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对传奇巨轮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三维扫描后,诸多细节得以清晰呈现,令人动容的是,英勇无畏的船员们直至巨轮断裂前的最后两分钟,仍在全力维持着船舶电力供应。这一发现,让我们对泰坦尼克号沉没当晚的悲壮场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4 月 14 日 05:27,对泰坦尼克号碎片的深入检查,彰显出船上工作人员令人敬仰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英国南安普敦,矗立着一座专门纪念泰坦尼克号罹难者的纪念碑,这里正是泰坦尼克号启航之地。这座纪念碑缅怀了包括 35 名船员在内的众多逝者,其中,水手约瑟夫・贝尔的事迹尤为突出。1912 年 4 月 15 日,面对灾难,他没有丝毫退缩,毅然选择与船共亡。
借助詹姆斯・卡梅伦那部著名电影,大多数人都对泰坦尼克号断裂为两截,随后迅速没入海底的场景印象深刻。如今,泰坦尼克号的船头与船尾残骸相距近 800 米。最新的检查证实,在船身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锅炉房里的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岗位。

众所周知,当地时间 23:39,船员发现了冰山,而仅仅一分钟后,泰坦尼克号便与之相撞。事发时,船员们迅速反应,试图操控船只转向躲避,然而,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相较正面撞击,侧面擦撞实则更为有利。但事与愿违,冰山并非正面撞击船身,而是以巨大压力划破了船壳,沿着船头右侧前行,致使三个货舱以及六个锅炉房中的两个遭受重创。在第六锅炉房,海水汹涌灌入,工作人员虽被紧急疏散,但又接到返回指令,因为必须尽快扑灭炉火,以防爆炸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司炉工以及多数船员此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海上应急训练,对于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措施,他们并未得到系统教导,甚至部分船员在出发前几天才刚刚登上泰坦尼克号开始服务工作。

菲德里克・巴雷特是泰坦尼克号 6 号锅炉房的主要司炉工,他幸运地存活下来,并在调查悲剧原因时出庭作证。附近的第五锅炉房也受到波及,不过受损程度相对较轻。其余四个锅炉房则继续运转,为撤离行动提供关键的电力保障,确保照明正常,同时让无线电报务员得以持续发送 SOS 求救信号。
撞击发生约一小时后,另一个锅炉房开始释放蒸汽,与此同时,船上人员全力抽水以减轻船身下沉趋势,而这一切行动均由约瑟夫・贝尔指挥。时年 51 岁的他,在 00:45 海水涌入第五锅炉房时,依然坚守岗位,最终,两名机械师不幸罹难。

01:35,无线电报务员发出 “机器部门被淹没” 的消息,至此,电力供应开始出现中断。高级机械师告知工作人员可以前往甲板,部分人员开始撤离。救生艇陆续放下,用于疏散乘客,但由于船只倾斜,装载人员困难重重。期间,有几名司炉工试图自行爬上救生艇,却被水手查尔斯・莱特勒用左轮手枪喝令返回岗位。
然而,许多工作人员并未选择离开,他们坚守在机器部门,继续向炉中添加煤炭。凌晨三点左右,船上灯光已变得昏暗。在头等舱,一些乘客仍在吸烟室打牌闲聊,而船身下方,各种嘈杂声、破裂声交织回荡。船上的面包师查尔斯・乔金(最终幸存)将椅子、太阳躺椅等物件扔入海中,几分钟后,这些物品便被水温低至零下 2 摄氏度(因海水盐度高未结冰)的冰冷海水包围,众多惊慌失措的人纷纷抓住这些漂浮物。
02:15,船身剧烈抽搐,倾斜角度达到 20 至 25 度,螺旋桨露出水面。一根烟囱轰然倒塌,砸中不少人。02:17,灯光彻底熄灭。02:18,泰坦尼克号在第三根烟囱所在位置断裂,此时船上仍有数百人。船头瞬间下沉,紧接着船尾也没入水中。02:20,一切都被海水吞没,众多乘客与船员落入大海。大多数人在半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不幸丧生,幸存者事后谈及那绝望的尖叫,仍心有余悸。泰坦尼克号上共有 2224 人,最终仅 710 人得以幸存。

如今,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研究人员争分夺秒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据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海洋将彻底摧毁泰坦尼克号,使其化为海底尘埃。借助数字技术,研究人员得以拍摄新照片,对残骸碎片进行 “数字扫描”,从各个细节重新审视。尽管此前已有相关研究,但此次仍有新发现。例如,在船舶腐朽的位置,研究人员对两个锅炉房所在区域进行检查时,注意到锅炉出现凹陷,专家分析认为,这表明在船舶进水时,锅炉仍在运转。此外,在涡轮机的蒸汽供应系统中,阀门仍保持在当时的位置。

泰坦尼克号的研究人员表示,所有这些发现,都是对船上工作人员英雄主义的直观见证。他们明知逃生希望渺茫,却依然坚守岗位,全力帮助他人逃生,直至最后一刻。其中,如 21 岁的吉姆・法雷尔等众多工作人员,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泰坦尼克号上共有司炉工一百五十余人,他们被称作 “黑帮”——“黑色团队”,最终仅有 45 人幸存。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故事,泰坦尼克号船员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