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大唐狄仁杰走上仕途的明经科及第,到底是个什么鬼?了解一下唐代的科举制度

巴州刺史 2020-04-14 10:27:08

狄仁杰,乃是大唐王朝武周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武则天的能臣、宠臣,前后历任十几个职务,又两度位居宰辅。武则天末期,极力劝告武则天重新将李显立为太子,挽救了大唐王朝。同时,狄仁杰还是一个超级伯乐,张柬之、姚崇等名相,李楷固等大将,都是经由狄仁杰的推荐而声名显达的。

狄仁杰走上仕途,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明经科及第的,但当时唐朝的科举制与后来明清时期的科举制相差较大。

一、狄仁杰参加科举的“明经科”,及第入仕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狄仁杰等》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

虽然狄仁杰通过科举考试的“明经科”及第走上仕途,但要想知道狄仁杰的同年,也就是都有谁和他一起考试及第,这就很有难度了。

因为史书并没有载明狄仁杰明经及第的时间,因此很难考查狄仁杰一起考试及第的人都是谁,而要知道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可能就缺乏可能性了。

二、唐代的科举制很繁杂

唐代的科举考试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明清时期科举。唐代科举制,继承了前朝隋代的制度,从制度上来说相当复杂。

首先,参加科举的人员有限制。有两大类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由学馆出来的生徒,以及由州县推举的乡贡。

其次,科举的类别(方式)繁多。《旧唐书》记载有6种,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等。而《新唐书》记载则有12种,包括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第三,各种考试方式中,明经和进士是主要的,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秀才一科贞观后期就取消了,原因居然是最难,史称“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

三、明经科考什么,及第以后授什么官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要义,而考试方法则是先帖经、再口试经问大义、最后答时务策。

所谓帖经,就是考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相对比较容易。而经问大义、时务策这两项口试相对要难一些,靠的是真才实学。

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 《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周易》 、 《尚书》 、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除了《孝经》、《论语》是必考科目之外,其他科目可以自选。

明经科及第后,按照等级授予官职,上上等授官从八品下,上中等授官从九品上。《旧唐书》记载,“明经出身,上上第,从八品下;上中第,从九品上”。

狄仁杰明经及第,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也证明了后来那些功绩不是无端端得来。史书还记载,狄仁杰小时候,家里门人被害,县吏前来盘问,大家都老老实实接受问询,可狄仁杰就坐着读书,人家问他他还说“我在跟圣贤对话呢,哪有时间理你这种俗吏”,看看人家多厉害!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