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笔者在脑海之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想法,历史上最值得的一次打赏是哪一次?实际上历史上很难绝对地评判哪一次打赏是最值得的,但唐朝汪伦对李白的 “打赏” 常被认为是极具价值的一次,李白的一首诗,使得汪伦能够千古留名,他与李白建立的友谊也成为千古佳话!
咱先把时间拨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认识一位堪称古代版 “榜一大哥” 的人物 —— 汪伦。
汪伦,何许人也?他是唐朝泾川的一位豪士,也有说法称他是泾县县令。当时,诗仙李白那可是火遍大江南北,他的诗歌才华、潇洒气质,迷倒了无数人,汪伦就是其中的 “超级粉丝”。
为了能和偶像见上一面,汪伦那可是绞尽脑汁。他知道李白爱游山玩水、喜好饮酒,于是写了一封极具诱惑的书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满心欢喜地就去了。可到了泾县才发现,所谓的 “十里桃花”,不过是潭水的名字,根本没有大片桃林;“万家酒店”,也只是店主姓万,并不是真有一万家酒店。但李白不仅没生气,反而被汪伦的热情和机智给逗乐了,留下来和汪伦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道。
在李白停留的这段日子里,汪伦那招待得叫一个周到。临别时,还送上了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要知道,在唐代,这些礼物那可老贵了,相当于一个七品县令三四年的收入。按照当时的物价,一匹马在中唐时价值十几两黄金,八匹良驹价值不菲,再加上十缎官锦,折算下来价值颇高,有观点认为相当于现在的一两百万人民币。这么 “壕气” 的打赏,足以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喜爱和敬重。
而李白也被这份情谊深深打动,在登船离去的时候,留下了那首千古传颂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此,汪伦的名字也跟着这首诗流传千古。
汪伦对李白的打赏,可不只是简单的财物赠予,背后是他对李白才华的崇拜,对名士风采的向往。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偶像的支持和热爱,还收获了一段真挚的友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从汪伦的故事可以看出,打赏这事儿,古已有之,它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认可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打赏行为在网络世界里越来越普遍,那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心理学奥秘呢?
在古代,除了汪伦打赏李白这么豪爽的操作,还有戏曲表演中的 “缠头” 习俗。在唐代,歌女舞妓表演结束后,观众会把罗锦等丝织品缠在她们头上当赏赐,这就是 “缠头”。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就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观众对琵琶女精彩表演的赞赏和打赏,这种打赏是对艺人技艺的高度认可。
时光飞逝,打赏行为穿越千年,从古代的物质馈赠变成了现代网络世界里的虚拟礼物、金钱打赏。
而在现代社会,打赏的场景变得五花八门。在直播领域,观众可以买虚拟礼物,像鲜花、跑车、火箭等,送给主播。这些虚拟礼物价格不等,从几毛钱到数千元都有。主播们靠着自己的才艺、颜值或者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观众为他们打赏。不管是游戏主播高超的游戏技巧,还是才艺主播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都能成为观众打赏的理由。
比如,在一些游戏直播平台,当主播成功完成高难度游戏操作,带领团队取得胜利时,粉丝们就会纷纷送上虚拟礼物表达兴奋和支持;在才艺直播平台,主播深情演唱一首热门歌曲,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也会收获大量打赏。
除了直播打赏,内容创作领域也到处都是打赏现象。在公众号、知乎、B 站等平台上,创作者发布优质文章、回答问题或者制作有趣的视频,读者和观众要是觉得内容有价值,能给自己带来启发、快乐或者帮助,就会自愿打赏。
虽说古今打赏的形式完全不一样,从真实的名马、锦缎、罗锦,到虚拟的礼物、数字金额,但它们背后的心理根源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们打赏,都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喜爱、尊重和认可。不管是古代对文人墨客才华的敬仰,对艺人精湛技艺的赞叹,还是现代对主播、内容创作者的支持和喜爱,打赏都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后的一种物质回馈。
在现代网络环境里,打赏行为越来越常见,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因素,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一)情感共鸣与认同当观众在主播或者内容创作者身上找到和自己相似的经历、价值观、情感表达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让观众觉得自己被理解、被认同,从而对主播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为了表达这种支持和信任,观众就会选择打赏。
比如,一位年轻主播,在直播里分享自己在大城市的迷茫、找工作的艰辛,还有在出租屋里独自度过的无数个夜晚。这些经历让同样在异乡奋斗的观众感同身受,他们就像在主播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纷纷慷慨解囊,用打赏来表达对主播的支持,同时也是对自己奋斗历程的一种肯定。
(二)社交与自我展示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渴望在群体里获得认可和关注。在直播或者内容创作的社交场景里,打赏成了一种有效的社交和自我展示方式。打赏者通过送礼物或者金钱,展示自己的慷慨、财富或者独特品味。
当他们的打赏行为得到主播的感谢、其他观众的羡慕或者称赞时,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觉得自己在这个虚拟社群里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在一些大型直播间里,经常能看到一些用户一掷千金,送出昂贵的虚拟礼物。他们的打赏行为不仅能让主播对他们格外关注,还能吸引其他观众的目光,在弹幕里引发一片赞叹,满足了他们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三)虚拟满足与即时回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都盼着能得到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打赏行为正好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当观众打赏后,主播会马上表达感谢,可能还会送上特别的祝福或者表演。一些直播平台还会给打赏者提供特殊的身份标识、特权,像进入专属的粉丝群、优先提问等。这些即时的回报让打赏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重视和回应。就像在娱乐直播里,观众打赏后,主播会马上为他们表演精彩的表演,或者满足他们提出的挑战要求,这种即时的互动和回报让观众沉浸在虚拟的满足感里。
(四)从众心理在直播的环境里,从众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打赏行为。当观众进入一个直播间,看到其他人都在打赏,就容易被这种群体行为影响。他们会觉得自己要是不打赏,就显得不合群或者不够支持主播。
而且,直播间里不断滚动的打赏信息、主播对打赏者的感谢,都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让观众产生一种 “大家都在参与,我也不能落后” 的心理。
从古代汪伦对李白的豪爽馈赠,到现代网络世界里花样百出的打赏行为,打赏这一行为跨越时空,一直和我们的情感、需求紧密相连。打赏,可不只是金钱和物质的付出,更是情感的寄托、社交的表达、自我价值的追寻。
或许会有人数有的人打赏另有目的,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有些东西来得快却得也快,并不能持久。要想持续稳定合法的获得打赏,我们不能走捷径,而是要回归打赏的本质。
一个真正优秀的主播或者内容创作者,应该是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或者作品给观众带来启发、知识、快乐或者情感共鸣的,满足粉丝的情绪价值、营销价值、内容价值。
互动时间:
以上部分总结,并非代表全部心理。你觉得用户打赏,会有什么心理或者想法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