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醉爱说诗词 2025-04-29 05:00:48

以诗词抚慰心灵,让心灵栖息诗词!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简介

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曾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因讥刺朝士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边塞诗较著名,明人辑有《盈川集》。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的这首诗可能作于此时,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局势和读书人渴望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心情。也有说法认为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诗句欣赏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烽火”形象地写出军情紧急,“照西京”渲染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体现书生由衷的爱国激情,交待事件背景,展现人物精神境界。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牙璋”“凤阙”典雅庄重,显示出征将士使命崇高、出师场面隆重。“铁骑”“龙城”相对,渲染战争气氛,“绕”字生动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态势。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视觉和听觉出发,大雪使军旗彩画失色,狂风与鼓声交织,以“旗”“鼓”象征军队,烘托出将士冒雪搏斗的无畏精神和战斗的悲壮激烈。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明诗人对不平凡战斗生活的热爱,宁愿驰骋沙场也不愿置身书斋。

有关故事

据说杨炯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但仕途坎坷。当时唐朝边疆战事频繁,看到国家面临外患,许多文人都渴望能为国家效力,杨炯也是如此。他虽身为书生,却有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在听闻裴行俭奉命出征征讨吐蕃、突厥等外敌时,他心潮澎湃,想到自己空有才华却不能像武将一样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于是挥笔写下了《从军行》,以表达自己投笔从戎的决心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这首诗后来在文人中流传开来,激励了许多人,成为了初唐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即删。

0 阅读:0

醉爱说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