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贵族政治家,以礼贤下士、广纳门客著称。他们在各自国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是“合纵连横”外交策略的重要推动者。以下是他们的基本信息及主要事迹:
---
### **1. 孟尝君(田文)**
- **国籍**:齐国
- **身份**:齐威王之孙,齐国宗室。
- **特点**:
- 门客三千,以“**鸡鸣狗盗**”闻名(门客助其逃离秦国)。
- 曾任齐国、魏国相国,主张联合抗秦。
- 以“狡兔三窟”策略闻名(通过多国布局保全势力)。
- **结局**:晚年因齐王猜忌,退隐封地,死后诸子争权,家族衰落。
---
### **2. 平原君(赵胜)**
- **国籍**:赵国
- **身份**: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
- **特点**:
- 以“**毛遂自荐**”典故闻名(门客毛遂助其说服楚王合纵抗秦)。
- 长平之战后,联合信陵君“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
- 重义轻财,但政治眼光稍逊。
- **结局**:病逝于赵国,家族势力逐渐削弱。
---
### **3. 信陵君(魏无忌)**
- **国籍**:魏国
- **身份**: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之弟。
- **特点**:
- 四公子中能力最强、声望最高。
- **窃符救赵**:盗取兵符击杀大将晋鄙,率军救赵抗秦。
- 两次率诸侯联军大败秦军,延缓秦国东进。
- 门客编有《魏公子兵法》(已失传)。
- **结局**:因魏王猜忌,沉迷酒色而亡,死后魏国迅速衰败。
---
### **4. 春申君(黄歇)**
- **国籍**:楚国
- **身份**:非宗室,凭才能上位,任楚考烈王相国。
- **特点**:
- 辅佐楚王振兴楚国,曾联合诸侯伐秦。
- **移花接木**:将怀孕的妾室献给楚王,企图掌控楚国政权(事败被杀)。
- 门客众多,但良莠不齐。
- **结局**:因政治斗争被刺杀,家族遭诛灭。
---
### **共同特点与历史评价**
1. **养士之风**:均以招揽门客闻名,门下聚集各类人才(刺客、谋士、学者等),形成独特的“士文化”。
2. **政治影响**:通过合纵策略对抗秦国,延缓其统一进程,但未能改变战国末期秦强六弱的趋势。
3. **局限性**:依赖个人威望,未能推动国家根本改革;部分人因私欲卷入权斗,最终悲剧收场。
**后世地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四公子立传,称颂其“王者之风”。他们被视为战国贵族政治的缩影,也是“士”阶层崛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