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封神2》,心里五味杂陈,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本来想着能看到经典神话的新演绎,结果却发现改编得面目全非,简直不知道该从何吐槽起。
闻太师在原著里可是个正气凛然的人物,是殷寿父王托付重任的大臣,为了殷商鞠躬尽瘁。可电影里倒好,直接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屠城的恶棍。这改编也太离谱了吧,完全颠覆了原著中闻太师的形象。我觉得这种改编根本就没有必要,反而破坏了人物的立体感。闻太师本来就是个复杂的角色,既忠心耿耿又身不由己,这种矛盾感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把他简单化成一个坏人,反而失去了人物的魅力。而且这种改编也不符合历史背景,那个时代征战是很正常的事,哪有动不动就屠城的道理。我觉得编剧可能是想增加戏剧冲突,但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过了。如果非要改编,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人物,而不是完全推翻重来。这种改编不仅没有让角色更出彩,反而让整个故事变得不伦不类。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很失望,感觉编剧完全不尊重原著,也不尊重观众的智商。
邓婵玉在原著里可是个英姿飒爽的汉族女将,结果电影里找了个蒙古族演员来演。这选角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倒不是说蒙古族演员不行,关键是这位演员的长相气质跟原著描述的邓婵玉差别也太大了。高颧骨、细长眼,这不就是西方人眼中东吗完全没有邓婵玉应有的英气。我觉得这种选角很可能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但这样做反而失去了角色的灵魂。邓婵玉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英雄形象,就这么被随意改变,实在是对原著的不尊重。而且这种选角也容易引起争议,毕竟民族问题向来敏感。我觉得导演在选角时应该更慎重一些,既要考虑演员的实力,也要尊重原著和观众的期待。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汉族演员,那也应该在造型上多下功夫,让角色更贴近原著形象。这种为了博眼球的选角,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通天教主的造型简直就是照搬了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这也太不走心了吧。我知道特效化妆很难,但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地抄袭啊。通天教主可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人物,结果现在弄得跟西方反派一模一样,这不是在糟蹋我们自己的文化吗我觉得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原著,也不尊重观众。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创意,那就按照传统造型来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搞这种四不像呢而且这种造型也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万一被华纳兄弟告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我觉得导演在这方面真的应该多下些功夫,好好研究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形象。就算要创新,也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这种没有文化自信的做法,最后只会让电影变得不伦不类,既不中不西。
哪吒和杨戬可是《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结果在这部电影里却变成了打酱油的。这种大刀阔斧的删减,真的让人觉得很不爽。我知道电影时长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拍进去,但也不能把这么重要的角色就这么随意删掉啊。这样一来,整个故事的结构都被破坏了。而且哪吒和杨戬可是很多观众最喜欢的角色,就这么被删减,肯定会让很多粉丝失望。我觉得编剧在改编时应该更加慎重,要考虑到原著的结构和人物关系。如果实在要删减,也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完全牺牲某些角色。这种改编方式,最后只会让整个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著的精髓。我真心希望以后的续集能够好好补救一下,给这些被删减的角色一个交代。
找个华裔演纣王,找个俄罗斯演员演苏妲己,这casting也太奇怪了吧。我知道现在讲究多元化,但这也不能乱来啊。这些角色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就这么随意找外国演员来演,总觉得怪怪的。而且这些演员的长相气质跟我们想象中的角色也差别太大了。我倒不是说外国演员就一定演不好,但至少在造型和表演上要下点功夫吧。结果现在倒好,看着跟cosplay似的。我觉得这种选角方式很可能是为了讨好国际市场,但这样做反而可能会失去本土观众。中国观众看中国神话故事,肯定还是希望看到符合自己审美和想象的演员。如果非要用外国演员,那也应该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比如配音、造型、表演等,让角色更有说服力。这种为了博眼球的选角,最后只会让电影变得四不像,既不中不西。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很怀疑导演乌尔怪的创作动机。感觉他是不是为了讨好西方观众,故意把中国传统文化给魔改了一通。从选角到剧情改编,处处都能看到西化的痕迹。我知道电影要赚钱,要走向国际,但也不能这么不顾文化传承吧。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让电影更国际化,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我觉得导演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如果实在不了解,那就多请几个文化顾问,好好研究一下原著。电影创作固然需要创新,但也要有底线,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最后把自己的根都给丢了。我真心希望以后的续集能够有所改进,多一些文化自信,少一些媚外。毕竟《封神演义》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能就这么被糟蹋了。
不得不说,《封神2》的服化道确实很精美,看着挺养眼的。但问题是,光有好看的外壳有什么用呢内核都已经被掏空了。这就像是一个精美的包装盒,打开一看里面却是空的。我觉得电影创作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封神演义》本来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结果到了电影里,却变成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空壳。我知道现在的观众都喜欢视觉效果,但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了故事本身啊。如果只顾着做表面文章,那最后拍出来的就不是电影,而是一个两小时的服装秀了。我觉得导演应该在视觉效果和内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观众看得过瘾,又要让人回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一部好电影。
看完电影后,我发现原著中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被简化得不成样子了。本来《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关系可是很有意思的,既有阵营之间的对立,又有阵营内部的矛盾,还有各种纠葛不清的师徒关系。结果到了电影里,所有人物都变得扁平化了,关系也变得简单粗暴。我知道电影时长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展现出来,但也不能就这么随意删改啊。这样一来,整个故事的张力都没了。我觉得编剧在改编时应该更加用心,要考虑到原著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如果实在要简化,也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保留最精华的部分。这种过度简化的改编方式,最后只会让整个故事变得干巴巴的,失去了原著的魅力。我真心希望以后的续集能够好好补救一下,把那些被删减的人物关系重新梳理清楚。
我总觉得这部电影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而刻意改编的。从选角到剧情,处处都能看到西化的痕迹。我知道现在大家都想进军好莱坞,但也不能为了讨好西方观众就把自己的文化特色都丢掉啊。这样做不仅没有让电影更国际化,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独特魅力。我觉得导演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自信。其实很多外国观众看中国电影,就是冲着那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来的。如果把这些都西化了,那还有什么看头呢我真心希望以后的中国电影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国际观众看懂,又能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而不是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这种垃圾电影为什么没被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