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动员部署会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启动大会在杭州召开。
这是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浙江省委书记、省长王浩和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共同揭牌。
会上,王浩发出“动员令”。他指出,浙江要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坚定不移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合作新红利,确保始终走在前列。”
为何至关重要?
大宗商品包括能源产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等,事关国计民生。我国是大宗商品消费大国,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5%。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9.01亿吨,增加4.8%;铁、铝等金属矿砂11.38亿吨,增加4.9%。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有强大的储备和调控能力,直接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供应链波动的情况下,对于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至关重要。
同时,建设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有助于切实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更直接地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提升价格影响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正式发布。
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政府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对外发布。根据《建设方案》,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以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舟山岛南部片区为基础,统筹宁波片区,加强区内区外联动。
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为何落地浙江?
浙江是对外开放大省,今年1至10月,浙江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5.4%。
一方面,浙江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优越,已经建成了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油品储存能力达全国1/5;建成了油气吞吐量、铁矿石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的大宗商品枢纽大港;宁波舟山港已经跃升为全球第四大加油港。
另一方面,浙江围绕大宗商品定价还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低硫燃料油价格指数;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大宗商品领域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0余项。
基于浙江在“软件”、“硬件”上的优势,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浙江落地。《建设方案》将浙江已经取得良好成果的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经验进一步拓展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优质蛋白等大宗商品,旨在推动大宗商品领域全产业链、集成式发展。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对于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至关重要。
王浩指出,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要围绕“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等战略目标来推进各项工作,最终成效也要以此来检验。
《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如果能搭建起油气、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的储运平台,打通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系统关节,无疑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更能通过做优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吸引一大批全球大宗商品资源商、生产商、贸易商,撬动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这块大蛋糕。
资料 | 浙江日报 央视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