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美国10余年,但78岁回国“捞金”,她凭啥被称“人民艺术家”

中南看娱乐新闻 2024-11-23 13:50:52

谁还记得《红色娘子军》里英姿飒爽的琼花呢?2017年,78岁的祝希娟在澳门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女主角奖,现场掌声雷动。

这位在美国定居了20多年的老艺术家,通过《大雪冬至》这部作品向大家证明:岁月无法带走的,是他骨子里的演技。

祝希娟在舞台上热泪盈眶,她含着泪说:“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回归祖国的舞台才是我最开心的事。”一年的努力仿佛都是为了等待这个时刻,她太幸运了,命运似乎都在眷顾这位老艺术家。

她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获了电影频道特别荣誉奖,而在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更是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这些奖项并非施舍,而是对她半个多世纪艺术生涯的肯定。

令人惊奇的是,在外漂泊多年的祝希娟,在功成名就之后,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和老伴侯烽民一起选择回国养老。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对恩爱夫妻并没有选择和自己的儿女住在一起,反而选择住进了养老院。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我们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祝希娟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透露着深深的思考,那是一位母亲的内心独白。

"人民艺术家"这个称号,是非常有分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得。祝希娟作为一位杰出的演员,更是一个始终坚定初心,永不放弃的艺术家,对于这个称号,她是实至名归。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1998年,那时祝希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回顾祝希娟的一生,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从异乡到归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正含义。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演员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真正的艺术家,并非标签所定义,而是用作品和人生历程来证明。

让我们从头道来,为什么祝希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那是1998年的一个春天,网上因为"琼花"要去美国定居的消息而沸腾起来。

直说吧,那时候中国出现了一波“出国热潮”,但祝希娟并没有被这个风潮影响。作为一个见过大世面的资深艺术家,她的心里有着一幅宏伟的事业蓝图。

她在美国洛杉矶和好友一起创办了"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这个名字用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代表作角色"琼花"来命名,寓意是要让这份中国记忆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祝希娟的这句话在公司里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然而,当她开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时,大家开始逐渐地接受了她的观点,认为她并不是来美国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

祝希娟坚定地走在了这条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路上。

祝希娟虽然去了美国,但并未放弃演员的身份。这位坚韧的老艺术家,在异国他乡依然坚守着她的演艺事业。她主演的《混系哈军工》,以及2001年与刘佳、侯天来共同出演的都市剧《再婚家庭》,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她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

有趣的是,早在1994年,在大家都向往外国的花花世界的时候,祝希娟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人才都往外跑,对国家会有什么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1996年,她带领电视艺术中心摄影组去美国拍摄了《百老汇100号》,希望能通过镜头展示国外的真实生活。

直白说,祝希娟这些年在国外漂泊,并没有想着捞金。她在美国的日子,既是演员,又是文化使者,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质疑她"崇洋媚外"的人可能想不到,她在异国他乡为传播中国文化尽职尽责,成为文化的代言人。

1961年的那个下午,谢晋导演原本并未打算前往上海戏剧学院。那时,他正在为《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的选角而苦恼,并被一位老师强行拉去指导学生演出。

谁能想到,这一去,他就偶遇了刚回母校的祝希娟。那双倔强且充满韧劲的眼神,一下子就抓住了导演的心。

"请给我表演一段。"谢晋导演开门见山。祝希娟的表演充满了青年人的朝气,而且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韧劲。

这不就是"琼花"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吗?说来也巧,祝希娟当时已经在上海青年话剧团工作了,这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

拍摄《红色娘子军》并不轻松。祝希娟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将“琼花”的倔强、勇敢、朴素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坚韧不拔的角色。

