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研究生,挤破头抢做流水线工人!学历为何如此不值钱?

舍鸡佬观察室 2023-03-24 11:00:00

随着新一年金三银四招聘季的到来,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也到了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文凭是找工作的敲门砖,985学历还是211学历,普通大学研究生还是海归研究生,几者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以往的经验来说,海归研究生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是高端公司哄抢的对象。然而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却并非如此。

以河南为例,河南中烟工业的招聘公示名单上,就明确显示149人的一线生产操作岗上有135人为高学历毕业生。

一线生产操作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线,其中不乏双一流高校学子和海归研究生。

是什么导致学历贬值如此迅速,念大学拿文凭到底还有必要吗?

海归研究生的前生今世

我国的海归留学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那时候的中国闭关锁国,穷困落后于整个世界。

列强妄图瓜分中国,这个时候自然有许多仁人志士想要改变现状强大祖国。

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

想要打败洋人,首先要学习洋人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然后逐渐精进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

1871年,晚清名臣李鸿章和曾国藩联名上奏同治皇帝,建议朝廷公费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

李鸿章更是用“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来形容这件事。

这些带着中国人殷切希望的首批留学生就这样出发了。

绝大部分留学生学成之后都选择归国,改变中国穷困的现状。

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历史课本和典籍中都能看到他们的名字。

广为熟知的有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等等。

随后留洋就成为了学术界的重中之重,海归研究生也就一直成了高科技人才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也给予了当时战乱时期留美归来的学者以深切的关怀和照顾。

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留学生结构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从以前的以公费留学生为主,演变为如今的以自费留学生为主。

数据显示现在自费留学生已经占到留学生总人数的七成以上。

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的目的也变了,由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变成了为学历镀金,以期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这也导致了虽然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含金量却逐年下降,就业前景也逐渐狭窄。

学历贬值的学历原因

首先是众多海归研究生的初心发生了改变。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高学历的人才更是国家层面都重视的事情。

中国由于近代史的原因向来对留洋归国的学生高看一眼,通常给予更好的待遇和关照。

由此很多人就用捐赠的名义进入国外大学,开始了以“镀金混学历”为目标的留学之旅。

对这些人来说拿到毕业证才是留学的终极目标,至于学到什么知识那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其次过度求学也是学历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当前社会对学历的盲目追求,许多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位选择去海外求学。

但是很多人出国后一味地追求学位,没有顾及自己实际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一些海归研究生只知道攻读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却忽视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市场需求。

回国后,他们的学历不仅没有为其带来更明朗的职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反而成了负累。

这也导致了海归研究生就业难、涨薪难等问题。

国内人才政策和市场就业环境的变化也是海归研究生学历贬值的原因之一。

过去由于国内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海归研究生掌握的国外高品质学习资源被认为具有独特价值。

但是近年来国内教育水平提高、人才政策不断改革,并实行了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调整。

造成了原来“容易获得高薪”的海归不再高薪,反而是国内高校学生毕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

这种背景下,海归研究生的学历优势也随之呈递减趋势。

最后某些企业招聘海归研究生的积极性逐渐下降也是导致海归研究生学历贬值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而非仅仅依靠学历来证明其能力。

过度追求学历其实在某些企业用人主管眼里并不重要,反而可能会引起其质疑,将之视作教条主义之举,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

海归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快速普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离开校园参加工作。

本土培养的学生对社会和企业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和较低的薪资待遇需求。

这是是企业和社会对海归研究生需求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导致企业转型升级所造成的就业结构调整也是促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也在逐渐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有时企业更希望招收的是有实战经验的技能型人才,而非是只具有学术知识的理论型人才。

这导致高校毕业生可能难以获得职场机会,而对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需求则较大,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愿意做流水线工人。

高校毕业生薪资瓶颈难以突破、海归研究生不易获得高薪也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毕业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和能力主动“分流”至企业的初级岗位。

给这些初级岗位带来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接受低薪的现实。

这就导致海归研究生的高学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被直接转换为更高的薪资。

因此一些毕业生或海归研究生选择了非高学历但薪资稳定的工作。

此外很多大学生和海归研究生对职业规划、市场和企业运营等实际情况了解不足。

随后也可能选择远离个人专业背景、发展方向和就业市场的工作。

进而出现就业困难、实际技能不足等情况,以至于最后沦落到要去流水线上工作。

众人哄抢的职位真的好吗?

河南中烟工业岗位竞争如此内卷,和其岗位本身的优越性也离不开关系。

河南中烟工业是河南的国企,再加上烟草行业的工资待遇普遍不低。

整体来看和公务员有的一拼,甚至比部分公务员的工作还轻松一点。

海归研究生们也不傻,他们竞相拼抢的工作岗位整体福利确实很好。

疫情以后年轻人对于稳定工作的追求已经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

尤其是现在加班及其严重的科技大厂,对员工的生活压榨的也是相当严重。

大家辛苦之后才明白稳定轻松的职位有多香。

甚至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之后不搞学术深造,不去大厂拼命,纷纷去争取一个体制内的岗位。

体制内相比于国企的岗位来说稳定性更高。

体制内岗位是公共管理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规范有明确规定和独立体系。

岗位的流动性相比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其他服务机构普遍较小,稳定性也就更高。

体制内用人机构往往会为员工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体制内还注重保障员工的工作条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降低员工身体和心理上的风险。

进入体制内还会接触到更广泛的工作领域和专业构成。

传统、新型服务及科技领域的多层次、综合性、联动性事业工作能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员工可以不断参与各类业务、持续学习沉淀经验,在服务、工程、法制、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积累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高学历人才去追求体制内或者编制内岗位已成为现在的风潮。

追求高学历还有必要吗?

当高学历的人才也开始在竞争流水线岗位时,追求高学历是否还有必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学历是没有之前那么值钱了,但是学历仍然是获得好工作好待遇的敲门砖。

首先高学历确实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高学历的人可能更有优先权。

比如企业中的高级管理层、高端技术人才等,往往需要高学历的支撑。

此外在一些职业领域,如医生、律师等,高学历也是必备的门槛。

对于将来希望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来说,追求高学历仍然有必要。

其次高学历可以带来更广阔的知识面和更强的综合素质。

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扩展课外研究、交流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和国际化视野。

这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使得他们在处理职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都可以具备更全面的视角。

然而仅仅追求高学历并不是一定有必要。

国内许多人过度追求学历,却忽视了个人能力、创新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与市场需求的实际匹配。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带来了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些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而非仅仅以学历来判定能力。

因此不必过度追求高学历而忽视自身能力发展。

同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没有家里安排好的万全之策,追求高学历确实是我们实现期望生活的最简单手段。

那些真正不需要用学历竞争的人,其实也不会和我们去竞争那些流水线上的岗位。

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体验生活的一小部分。

结语

追求高学历是否有必要应该从个人情况出发,结合自身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慎重考虑。

掌握市场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更注重将学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中寻求更好的机会。

0 阅读:28

舍鸡佬观察室

简介: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