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1月,高盛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专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包含若干关键信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些信息引起了相当的担忧。
报告指出,若当前中国待售的房地产库存全部建成,其价值将达到惊人的93万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凸显了库存规模之庞大。此外,高盛预测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年销售额将不足9万亿元,进一步凸显了库存积压的严峻形势。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高盛还预测,即便政府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由于高企的库存和总额达到59万亿元的债务问题,中国房价从2024年10月起仍可能下跌20%至25%。然而,报告同时也带来了积极信号,预计新房价格将在2025年末趋于稳定,并在2027年实现平均售价同比上涨2%;二手房市场则有望在2026年逐步平稳。但这一切预测均建立在政府额外提供至少8万亿元财政支持的前提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此前曾预测房价将在2027年第三季度才触及底部。然而,这一预测在短短半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究其原因,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例如,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发布了三项政策,涉及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以及首付款比例调整等,有效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而9月份的政策则更为全面和协调,政府已明确将稳定房价作为核心目标。
然而,以政策为唯一标杆来预测房价走势或许过于片面。实际上,房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经济状况、市场供需关系等。因此,楼市是否会回暖,还需观察后续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市场的实际反应。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何时购房、是否购房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应保持冷静,理性面对市场波动,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做出决策。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静待时机成熟再行入手。 在政策初步落地并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因此,保持耐心并观察政策实际效果的显现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我们采取审慎态度,让政策有充分的时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验证其是否能够切实产生预期效果。
此外,在决定是否购房时,个人应当全面考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生活实际状况。购房决策不应以降低生活质量或承担沉重债务为代价。购房是一项重大决策,需谨慎权衡,确保不会对个人财务造成过大的负担。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遵循着一定的市场规律,其走势难以被精准预测。面对这一不确定性,合理的做法是持续关注政策变动,同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购房规划。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理性的判断,为个人购房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靠谱!到2028年会跌到比较正常价位,一线城市20000以下,二线城市10000左右,三线城市5000以下,县城2500左右。
[点赞]
跌75%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