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缅北退伍兵战死在俄乌:反向证明解放军制胜法宝的伟大

时事虎式评论 2023-12-24 06:46:01

12月20日,知名战地记者卢宇光发文,证实去俄国参军的中国重庆小伙赵睿已经在俄乌前线阵亡。

支持乌克兰和支持俄罗斯的网民针对此事又开始例行地互相输出。

本文也不想对赵睿的个人选择做什么探讨,毕竟俄乌冲突不是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打的仗。

有意思的是,卢宇光转述的是赵睿在俄军中战友小强的叙述,透露了许多细节。

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俄乌前线的遭遇,反向证实了解放军制胜法宝的伟大。

俄乌冲突正是违背了这些成功经验,才打成了烂仗。

最右是赵睿

(注意其他黄种人其实大部分是尼泊尔人,据文章可知这帮人士气较差,战斗力也不行。)

关注 T34与虎式评论,原网名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赵睿的经历也很独特,他2013年之前在缅甸当过同盟军,后来退伍回到中国。

赵睿是辍学的城市人。

那么为什么赵睿想去俄罗斯当兵参加俄乌冲突?

文中的答案说赵睿的祖辈在抗战时是地下工作者,喜欢红色经典小说。

个人推测:

此人在缅甸打仗的经历让他觉得实战也不过如此,而且他已经是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了,到俄乌前线,完全能够游刃有余。

这恰恰是非常教条的想法。

缅北此次1027冲突的画面相信许多网友已经看过了,这作战烈度简直就是过家家,许多被打下的村庄和城镇的建筑物居然基本完整,连老百姓丢在家门口的杂物都没少一个。

而在俄乌前线,且不说大量的无人机参战,就是传统的炮战都异常激烈,作战高峰期,双方加起来发射的炮弹能有好几万发,许多居民区直接被轰成了月球表面。

搜集资料能力比较强的人,也能从国外军事智库的论文里看到,虽然俄乌双方打成了类似一战的消耗局面,但是新武器和新战法的应用也很多。

弄不好赵睿参战之前根本没有搞清楚,他是否能适应俄乌前线的作战。

他自己11月20日拍摄的小视频里对网友说:

不要来,太危险,在国内好好地做点什么营生,也能挣这么多。

小视频画面,脸挡住了

明显是觉得他自己之前低估了俄乌冲突作战的难度了。

因此,为什么我军哪怕是在长征时期,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都要坚持教战士学文化,学习当时还很前沿的军事知识,干部任职一段时间,就要到军校或者教导队进修?

就是怕军人不能掌握最新的形势,按照过时的经验行事。

根据卢宇光提到的赵睿小视频账号可知,他最迟于9月下旬来到莫斯科参加新兵训练,分到俄军第58集团军的一个步兵连,军衔列兵。

赵睿辍学,加上俄军只让他当了步兵,也可以证明:

赵睿的作战技能非常有限。

他当不了比如炮兵装甲兵之类的技术兵种。

可能也不会操作无人机,操作电台或者信息化通信设备之类的高新装备,因此也当不了俄乌前线非常紧缺的破坏和侦察小组(DRG)。

从后面的描述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俄语水平有可能就是刚入门的水平。

我军从建军以来,一直强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不然为什么当年去苏联军校学习的指挥员们拼命学习俄语?

当年抗战的时候,与日军接触的武工队员,游击队员为什么要拼命学习日语?

乌军AQ400无人机

有人可能要说,赵睿是出国作战。

但他不是随大部队成建制作战,上级和友邻部队是俄军,不能流利地掌握俄语,如何联系和交流呢?

