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故事,相信大家自小便耳熟能详。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率领岳家军与敌浴血奋战,令敌军闻风丧胆。他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可谁曾料到,这位大英雄的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

正当岳飞在前线节节胜利,北伐大业眼看有望之时,后方朝廷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他虽心有不甘,却只能遵旨而行。未曾想,这一回朝,不仅葬送了北伐的大好局面,连性命也未能保全。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一同冤死。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南宋宰相秦桧。
秦桧此人,阴险狡诈,残忍毒辣。他结党营私,趋炎附势,祸国殃民,残害忠良,堪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的所作所为,早在他生前便招致骂声一片,死后更被塑成跪像,置于岳飞墓前忏悔,千年来未曾起身。

有趣的是,年轻时的秦桧并非如此不堪。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他考中进士,踏上仕途,起初仅担任一些学术教育类的小官。靖康年间,金兵南侵,宋朝主和派占据上风,与金人议和。秦桧却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对和谈深感不满,多次上书朝廷,慷慨陈词,主张强硬抗金。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主和派甚至派他去做割地使张邦昌的副手,与金人交涉割地事宜。
秦桧闻讯怒不可遏,连上三封奏折,坚决辞去这一屈辱差事。这番刚正之举颇受赞誉,不久后他便升任御史中丞。然而,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及众臣被金人掳走,秦桧因反对金人扶植张邦昌为帝,也落入敌手。可惜,这成了他最后的硬气时刻。

在金人面前,秦桧迅速转变态度,表现得极为顺从,甚至成为金兵侵宋的帮凶,深得金人信任。后来,宋高宗赵构即位,金人见南方难攻,便让秦桧“逃回”南宋为内应。他借金人撑腰,迷惑赵构,从此干尽祸国殃民之事,岳飞之死便是其罪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秦桧早年任太学学正时,曾留下两句诗,流传至今,竟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太学乃宋朝最高学府,他负责管理制度,整顿学生纪律。秦桧自视甚高,却觉此职卑微,俸禄薄,学生又难管。

一次,他看着不听话的学生,无奈感慨,写下:“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意为若有三百亩田地,便可衣食无忧,何苦管这群顽童。如今,这诗句常被老师们引用,用以调侃淘气学生,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