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乙巳年首个工作日,广东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广东连续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冲锋号,汇聚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将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主题蕴含深意。在新科技革命脚步日益临近的今天,每一个产业都面临重塑,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搭上产业升级的快车,在下一轮的经济浪潮中将占据优势,而一旦不能及时更新思维,顺应时代潮流,就容易被淘汰。在转换经济模式的今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高质量发展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从宏观角度看,对产业升级极其重要。而从微观角度看,与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息息相关。
广东从制造大省走向制造强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以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最大的底气之一。而这部分产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广东经济基本盘是否稳固,也会左右很多产业主体、就业人员的发展前景。
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媒体报道提到阳江的刀剪产业。阳江刀剪产业产量约占全国的75%,出口量占全国的85%,市场主体近万户,是阳江响当当的优势产业,但如何做大做强,光吃老本显然不行。阳江的真正底气在于创新,2024年,历经4年多的攻关,阳江十八子联合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自主研发成功含氮钢新材料“三好钢”,首批“三好钢”新材料刀具2024年9月上市,市场反响很好,刀具的利润率相比于传统刀具也有了很大提升。数据显示,在产业集群效应下,2024年阳江市五金刀剪全行业总产值超550亿元,直接及间接从业人员达20万。依靠创新,刀剪产业的市场主体、就业人群都得到了好处,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中显得尤为迫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在传统产业中适用,对于处在时代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迫切。以无人机产业为例,在一般印象中,产业发展主要涉及技术问题,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比如,目前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经超200万架,2024年更是迎来大爆发,但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仅有20多万人。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业内人士建议,“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特别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要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这种探索逐渐落地,媒体报道提到的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培训基地,从这里培训走出的各类无人机技能人才接近2万。无人机这种新型产业,除了创造消费需求,也开拓了相应的就业需求。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丝毫不夸张。
新的产业浪潮带来新的机遇,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关注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是关注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