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共遭遇了四轮规则,每一次的规则实施都会给华为的业务增添变数。到现在,华为依然不能获得芯片代工,5G网络等方面的支持,最赚钱的消费者业务不复当初。
美国对华为的关注并未停止,本以为美国实施四轮规则后会消停一会,没想到美或将实施又一轮“芯片新规”,阻碍华为获取4G,WiFi6等芯片。华为能扛住芯片新规吗?
华为自研芯片十几年,在2004年成立了海思半导体部门。海思根据华为的业务需要,时刻调整芯片研发方向。当华为重视手机业务的时候,海思便展开手机SOC芯片设计。
当华为发展基带的时候,海思又研发出巴龙系列。另外智慧屏对应的自研芯片有鸿鹄,服务器采用鲲鹏系列等等。在这些自研芯片中,极大程度满足业务需求降低采购需求。
作为一家顶级科技公司,华为做到了芯片的自主可控,但是在制造方面却遭遇了变故。
芯片设计和制造是两个概念,华为一直都是做芯片设计业务,并未涉及芯片制造产业。所以芯片规则落地的那一刻,相关制造商也表明了立场,此后华为芯片转为库存消耗。
目前华为海思在手机市场的芯片占有率已跌至0%,说明麒麟芯片的库存状态已到了末期。但华为依然能够维持手机业务的发展,因为高通拿到了对华为供应4G芯片许可。
美试图切断这部分的供应联系,但华为或许能扛住“芯片新规”,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华为转型软件系统业务。
美国对华为大部分的行动都集中在硬件产业链层面,在软件系统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限制措施。除了谷歌对华为停止供应GMS服务之外,基本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可即便如此,华为已经通过自研HMS服务和鸿蒙OS系统摆脱了谷歌GMS服务断供。
华为正在转型软件系统业务,通过开源鸿蒙扩建万物智联生态,在开源鸿蒙社区中与行业伙伴一起提高生态建设,推广各类物联网操作系统产品,逐步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其次是智能汽车业务。
之前的华为靠卖手机每年赚取千亿销售额,现在手机销售状况一般,于是华为转变方向,把智能汽车也当成一大销售业务。华为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会帮助车企造好汽车。
另外造出来的汽车可以放在华为体验店渠道售卖,华为获得渠道销售分成,合作车企得到更大的曝光度,可谓是一举两得。再加上华为提供各项ICT技术,更是如虎添翼。
华为未来还打算联合推出百万级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该业务有望成为华为销售额主力。
还有就是网络技术生态。
都知道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暂且不说华为掌握了多少5G专利,但就生态这一点,华为正在构建庞大的架构。
一方面华为聚焦“超融合+”发布蓝鲸应用商城等产品,将各项计算资源整合,推动数据中心产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华为将在MWC大会上带来一系列的网络技术解决方案。
大致包括最新融合IP承载网络产品等。华为的网络技术生态庞大,且产品越发完善。
就像针对融合IP承载网络进行了产品升级,将带来NetEngine8000系列路由器。配合协议,运维的升级,华为能够建立起遍布各行各业的智能IP联接,影响力非常大。
华为在自己的专业上肯定不会含糊,从服务器到网络协议,再到各类的通信设备产品,华为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理论上这些方案涉及到的核心技术不会对美产生依赖。
华为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定未来的发展路线。网络技术生态便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再看华为能否扛住“芯片新规”的问题,有外媒表示,情况基本确定了。华为能够继续走下去,能够发展华为正在降低芯片对各项业务的影响力,走多元化,多生态路线。
就像操作系统和智能汽车,都不涉及到硬件设施,美国无法从产业链层面去指手画脚。
华为经历了四轮规则措施,明白如何在压力的环境下生存,也找到了破局的方向。当然,这需要各行各业参与者一同加入其中,创建生态服务,营造共建共享的双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