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导过《父母爱情》《琅琊榜》《山海情》等精品剧的孔笙导演,正午阳光出品,有一众老戏骨倾力加盟的《县委大院》,成为观众心中年度最期待的电视剧。
然而,随着剧情不断发展,原本对这部戏抱有很大希望的观众却越来越觉得看不下去,吐槽声此起彼伏。
到底是什么导致一部“良心剧”口碑崩坏,吐槽声不断呢?
简单分析,这部剧有三大硬伤难以忽视。
一部戏最核心的地方是什么?
不是演员也不是导演,而是剧本,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部戏成功的关键之处。
《县委大院》最大的诟病就是剧本创作让观众感觉脱离实际。
开头就浓墨重彩着笔于棚户区改造拆迁,这是很好的矛盾点,也是剧情展开的一个切入点。
只是剧情发展得让人意想不到,先不去说吕青山和梅晓歌这一把手和二把手同时出现在拆迁区做工作合理不合理,就单单论这个矛盾问题解决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老邱作为常年的上访户,坚持不搬,可是看到前任书记周良顺搬了,立马没有二话就搬家。
可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两个搬迁不是一回事呀,一个是棚户区改造,一个是湖滨湿地环境保护搬迁,八竿子打不着边,老邱应该盯着的不是自己当初拆迁安置的问题吗?怎么突然间就成了盯着周良顺搬迁问题了。
再说说周良顺的搬迁,原本以为周良顺会是这部戏中一个小反派,看派头和气势很像,虽然是违规建房可是拿到了“合法”审批手续。
一众人全部看他表态,他如果不搬,其他人更别想搬,也正是这个原因,原本要在棚户区搬迁前就完成的湖滨区搬迁一直没有进行下去。
然而,在吕青山下定决心搬迁后,仅凭这一次吃饭和饭桌子上几句推心置腹的官话,周良顺就一改前态,坚决拥护吕青山,带头拆迁了。
前面铺垫了一大段,后面就凭三言两句搞定了,既然这么容易,为什么几年都搬不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住院,到了医院所有仪器都用上,所有检查都做了一遍,医生最后说你这是小病,回家多喝开水就行,不用打针吃药。
还有剧中原平乡书记李保平,前几集看着就像一个不务正业、溜须拍马的人。
梅晓歌刚上任,他就带着一份明显有问题的方案让梅晓歌签署,还敢欺骗梅晓歌这方案是吕青山已经同意的,实际上吕青山压根不同意。
而且李保平处处逢迎周良顺,不少消息都是通过他的嘴传递给周良顺。
可是在一次酒后,他又在车上对梅晓歌吐真言,道出许多基层乡镇干部的心声,妥妥又是一个正面人物。
这种前后不搭的剧情硬伤让人看得真费解。
好剧就要经得起推敲,《县委大院》这部戏剧情硬伤比比皆是,总是给人一种感觉,想要营造矛盾点,却也找不准、抓不住,从而使整部剧看起来非常不贴近生活,假大空不少。
一部戏总想处处出彩,却没有一处高潮迭起内容,终究是要失败的。
对于目前国产剧来说,演员演技不过关成为电视剧口碑不佳最大的硬伤。
特别是当流量驾驭演技之上时,这部电视剧离烂剧就不远了。
然而在《县委大院》这部戏中,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局面,一众老戏骨参演,却也没有交出合格答卷。
这部戏的演员阵容有多强大,先不说主演胡歌、万茜、吴越、张新成等这些主演都是观众眼中演技过关的好演员,就连配角那也都不得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黄磊、刘涛、毛孩、朱雨辰这都不说了,还有熟面孔王骁、尤勇、李光洁、房子斌等演员,甚至连包贝尔都在剧中出演一个送水的跑龙套。
这些演员,随便在哪一部戏中都是男一、男二,至少也是重要角色,可是他们情愿来剧中当个配角。
最遗憾的是,演员阵容强大,却没有贡献强大的演技。
黄磊,出演的原书记吕青山,从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被观众吐槽,形象不符合、表情苦大仇深、没有干部气势等。
这些评语谁能想到是给曾经的电影学院老师黄磊的,教别人演戏的人自己却忘了怎么演戏。
要怪只能怪这些年黄磊的综艺人设太强了,荧幕形象除了胡同里碎嘴中年男这样本色演出外,其他的表演都容易让人出戏。
除了黄磊外,还有几个演员的表演让大家吐槽声不断。
胡歌作为当代青年演员中优秀的代表,在这部剧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勉强能有个及格分数。
