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七夕拜七娘妈

惠安闽兴福石雕 2021-08-14 01:32:16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

又称“乞巧节”,

当代还称之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有诗意的情人节

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6、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7、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1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然而在闽南地区尤其是农村中,

七夕被称做“七娘妈生”,为家中有未满16周岁娃而过的一个节。

七娘妈,也称“七星娘娘”、“七仙姊”、“七仙姑”等。七娘妈原来是由天上的牛郎织女两星的神话演变而来。在闽南地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神娘,俗称“七娘妈”,并且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间把这一天称做“七娘妈生”。

这也许是七夕民间流传在宗教氛围浓厚的闽南地区的衍化。

自古以来,在闽南地区劳动妇女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不仅能给小孩子带来抚爱、温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因而,民间有七夕“拜天孙”的习俗。

《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七夕“乞巧”、“陈瓜果”、“小儿拜天孙”。按照这一习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新拜“七娘妈”为义母(闽南话称“契母”),并于当天解去新生儿于端午节系于手腕上的“续命缕”(用五色丝线搓成)。到了十六岁,当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对其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这一民俗相沿成习,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城市家庭现已摒弃,但在农村中仍可见其遗存。

在闽南,七娘妈是儿童(尤其是女孩子)的保护神。信众相信16岁以下都受到七娘妈的庇护,所以婴儿出生满周岁时,即由母亲或祖母抱到庙中去祈愿七娘妈庇护,并将古币或锁牌,用红色绒线系在脖子上,直到满16岁时,才在那年七夕日拿下锁牌,到庙中祭拜,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护。

闽南七夕的“七娘妈”崇拜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而且各个地域的习俗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从中却可窥见、探索与此相关的民俗文化,并由此看出闽南劳动妇女对子女所寄予的厚爱和美好愿望。

5 阅读:3239
评论列表
  • 2021-08-14 22:26

    我泉州的,今天拜拜了!

  • 2021-08-14 12:4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1-08-14 18:01

    然而在闽南地区尤其是农村中, 七夕被称做“七娘妈生”,为家中有未满16周岁娃而过的一个节。

  • 2021-08-14 21:44

    不只闽南,粤东也一样。

    用户11xxx47 回复:
    我们闽南人在说闽南风俗 谢谢
  • 2021-08-14 18:38

    现在农村应该也少见了,以前小的时候,在七夕这天要拜拜。拜完后还要烧用纸糊做的亭子

  • Hzw 2
    2021-08-15 00:45

    今天孩子奶奶也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