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刚出生的宝宝学会独立,这届父母太狠了

高傲的查查 2019-10-02 09:54:29
1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人们总巴不得什么都是速成的,好给自己节省时间,更可怕的是,这股风气已经蔓延到孩子身上,这些年 “哭声免疫”、“延迟满足”等育儿方法得以流行,足以表明大多数人焦虑又缺乏耐心的内心状态,父母们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将孩子早早训练成一个独立、自律的人。

但过分的是,他们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

哭声免疫法,提倡“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宝宝哭的时候父母离开房间,等宝宝哭累了自行睡着”。

延迟满足法,提倡“孩子有需求了,得先等一等,等几分钟或者等几天再满足,即便有条件满足也要等”。

你能想象,这些训练方法都是针对小婴儿的吗?

使用这些方法的父母,他们企图以此来培养宝宝独立自主入睡的能力,他们希望宝宝困了放床上就能自己入睡,并且能长睡一整夜;他们也企图让宝宝小小年纪就学会忍耐,学会自控。

可他们这是在拔苗助长,对于一个比较推崇亲密育儿的母亲来说,这无异于是违反人性的。

就拿“哭声免疫法”来说,当过妈妈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宝宝是不具备自主入睡的能力的,他们困了需要人安抚才能入睡,睡眠周期又极短,大概50分钟就会醒来一次,长身体的时候,晚上睡觉还会哼哼唧唧,扭来扭去,或者睡着睡着会突然醒来练习一下翻身什么的,总之,婴儿睡眠并不像广告词里面经常说的那样,睡得沉,睡得长,而是需要人帮助才能睡好觉。

但这样的睡眠状况会让父母担心,宝宝睡不好可能会影响发育,以及,宝宝睡不好非常影响父母休息,其实他们主要担心的是后者。

于是“哭声免疫法”变成了这些父母的救星,听着宝宝一个人在房间撕心裂肺哭个不停,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以后少受累,还是狠一狠心不去管他,等过个几天,宝宝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自主入睡、并且极少哭闹的乖宝宝。这样似乎对大家都好。

2

这些父母也许不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是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理行为的,请注意,是完全。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本能,同时他的所有诉求都会通过哭来表达,他没办法自己吃饭,饿了吃不到会哭,他没办法控制排便,排泄完了不舒服会哭,同样的,他没有自主入睡的能力,他困了,想睡觉,也会通过哭闹来表达,以此来获得父母的安抚(喂奶、拥抱、摇晃等)来进入睡眠。

如果任由他哭不去管他,最后即便可以学会自主入睡,日后也会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如果后期不作弥补,孩子以后会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轻则患上睡眠障碍,重则产生人格障碍。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的任何生理现象,如果你严重地管制他,都是一种虐待。父母让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婴儿体验“害怕——绝望——免疫”来训练他的睡眠,这种方法就是在虐待。

让他哭,不管他,这对一个刚来到世界上的小生命来说太残忍了,他弱小无助,却无法得到温柔对待,实在可怜。

3

我的宝宝也是一个睡眠不怎么好的孩子,每一次睡觉都需要哄睡,我看过很多跟睡眠有关的资料,却依然无法让他学会自主入睡,在宝妈群里抱怨几句哄睡难,大人累,就有人告诉我“哭声免疫法”好用,说她家宝宝五天就学会睡整觉了。我有点心痒痒,但最终还是不忍心,每次他一哭我就想冲过去抱他,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是连我自己都没法控制的。

直到现在宝宝四个多月,我都是用抱睡和奶睡这些方法来哄他入睡的,其他时间也是宝宝一哭我就会抱起来,并且要求家人也跟我一样,虽然大人比较累,但是我家宝宝还算有安全感,通常他睡饱醒来都不会哭闹,会一个人在一边玩,玩腻了才会用哭来找大人。

我的哄睡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握宝宝的睡眠信号和规律,比如他开始揉眼睛或者连续打哈欠了,我就会立刻开始哄睡,这样他入睡比较容易,如果错过他的睡眠信号,等到他很困的时候反而很难入睡,此时他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大人也只能抱着慢慢安抚,等他平静下来再入睡。

再比如我家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睡眠规律,他一般会在晚上九点左右睡觉,早上六点左右醒来,半夜醒1-2次,然后在早上八点左右会有一个20-30分钟的小睡,接着在十点以后会有一个超过一个小时的小长觉,等到下午三点左右又会有一个超过两个小时的小长觉。我熟悉了他的规律,就会在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哄睡,然后我家宝宝不喜欢一个人睡,所以我通常会陪他一起睡,这样他中途醒来的概率会更小。

当然宝宝不是什么时候都按照规律来的,有时候他哭闹得厉害,或者频繁醒来,我也只能反复抱着哄,我的原则是:哭了就抱,饿了就喂,我去适应他的需求,而不是由我来制定规则让他来遵守。如果我实在受不了,那我会寻找更加温和的方法来培养他的睡眠习惯。

4

当然我不会去道德绑架,要求所有父母都跟我一样宝宝一哭就抱,毕竟很多妈妈是一个人带孩子的,有时确实不能及时用拥抱来回应宝宝的哭声,这个时候其实可以用声音来代替。比如宝宝哭了而妈妈刚好在卫生间,那妈妈可以发出声音来告诉宝宝她的存在,又或者妈妈实在抱累了,那就放下他,用轻怕去代替拥抱,虽然很多时候孩子还是会哭,但是他会知道妈妈在身边,就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借用美国育儿专家罗伯特·西尔斯的一句话:父母们,请记住,宝宝哭不是你们的错,让他们不哭也不是你们的工作。你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别让他们孤单地哭。

我希望所有试图用“哭声免疫法”去训练孩子的父母,在行动之前先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手脚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能靠别人的照顾而活着,你会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如果你的家人在你提出需求后不理你,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你的家人把你留在一个房间,长时间不闻不问,甚至你大喊大叫都无人回应,你是不是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即便后面他们又重新出现,我想这也会成为你一辈子的阴影吧?

所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别说那是对一个小婴儿。不要企图拥有一个一百分宝宝,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在你想要训练孩子之前,请自己先学习怎么当好父母,因为当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很多的爱心和耐心。而且孩子也不是阿猫阿狗,他们不需要训练,而是需要养育。

企图用“哭声免疫”、“延迟满足”这些方法来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未免太早了些,小宝宝天生就对父母有依赖,但是这种依赖会随着他的长大逐渐减少,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你不能把一个刚开始学习游泳孩子的直接丢水里一样,你也不能让一个正在学习怎么睡觉的小婴儿独自面对黑暗。

孩子终有一天会自己入睡的,等他遇到需要他忍耐的事情后,他也终究会学会忍耐。这些独立的品质,不是在他小的时候花一两天时间就能训练出来的,用这种强迫的手段来使他们独立,结果后患无穷,很大概率会培养出外表坚强、内在匮乏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一般亲密育儿的原则是,对于宝宝的需求,1岁前全部满足,3岁前大部分满足,等他慢慢长大,如果家长没有条件满足他的需求,要诚实地告诉孩子现实情况,而不是批判孩子的需求。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些都是孩子以后可以独自面对世界的底气。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