而且,俄乌不好,基本也就断绝了在俄军中深造进修的可能——你看不懂俄军教材,听不懂教官讲的课,非常被动。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至少在俄军中受训了2个月,其中有20天是瓦格纳教官的训练。

可见俄军还是比较负责的,让他们在大后方莫斯科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靠近前线的别尔江斯克让瓦格纳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不过从他们参战的经历来看,部队的组织度还有实战反应,都成问题。

11月11日首次参战,地点是在扎波罗热附近,位于新普罗波夫卡附近的一个村庄。

他们在村里被乌军包围,坚持作战一个星期,伤员运不出去,第6天接应的俄军才打过来解了围。

这部分经历和赵睿的小视频内容相互印证,从小视频来看,他所在部队的问题很大。

既然被围,居然大约有一个班的人都躲在一间狭小的房屋里,窗户是用沙袋堵死了,估计从外面也不容易看出来里面有无俄军士兵。

被围时拍的小视频

但是,你40多个人的一支部队,

为什么不就地挖掘工事?

为什么不分散隐蔽?

为什么不和友邻部队积极联系,尽早展开协同?

文章中说,乌克兰军队也是无头苍蝇一样,有的兵就是老爷爷,枪的保险都没开,遇到俄军冲锋丢下枪就跑,毫无指挥,毫无协同。

这个说法基本也能解释为什么赵睿的部队以这么差的表现守了一个星期,乌军也攻不上来,还被俄军友邻部队顺利解围。

我们除了感叹斯拉夫大区真的是一对绝妙的对手之外,想想我军的成功经验:

我军历史上就是用英勇顽强和灵活的战术,打的就是对手的“中心开花”,利用的就是对手的“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这40多人的部队,战斗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战术纪律也有很大的整顿空间,因此几次突围无果,最终还是靠友军来救援。

之后俄军还算负责,把他们轮换下去,休整一个月。

但是从后面的战斗可以看出,他们这一个月也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哪怕至少学习一下作战用的简单俄语。

11月29号是赵睿的最后一战,文中说没有看到赵睿是如何阵亡的,不过细节也透露出几个信息:

他坐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车外却没有经验,所以被树枝把脚刮成重伤。

坐车顶也是要有本事的

估计也是和在缅甸没有机械化作战经验,到俄乌有没有心理预期有关。

他们担任的是冲击步兵,用的是瓦格纳在俄乌冲突中惯用的战术——重火力准备之后,交替掩护冲锋。

文章特意强调是瓦格纳教官教的。

由此可见,他们之前在缅甸的作战也没有学到什么,这我军几十年前的基本战术也没掌握。

而且,看起来这支部队的军事技能也比不上二战后期的苏军步兵,连跟着炮弹炸点发起冲锋这样的高级一点的战术也不会。

后面他们和连长排长失去联系,仗就变成乱打了。

那么连排长是阵亡了,还是负伤了,还是电台又或者民用对讲机打坏了?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没有干部代理人呢?

大家哪怕看《高山下的花环》都知道,我军的上级指挥员牺牲或者因故不能指挥的时候,干部代理人应该顶上来接替指挥。

可是这股外籍俄军部队,就是没有。

原文写的是:

指挥员、步兵战术、拥护、救护、通信设备、备用弹药、协同和接应都没有。

最妙的是,

乌克兰军队也一律没有。

战场乱成一锅粥。

最后小强发现赵睿阵亡,取回他的护照证件包作为他的身份证明带回。

算起来,赵睿到俄乌前线,较大的战斗也不过参加两次而已,就此阵亡,而且他们还是在俄军里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第58集团军。

我依然是不打算对他的动机和经历做什么道德判断。

就从军事角度总结一下:

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就会打仗。

你没有学会解放军建军以来的制胜之道,也没有机会接触解放军近年来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合成化的努力方向,要吃大亏的。

另外,再次证明了低烈度作战经验在俄乌这样的烈度的冲突中没有什么用。

你1+1=2练习得再辛苦,高考题看了还是两眼一黑做不出来。

之前西方那些只有治安战经验的老兵们结结实实地体验过了。

现在这些在缅北打过仗的老兵们,也体会到了!

0 阅读:0

时事虎式评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