祝希娟不辜负热爱,一路走来接连拍摄了《燎原》《青山恋》《无影灯下颂银针》等作品。与王尚信、王志刚、高博这些实力派演员搭戏,她总能恰如其分地演绎角色。

然而人生中的美好往往悄然而至。1964年,26岁的祝希娟与侯烽民邂逅,随后坠入了爱河。祝希娟在丈夫的鼓励下选择了暂时退出荧幕,把重心转向了家庭。

这次选择让她的演技在生活中得到沉淀,看似是事业的转折点,实际上为日后的复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青涩少女到国民影后,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祝希娟以她的才华和努力,向我们展示了天赋和努力的完美融合。

命运就像是个淘气的孩子,经常喜欢跟人们开玩笑。有些人可能会被命运捉弄,陷入困境,但也有些人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勇气,最终战胜困难,笑到最后。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她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和困难。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为了一个孤儿。

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她一直在努力寻找出路。

有一天,她在一家餐馆里遇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给了她一份工作,让她在餐馆里打工。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她结识了很多好心人。

几年后,老太太去世了,餐馆也倒闭了。她再次陷入了困境,但她并没有放弃。她开始学习烹饪,并在一家小餐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她的厨艺越来越好,餐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几年后,她开了一家自己的餐厅,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我们,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婚后的祝希娟选择了相夫教子,但命运似乎总爱跟人开玩笑。当她顺利生下孩子后,导演们的邀约却如雪花般纷纷而来。

1979年,她终于重回银幕,主演了和张勇手合作的电影《啊!摇篮》,再次展现了她高超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她的演技更为醇厚了!"这是当时影评人的一致评价。确实,生活的沉淀给了她更深的表演底蕴。然而,真正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她事业的第二春正旺的时候,她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

1994年,国内兴起了一股出国热潮,人们纷纷向往国外,然而祝希娟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人才都流向国外,那么这对国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她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她决定寻求解决的办法。

1996年,她带着一个特殊的使命来到了美国洛杉矶,此次的任务是带着电视艺术中心摄影组拍摄一部不同寻常的电视剧。经过大家的努力,这部名为《百老汇100号》的剧集就此诞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现国外真实的生活面貌,为国内观众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

接下来,她又与葛优、陈道明等实力派演员合作了电影《寇老西儿》。祝希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年轻时期还是年纪渐长,都始终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演员的社会责任。

有人批评她过于理想主义,但祝希娟是一个执着的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演员不只是演员,还可以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交流的桥梁。

这些选择在当时可能并不是最明智的,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正如她后来所说:"我从不后悔任何决定,因为每一步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

1938年,在江西赣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祝希娟降生了。不同于那个年代大部分的文盲家庭,她的父母都有着一定的文化素养。

小希娟成长于知识的熏陶下,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悟性。

可惜好景不长,小希娟的家庭因父母工作调动而总是处在搬家的过程中。换学校、认识新朋友,这些对小希娟来说变得习以为常。

然而,最大的打击是哥哥的离世,年仅18岁的他因病离开了人世,这让整个家庭陷入了低谷。

“父母不再笑了……”看着父母的日渐憔悴,小希娟只能通过成绩来逗他们开心。她刻苦学习,拿到全班第一,这样一个坚韧又懂事的小姑娘就在逆境中慢慢长大。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52年,14岁的祝希娟被学校选中参演!当时有导演来学校挑选演员,她因出众的外貌瞬间被选中。

就这样,她首次接触了演戏,并在电影《为孩子们祝福》中出演了角色。虽然年幼,对角色并没有太多的感悟,但这场电影已经在她心中种下了戏剧的种子。

祝希娟考上了上海的高中。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她,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她喜欢繁华的街道、时尚的路人,以及电影院里播放的故事。

因为她热衷于学校的文艺演出,表演起来充满了热情,于是被很多导演看重。

最终,她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看完祝希娟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没有浮夸的包装,没有花哨的标签,有的只是一个演员对艺术的执着,对文化的坚守,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她动人的地方在于此。

所以说呢,78岁回国养老,根本就不是什么“捞金”,而是一个游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祝希娟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走多远,心中的根永远在这片土地上。

0 阅读:15

中南看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