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个君王要成就霸业,身边必然要有一批智力超群,可靠的谋士、大将。

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自然也是如此,他能够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他身边的这些人物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比如王翦,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领秦军征服六国,为秦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翦这个人是秦始皇的得力干将,有着超乎常人的军事才能,可以说百战百胜。
但是他却一直有一个“恶习”让秦始皇非常头痛,但是他又不能不答应,所以每次都会忍痛答应。
名门之后的天选谋略家王翦乃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是货真价实的武家出身,由于受到家族环境的影响,他从小便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的家族后来势力变弱,也逐渐没有享受各项特权的能力,与庶民无异,待到王翦出生的时候,家族早已没有了之前风光,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不管是文还是武都进行了精心地培养。
王翦的家与秦军军营相近,遂加入秦军。王翦这个人不怕吃苦,勤学苦练,为人机灵,深受战士将领的喜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能力被发现,随后成为了秦始皇身边的侍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翦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锻炼提高自己,他也逐渐成为了军队中的一个新星,备受重视,参与了数场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深受秦王的重视。
我们知道秦王嬴政一直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朝政一直被吕不韦把持,纵有再多的才华始终难以施展,因此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看好嬴政。

但王翦不一样,他不但没有因此而离开秦王嬴政,反而一直心怀赤诚之心追随着嬴政,相信有朝一日肯定可以施展自己。
要说王翦真正得到嬴政的赏识那就是发生在公元前238年的平叛之战。

秦国的内部局势并不稳定,秦王嬴政刚刚亲政,其弟成蟜却在邯郸起兵叛乱。这场叛乱无疑是对嬴政权威的挑衅。
当时的秦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秦王嬴政也是刚刚亲政不久,他的弟弟成蟜突然在邯郸地区发起了叛变。

这让嬴政十分生气,随后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这次战乱肯定是要平复的,关键是派谁去比较合适。
毕竟嬴政的弟弟也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再说他还手握重兵。

这时候大臣们纷纷举荐王翦,认为他沉稳冷静,并且也有一定的作战经验,选择他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王翦在得知之后自然是非常愿意,他在领到任务之后,开始迎战成蟜的叛军。

王翦并不是莽夫一个,赢得战争也不是靠的蛮力,对于这次的战争他采用了奇袭战术。
好好利用对方轻敌的心理,设立埋伏,将叛军一步一步引入到提前设立好的圈套中,最终一网打尽,完美地解决了叛乱的问题。

王翦也通过这次的战争打响了名气,也再一次加固了嬴政对他的信任。
嬴政本就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之人,随着叛乱的成功,秦国的内部也逐渐稳定下来,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大一统的计划上,那王翦就成为了领兵打仗的最佳人选。

我们先前说到嬴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其中包括秦、楚、齐、燕、赵、卫、韩七个国家。
每个国家都不容小觑,想要完成统一大业那就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所以嬴政在选人实行计划时都十分谨慎。

王翦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秦始皇他手下的得力干将,他有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案,王翦的时代也开始到来了。
嬴政想要统一六国面临的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赵国,赵国的实力不容小觑,与秦国不相上下,这样说来赵国无疑就是嬴政统一天下的绊脚石。

要做的就是要将其迅速灭掉,否则一切大业都是空谈。所以,在与赵国对战时,嬴政也是为此做足了准备,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
或许老天都在帮助嬴政,赵国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旱灾,赵国一时间陷入困境,民不聊生。秦王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随后派兵出击与赵国对战。

别说王翦还真的是作战奇才,他在领命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开战,反而是用了十八天的时间对军队进行了整合,剔除了老弱病残的军队,整队了一支士气很高的队伍,随后与赵国的阏与作战。
很快成功,与此同时攻破了赵国的9座城池,不得不说王翦这个人是真的猛。

但灭掉赵国并不容易,赵国的实力十分强大,同样有些大将在,比如廉颇和李牧。与王翦对峙的正是大将李牧,进入了僵持阶段。
眼看与赵国的对战已经持续多年,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一个办法,随后王翦想到了一个计策。

他使用阴招挑拨李牧与赵王之间的关系,李牧被赵王处死,李牧死后王翦军队势如破竹强行击败了赵军,不久之后秦国就彻底灭掉了赵国。
王翦经过多年的征战由之前的勇猛也蜕变成了后来的沉稳冷静,作战最重要的不是单单依靠一个将领,最重要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军队。

