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张国焘全家在加拿大的罕见合影,晚年冻死在老人院令人唏嘘

秋水共长他 2025-02-11 19:18:31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8年,张国焘在加拿大和家人拍了一张珍贵的合照,照片上的他,穿着黑色马褂,看起来很正式,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的眼睛里还是透着精神劲儿。

站在他旁边的是他的妻子杨子烈,她性格温柔,对家人特别好,照片里,她正拉着小孙子的手,笑得特别开心,小孙子也跟着笑,两人看起来特别温馨。

再往后看,照片上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张海威和张湘楚,他们稳稳地站在后排,就像是家里的守护者一样,两个儿子的旁边,还站着他们两个的媳妇,都是端庄大方的样子。

这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看起来特别快乐,好像连空气里都充满了幸福的感觉,这张照片,把他们最快乐的那一刻记录了下来,也成了他们心里永远忘不了的回忆。

张国焘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的一个官绅世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少时进私塾读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

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成为北京学生领袖之一,张国焘的人生轨迹却因追求权力和个人野心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0年,张国焘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参与创建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年10月,他正式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1年7月,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组织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在随后的几年里,张国焘积极参与了党的各项工作,包括工人运动、国共合作等。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张国焘的野心和虚荣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过分追求个人权力和地位,开始表现出对党内其他同志的嫉妒和排挤。

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张国焘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受到了大会代表的批评,这标志着他开始走上了与党内主流意见相悖的道路。

1924年,张国焘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5月,他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后叛变,虽然出狱后一直隐瞒这段历史,但这一事件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张国焘积极支持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曾以中央代表身份到广州,要共产党员接受蒋介石提出的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

这一行为进一步暴露了他追求个人权力和地位、不顾革命大局的本质。

1931年初,张国焘回国,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鄂豫皖地区,张国焘非常积极地推行了王明那套“左”倾冒险主义的做法,还主导了一些错误的“肃反”行动,到了1932年10月,他没有经过上级同意,就放弃了鄂豫皖这块根据地,带着红四方面军跑到川北去了。到了那儿,他和川陕边的党组织一起,建立了川陕根据地,还当上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到了川陕根据地之后,张国焘的野心又大了起来,他一门心思想通过控制红四方面军来稳固自己的位置和权力,慢慢地,他和党中央之间就有了矛盾和不同的看法。

1935年4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离开了他们辛苦建立的川陕根据地,也开始了长征的路,到了6月份,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的懋功地区碰头了,这本该是件大喜事。但张国焘却不乐意按照中央的打算往北走,他非要坚持往南撤退。

时间一晃到了10月,张国焘真的带着队伍往南去了,一直走到川康地区,在一个叫卓木碉的地方,他做了一件非常过分的事——他自己宣布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央”,还自封为“主席”。这不就是明摆着要分裂我们党和红军嘛!他这么做,给革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让他自己和党中央彻底翻了脸。

1936年6月的时候,张国焘没办法,只好取消了那个他自己搞出来的“第二中央”,但说实话,他心里并没有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到了1937年3月,在政治局的一次大会上,他被大家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可这家伙还不死心,1938年4月初,他借着去祭黄帝陵的机会,偷偷地跑出了陕甘宁边区,然后一头扎进了中国国民党的怀抱,彻底背叛了革命,没过几天,也就是4月18日,党就开除了他的党籍。之后,他更是加入了军统,干起了反共的特务勾当,上演了一出“中共的创始人反过来跟中共作对”的荒唐戏码。

当张国焘悄悄离开陕北的时候,他并没有告诉他的妻子杨子烈,,后来,杨子烈听说了张国焘在武汉离开了共产党的消息,她非常着急,立刻向共产党的中央组织部和毛泽东提出申请,说她想去武汉找张国焘,劝他回来。

领导们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杨子烈带着一些随身物品和孩子,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在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杨子烈情绪激动,哭着说她一定要去武汉找张国焘,希望他能回到党的怀抱。

办事处的同志们本想再劝劝她,但林伯渠看了看她准备的行李和孩子,觉得已经没必要再劝了,因为很明显,她是下定决心要走的。

杨子烈到了武汉之后,周恩来总理特别重视,亲自找她谈了话,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跟杨子烈说,希望她能尽力去劝劝张国焘,别做出那些太对不起党的事情来。杨子烈听了周总理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尽力去做的。

接着,周恩来派了一位叫邱南章的同志,陪着杨子烈和她的姐妹以及孩子张海威,一起去了张国焘的住处,但是,从那以后,杨子烈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张国焘叛党投敌后,在国民党内部也没有得到重用,他先后担任过国民党参政会第二、三、四届参政员等职务,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张国焘不得不逃往台湾。他在台湾也未能安居乐业,而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解放前夕,张国焘逃往香港。

他在香港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他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地位,只能依靠写书卖文为生,1968年,他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晚年的他生活拮据,身体也不好。

1976年的某一天,已经79岁高龄的张国焘突然中风了,这一下子他的右半边身子就完全不能动弹了,连日常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妻子杨子烈也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而且她的腿还有残疾,走起路来都不方便,自然就没法照顾张国焘了。所以,张国焘也只能无奈地去申请住进多伦多郊区的一个老人病院,在那里接受专业的照顾。

这个老人病院是政府出于好心办的慈善机构,所以里面的设施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张国焘自从中风以后,行动起来特别费劲,说话也变得不利索了,声音含糊不清,耳朵也不大好使。

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轮椅上,在房间里稍微挪动一下,张国焘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也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到了晚年,张国焘留下了一张很少见的照片,在这张照片里,他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衬衫,再看看他的头发,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头顶光秃秃的,整个人看起来特别的老,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

1979年11月26日,张国焘迎来了他的82岁生日,这一天,他的三个儿子特意把他从老人病院接出来,到了大儿子张海威的家里庆祝。

家人的团聚让张国焘非常开心,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心里也就不想再回到那个又冷又条件不好的老人病院了,可是,问题是他不住在老人病院又能去哪呢?

他的三个儿子自己的生活也是紧巴巴的,如果再加上张国焘,日子就会更加艰难,所以,张国焘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得回到那个他不喜欢的老人病院去。

在离开家的时候,他的妻子杨子烈细心地为他准备了几条暖和的毛毯,希望这些毛毯能在寒冷的冬天给他带去一些温暖。

那时候正好是冬天里最冷的时候,天气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大雪一个劲儿地下个不停,张国焘躺在病床上,身子不太利索,想翻个身结果一不留神,把盖在身上的被子和毛毯都给扯到了地上。

他按了好几次床头的铃想叫护士来帮忙,但都没有人回应,到了3号凌晨5点多的时候,张国焘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等他的亲人匆匆忙忙赶到老人病院时,才发现张国焘已经离开人世有一段时间了。

享年82岁的张国焘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张国焘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矛盾,他既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革命的叛徒;他既有着出色的才华和能力,也有着狭隘的心胸和贪婪的欲望。

张国焘的蜕变和堕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个人性格和追求权力、地位的结果。

参考信源:

CCTV——张国焘的最终结局:冻死在老人院(图)2007-01-12

《 书摘 》——张国焘的反共生涯2011-0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