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性何以是女性?身为女性应该是怎样的?种种对于女性的评判,定义,都深受千百年来的男权意识的影响。在他人的凝视下,在社会的期待下,女性完成了自我塑造。
因而女性的美,女性的成功和独立等等这些评价标准都是基于男性视角下的审判和定义,是基于男性“one”凝视下的“the one,”即“他者”,女性总是放在了那个从属的次要的位置上。
女性也在各种关系的绑定下,习惯了他人视角的种种规则,标准,以至于忽略,压抑了自己真实是要求。
在《不被定义的这本书》中,作者马晓宇分析了女性是如何被定义的,这其中有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然后作者又讲述了女性是如何被禁锢在他人的定义中,得不到倾听,理解,甚至不被看见。最后也是本书的重点则是告诉我们女性应该如何摆脱他人的定义,发现真实的自我。
发现真实的自我
相对于男性,女性看重关系的稳定。男性往往是给关系制定规则的人,而女性就不得不背负维持这种稳定关系的压力。
比如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期待就是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而男性就该在外打拼事业。这个观念就限制了很多女性的发展。很多女性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那些成功的女性最容易被问到的问题往往就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而成功的男性背后往往就默认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性。
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被问到“如何平衡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她直言不讳地回答:“我明确告诉你,我讨厌这个问题,我认为女性企业家不需要承担这种压力。”
女性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在发出自己声音前,女性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需要突破的障碍比男性要大很多。很多女性一生都活在他人的注视的目光下,被迫满足社会的种种期待,一旦想要改变就会被看作格格不入,有违传统。
最终迫于压力,女性不得不选择一个安全的,但不是真实的答案。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真实的“我”得以确立,有两个前提:被听见和被认可。二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女性要学会向内看,看向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真实的需求。另一方面,女性要勇敢地表达自我,展现女性的坚强,也要敢于展现女性的脆弱。
识别男生凝视机制下对女性的“规训”
而很多所谓的大女主影视剧,表明上是在宣扬独立女性,但其实却让很多女性走入了独立女性的陷阱。
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大女主往往都是身材气质佳,工作能力强,各种技能爆满,几乎完美。但在很多关键的时刻,这些女性不得不在男性的帮助下走向成功。一方面强调一个优秀的女性就该力求完美,一方面又在强调女性的美是男性定义的,女性的成功是离不开男性的。
还有一些关于如何帮助女性提升自信的广告宣传上,这些广告总是强化女性只要拥有了某个物品就会自信,比如拥有珠宝,穿上礼服,画个完美的妆容,就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但这其实也是在暗示,你身材不过好,皮肤不过滑,不化妆就是一种缺失,就不够好。
这很容易让女性把获得自信的方式投注在那些外在的条件下,在化妆,购物,减肥中获得短暂的快感。
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往往也暗含了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规训。
《白雪公主》中,王后拥有权力和威望,却还是没有真正的安全感,仍然会嫉妒年轻女孩的容貌。而那些帮助白雪公主的猎人,七个小矮人和王子,也只是顺应了男性凝视的规则,把乌黑的头发,胜雪的肌肤做我评价女性容貌的统一标准,无法欣赏个体的独特性。
历经劫难,白雪公主又有什么成长呢,她也只会深深相信自己的容貌是自己唯一的优势,只要够美,就会有人来搭救自己。
避免陷入独立女性的陷阱
独立女性不等于只能靠自己,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压力不该女性独自承担。
演员马伊琍曾在节目中说,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和事业根本没法平衡好,它就是个顾此失彼的事情,需要全家人的支持。
很对女性对于独立自信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她们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要很优秀,才能有足够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相信自己是值得的,相信自己即使不够完美,也是值得被爱,被理解,被倾听。自己的能力不够,也是值得他人的帮助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办法把每件事都力求做到完美,我们会愧疚,但不必羞耻。
愧疚是觉得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我没有做好,但我会努力改进。而羞耻是会觉得对不起,我就是那个错误,就是因为我,事情才一团糟。
然后,我们要学会拥抱自己的脆弱。当我们确实有困难的时候,大可以理直气壮地麻烦别人,不必伪装自己什么都能扛,不用什么都得会做,什么都强求自己独立完成。
内心强大不代表就必须时刻保持理性,过分的理性其实就是压抑自己。女性应该勇敢表达,展现自己的情绪和脆弱,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评判里 内心满足不需要想外人证明。
真实的表达是勇气的最佳表现方式。
打破伪男女平等
如果我们不在强调男女平等,不在刻意宣传女性取得的成就,才是真正的平等。比如我们会强调第一个女飞行员,第一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第一位女法官,第一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等等这些。
对于女性来说,真正的平等是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迫接受,被他人用性别来评判。女性不必为了证明自己而非得抛弃自己的女性身份去追求和男性一样的平等。
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而不是性别的差异。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资源的获得,生活方式的选择等等,都不必依赖于或者受限于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我们不再用性别给他人打上刻板印象的标签,也不会用性别去评价一个的能力很才华。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不管怎样,穿高跟鞋也好,穿跑鞋也好,都是我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