王翦在成为统帅之后也是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中,为每次的战斗制定详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且会冲锋陷阵。
赵国的战败让其他五国开始胆战心惊,随后就有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国自然而然成为了嬴政的第二个目标,王翦带兵出击,攻占燕国、楚国,魏国。

说到攻打楚国就不得说一下其中的一个小插曲,王翦这个人在训练军队上那真的是舍得,耗费了大量的银两,这一点嬴政也是心疼,但是也没有办法。
恰好在这次攻打楚国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嬴政问李信用多少兵可以攻打楚国,年轻气盛的李信回答只需要二十万。

当嬴政问到王翦时,他思考了一会儿直言需要六十万,随后嬴政便让李信率二十万军队出兵。
接下来王翦做了一个让嬴政不解的决定,他决定告老还乡,在他看来嬴政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怀疑与不重视,如果继续留下来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离开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策。

没过多久战况就有了结果,李信的二十万大军很快被燕国打得屁股尿流,灰头灰脸地回来了。
秦王嬴政没办法只能向王翦道歉,并请他出山。王翦可不会那么轻易地选择出山,他提了很多要求,。

首先要求嬴政给他封赏,包括领地,金银。这让嬴政十分生气,王翦却依旧坚持,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自己想要为子孙后代讨点赏赐也并不过分。
嬴政虽然说头痛还是同意王翦的要求,谁曾想他在作战的过程中依旧在向嬴政讨要赏赐,这个行为就连他的下属都看不下去了。直到后来他们听到王翦的话才了解王翦这么做的原因。

王翦不负众望带领军队轻松攻占了燕国。之后,王翦帮助嬴政统一天下后,决定正式褪去官职,上交军权回乡,开启了养老的生活。
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很多人会对王翦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他追随秦王嬴政多年,为他的大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总是向嬴政讨要赏赐,真的太不知足了。

不错,王翦从小就在嬴政的身边,两人之间有足够的默契,保护他的安全,平定内乱,铲除吕氏,攻破六国。
这不论哪一件事说出来都是很厉害的,但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功高盖主。

历史上功高盖主最后不得善终的例子还少吗?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用兵如神,被称之为兵仙的韩信,最后是什么下场?他难道不厉害吗?
正是因为功高盖主遭到了刘邦的猜忌最后落下个处死的下场;还有一路追随朱元璋的大将谋士最后还不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

还有精忠报国、忠肝义胆的岳飞岳家军,他们都不得善终。
那为何王翦就善终了呢?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王翦一直追随着秦王,他很了解嬴政的脾气,也看到了身边很多人因为受到了他的猜忌而没有好下场。

在烽火不断的战国时期,不但需要能力超凡的君王,同时也需要足智多谋的才人,但是君王生性多疑,君臣之间的猜忌从未停止。
秦国的大臣白起、商鞅这些为秦国作过巨大贡献的人,最后却因为小小的错误被处以极刑,其实造成他们这样的结局还是源于君王的猜忌。

王翦一直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前车之鉴,未免扑他们的后尘,他才会想到这个对策。
为了能够让君王安心,他可是真正的去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惜用自污的方式,不断地向嬴政讨要赏赐和房子、土地。

这种行为平常人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居高自傲,不知足。转过头来想想王翦可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人,而且他还没有建树,这样大张旗鼓地向嬴政索要赏赐,很难让人不轻视此人,其实这正是王翦的智慧所在。
他之所以不顾他人的眼光这样做,就是为了打消嬴政的猜忌,秦始皇攻打燕国可谓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为了能够成功攻破燕国也是答应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可以说秦国的军队精锐都在了他的手里,这时候如果秦始皇不安心,听信他人的谗言,自己就会人头落地。

毕竟这一战术他曾经在与赵国对垒的时候用过,看着李牧由一代将领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过程,而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赵王的怀疑。
他深知其中的厉害,更何况自己面对的是秦始皇,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只能加倍小心。
所以,王翦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秦始皇,自己仅仅对钱财土地感兴趣,根本不会去反叛,当然他这样做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也只能这样做。
也正是王翦这让秦始皇头痛的恶习行为,让他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就连他的子嗣也因此受到了庇护,不得不说王翦这个人是真的大智慧。对此,你怎么看?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王翦结局最好?看他与嬴政博弈,战神堪称圣 湖北日报客户端2023-04-20 20:2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