而且客观来说,制作组不太可能具备为几十位角色同时产出外观的能力,而角色间一点点的差异都很有可能引起粉丝群体之间的争斗。
最后则是游戏核心卖点的“自相矛盾”。虽然制作组透露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虚拟偶像都可以获得游戏的分成,但经过层层分润后的收益最后能有多少是属于虚拟偶像们的呢?
而对于粉丝群体来说,相较直播打赏,给游戏充值既无法直接得到虚拟偶像所给予的情绪价值,也无法让虚拟偶像获得更高的收益。可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讲,《虚环》是虚拟偶像直播的“下位替代品”,它的吸引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大。
除此之外,诸如V圈糟糕的社区氛围、虚拟偶像“中之人”(虚拟形象下的真人)退圈或触及红线游戏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也是《虚环》未来亟需解决的。
02
即便《虚环》有着种种问题,但《虚环》依旧有其价值。
对于腾讯而言,这是一个其内部独立跑出来的自研二游。一方面,游戏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玩家层面对腾讯自研能力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在二次元游戏领域,此前腾讯皆是以投资、发行等角度切入二次元赛道,而《虚环》则是腾讯在自研二游的第一枪(不包括火影),它的表现将大概率影响后续腾讯对待自研二游的态度。
另一方面,倘若游戏成功,这或许也能动摇腾讯内部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产品思路。不过就如前文所言,《虚环》实际上是一款IP产品,而将成熟IP孵化成游戏同样是腾讯的拿手好戏。
此外,腾讯作为深耕虚拟主播市场的头部企业,以《虚环》作为支点,腾讯将能串联起更多行业资源,促进行业间的交流,同时进一步加强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游戏最后满屏的虚拟主播及相关品牌的Logo便是一个印证。
对于二次元游戏市场来说,《虚环》的未来表现同样是一个极佳的参考样本。毕竟二次元游戏的核心便在于游戏角色,无论是剧情、玩法还是商业化都离不开角色,而虚拟主播是一群自带人设、故事、受众的角色。
就虚拟主播行业而言,《虚环》的出现就如其制作组所言,它是行业的一次扩圈,一次产业链的延长。然而,回到上一次以A-SOUL为代表的虚拟主播行业的破圈,它确实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市场,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该行业的社区氛围进一步恶化。
这一次的《虚环》不知是否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