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蕴渝院士颇有意味地叹了一口气:“女科技工作者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句话既带着一些无奈,也饱含期待。
在合肥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一届二次会员大会暨WISE论坛上,这句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在座的每一位女性科技工作者深有同感。
这个大会不仅仅是一个仪式,它凝聚了合肥女科技工作者这股庞大的力量。
自从2023年5月成立以来,协会作为桥梁纽带,已经在合肥的科技创新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玉兰之光 向新绽放”。
玉兰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与女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气质不谋而合。
会上,协会秘书长吴鑫坤详细汇报了2024年的工作情况。
看得出来,这一年协会的活动相当丰富多彩,比如组织了21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涵盖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产学研合作以及社会公益等方面。
每一场活动都仿佛是一次次温暖的聚会,让这些忙碌在科研一线的女性们能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共享经验。
我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交流,更是在情感上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一位会员这样说道。
施蕴渝院士的致辞引起了在场众多女科技工作者的共鸣。
她指出,现在女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成绩有目共睹,可以说,女科技工作者们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社会文化以及自我内心的挑战始终存在。
社会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还是不够。”施院士的话锋一转,“即便如此,我们的贡献和价值,不应被这股力量所忽视。”
不仅是施院士,合肥市妇联主席束红英也高度赞扬了协会过去一年的工作。
她鼓励更多的女性在科技领域发光发热,她说:“女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大家要继续扎根合肥这片科创热土,绽放自己的光彩。
大会上,最让人期待的环节无疑是两个主题分享。
第一位分享者陈雪锦教授讲述了她的科研之路,她的成长过程形象地比喻为数学抛物线,像极了一场起伏跌宕的旅程。
她从一个普通高中生一路走到博士生,再到如今成就颇丰的教授。
陈教授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是层层递进的过程,从最初的人脸识别到更复杂的多模态任务,每一步都离不开不断的积累与突破。
裴琼副总工程师则从她多年的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她在化工领域的拼搏故事。
裴副总提到自己远离家乡,在西藏高原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克服了种种困难。
依靠内心的坚韧和不断努力,裴副总和她的团队不仅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项目,还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了引领者。
“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有收获。”裴副总如是说。
她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位,尤其是那些面对科研和生活双重压力的女性。“她对话”的环节由安徽大学的张艳主任主持,这个环节可以说是观点碰撞的精华部分。
来自不同领域的六位杰出女性代表各抒己见,探讨了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技术研究中独特的优势和视角。
汪惠丽副处长提出了“坚持、坚韧、坚守”三特质理念,她强调女性在科研中细腻的情感和沟通能力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潘爱红则主张用柔性管理艺术来构建“创新-容错-成长”三位一体的团队文化,体现了女性在管理中的细腻和包容。
祝敏总经理指出,女性的高维共情能力在男性决策系统的“灰度盲区”中能有效补位,这种独特的情感智能是科技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周燃则认为,女性的细致特质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申报的精准度。
这些观点既有深度,也非常接地气,让在场听众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角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这次大会不仅仅是一次总结和展望,它更像是一个点燃新希望的火种。
通过对2024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规划,每一位参会者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会议中表彰的优秀科技服务单位以及优秀会员,都是合肥市女科技工作者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具体表现。“未来的路还长,但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方向。”谢品华会长说。
她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等前沿技术方面,女性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
合肥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一届二次会员大会暨WISE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肯定,更是点燃了女性科技工作者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动力。
通过总结回顾、主题分享和深度对话,参会者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共鸣。
这些在科研和生活双重压力下仍然坚持不懈的女性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合肥市的科技创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她们的故事和经验告诉我们,女性在科技领域不仅能绽放光彩,还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未来,合肥将继续凝聚这股巾帼智慧,为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让我们一起期待,女性科技的独特智慧将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