胡歌饰演的梅晓歌总是一副温文尔雅、故作老练深沉的感觉,从肢体动作和台词表演都看不出他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
或许是想要努力营造好梅晓歌务实踏实的人设,但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胡歌的梅晓歌让不少观众有了一种沉不下心的感觉,总是看到他以为是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的干部。
其他几个配角比如刘涛饰演的李唐部长,还有包贝尔饰演的送水工,几乎没有任何亮点可言,这些角色换个普通演员或许比他们效果要好。
特别是包贝尔在剧中的角色,贼头贼脑的,观众看得还以为他是个贼。
即使很多重要角色人物形象不符,但是也有一些演员表演的很不错,比如饰演城关镇书记的王骁,饰演村书记的任程伟,演技都还不错。
总而言之,演员选用和演技方面,这部戏可能要评分不高。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部电视剧不是说,演员名气大,就一定会出效果,像电视剧巅峰之作《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士兵突击》,当时的演员没几个有名气的,可是依然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刚才讲到剧情硬伤太多,整部戏几乎每一集都有不少观众吐槽不够真实。
导演和剧本创作者想要给观众呈现一个全面的基层工作,却总是抓不住重点,枝蔓过多,杂乱无序。
梅晓歌和妻子乔麦的感情戏是否太过多余,没有起到任何推进剧情的作用。
导演似乎想要营造一个人有血有肉的梅晓歌,给他配了妻子和家庭,然而确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先不说万茜适不适合演这个角色,乔麦这个人物设定真的会拉低主角光环。
在光明县汛期抗洪抢险这段戏中,梅晓歌带领一帮人查看水库,差点被困。
被救援后,梅晓歌收到妻子短信,或许是真的很久没有见面,思念之情作祟,他竟然连夜跑回市里和妻子相会。
这段剧情实在是看得人火大,前面营造雨势凶猛,泥石流、山体滑坡隐患陡增,连梅晓歌一帮人都差点困在险境。
然而后面剧情就强行来一部夫妻腻味的温柔乡,在汛期关键时刻,梅晓歌不在一线指挥,反而一个短信就被拉去开房,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种强拉硬拽的感情线实属多此一举,而且还让主角人物形象大打折扣。
听说后面还有两人离婚生子的剧情,想想都头皮发麻,一部正剧,为何非要搞这么多狗血内容。
梅晓歌和乔麦因为工作原因分隔两地,还有城关镇书记乔胜利,因为工作繁忙导致妻子带着孩子生气回娘家。
观众明白导演是为了突出一个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可是看到这,总是能够让人想起来社区刘书记缺席自己女儿的“成人礼”,自我式的感动完全没有必要。
让人又可气又可笑的是,梅晓歌母亲生病住院这一段,梅晓歌独身一人去照顾母亲,其他人得知县委书记母亲住院还是靠一个送水的小哥?
怪不得观众吐槽剧情太脱离实际,还不如砍掉这些多余枝蔓,好好精心雕琢一个故事就行。
还有政府办刚分配的林志为,实在没弄清楚为什么会给他主角视角,意义何在,谁能告诉观众。
《县委大院》这部戏想要成功方法很多,可是都被导演巧妙给避开了。
剧本差可能是最大的罪过了,如果要吐槽起来,或许三五篇文章都说不完。
官场小说电影这些年也不在少数,是大家即熟悉也陌生的类型,要想引起共鸣,要是要从老百姓心中所想、所思出发,真正触动大家的心才会有好的效果。
《人民的名义》这部戏做了很好的示范,却没被《县委大院》学好。
举个例子,李达康听自己家小保姆吐槽区信访办接待窗口太矮引发了一系列的剧情延伸,非常合理顺畅,没有做作的感觉。
《县委大院》大部分问题都是梅晓歌亲自偶然发现的,去吃羊肉泡馍发现乱收费问题,这个设定就非常违反常理,让人有一种强行往上靠的感觉。
《县委大院》的播出也快接近尾声,观众的吐槽也希望能够真正让导演组意识问题所在,毕竟,现在,出一部口碑好、收视率高的电视剧也太不容易了。
站在观众角度去搞创作,才是最捷径的成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