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后为何要烧纸?延续千年的习俗,当然不仅仅只是一种迷信

安国说历史 2023-06-10 21:01:02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规律。无论是权势滔天亦或是贫困孤苦都会走到生命的终点。但在阶级社会之下,没有一个手握重权、享尽人世繁华的统治者愿意失去现有的一切,但生死不由人。

因此他们就将自己喜欢的贵重物品带到地下,希望死后依然可以荣华富贵,由此衍生出了随葬品。

鬼神之说之下的随葬行为

商周时期,生产力高度不发达,人们对外界的认知尚处于蒙昧时期。无论是洪水亦或是旱灾,人们都会将之归结为神灵的不满。所以会用猪牛羊三牲、金银财宝等祭祀,沟通鬼神。

由于相信神灵存在,因此统治者认为他们死后会有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生存,于是他们便将凡世之物,如当时代表货币的布帛,绸缎等,和逝去的亲人一起埋葬在地下,可以让亲人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关于埋葬钱币这一行为早在《汉书》就有记载,有人盗发孝文园瘗钱,就是说有人偷盗孝文园中随葬的钱币。而这些被埋葬的实物货币就是祭祀中纸钱的前身。

墓前烧纸逐渐成为主流

一般认为,烧纸钱这一行为魏晋之时出现,唐宋时期盛行时期,到明清时期已经完全成为了社会风俗之一。

事实上,唐朝关于烧纸钱的记录很多,有白居易“风吹旷野纸钱飞”,也有封演的“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等等。但是这些记载中,纸钱多是像实物钱币一样,是用来埋的。关于纸钱的用法何时从埋变成烧却没有实际记录。

只是有两种说法流传下来:

一种是为了卖粗纸。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后,蔡伦凭借造纸术大获成功,挣得了大量的钱财。蔡伦的兄弟也学习了这门技术,但是由于技艺不精,制作出来的纸比较粗劣,不易售卖。

于是蔡伦的兄弟便与自己的妻子设计了一出烧纸币从而让人死而复生的故事,并借此来说纸币才是真正的阴间使用的货币,以此来吸引人们购买。

另一种是魏晋时期,战争动乱不断,人们生活艰难。这时佛教思想在中国已经盛行起来。

佛教主张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关系,今生受的苦是为因,来世定会幸福是为果。生于战乱中的人们无力抗衡战争,只能寄希望于来世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佛教成了战乱时人们挣扎着活下去的一个支柱。

但是佛教中死亡后用的是火葬方式,他们提倡火可以沟通神灵,这完全不符合中国自古以来的土葬观念。

后来人们觉得用火将纸币焚烧一样能起到沟通先祖的效果,火会将这些祭品带给先祖,于是就这种做法就流传下来。

虽然关于烧纸行为出现的起源早已不可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宋朝时期纸钱已经成为了祭祀货币。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宋朝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坟墓祭祀所用的粗纸已经有所进步,数量多而且价格低廉。

二是宋朝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纸币——交子。人们自然会觉得人间可以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换,阴间自然也可以。

三是,宋徽宗赵佶在宰相的建议下,采用了纸币作为祭祀货币,官方的承认也会给民间起到带头作用。

烧纸背后所体现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逐渐出现了另一种声音。由于中国流行土葬,而坟墓大都在有树木生长的地方,因此人们祭祀祖先烧纸时,有时候会刮大风,然后将火星吹到干燥的草木上,从而引起火灾。

此外还有的纸币看似已经烧尽,但灰烬中仍有火星存在,祭祀的人们离开后,这些火星就会成为火源,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除此以外,人们大量烧纸,就会产生污染,因此这部分人认为带着鲜花文明祭祖就很有必要。

最重要的是,如今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科学,知道不会有什么地府、来生及灵魂,因此烧纸钱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行为。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烧纸行为延续了上千年,绝不仅仅是一句迷信就能概括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这种孝顺无论是在父母生前还是去世后都无法改变。父母死亡后,子女们应当尽己所能为父母举办一场葬礼送别父母。

而烧纸只是送别父母的环节之一,是子女想要让父母在死后有钱花,能够在下面也过上好的生活,其背后也是对父母深深地爱,以及不舍父母离去的心,还有对父母能够有一个好的来生的期盼。

这已经不是一句迷信能表达的了,我们都是平凡人,能牢记我们父母的只有我们和部分亲友,因此每逢清明、十五烧纸也是想告诉父母,这个世上还有人惦记着他们,只要我们还在,他们就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在这些人看来,所谓祈求祖先保佑子孙生活顺遂都只是内心美好的期盼,根本不会成功。但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祖先的敬畏和追思。

如果去掉烧纸这个行为,只在家里摆上一些鲜花,从头到尾抱着这仅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那么长久以后,终究会失去对祖先的敬畏,失去了祭祀的意义。

烧纸只是寄托人们哀思和期盼情感的一种手段,万事万物只要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根本没必要仅仅以一句封建迷信就否定其存在的意义。

只是烧纸时确实要注意火灾的问题,祭祀先祖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尊重,但不能因此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

0 阅读:3

安国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