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苏工苏作。非遗烙画以火为墨,在竹木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非遗麦秸画利用麦秸特性,巧妙地展现江南古镇与航海文化;铁艺作品刚柔并济,线条流畅中彰显着坚韧的力量;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绣出了江南的诗意柔情;核雕在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细微之处见真章;纺织技艺织就的“我真棒!”经络棒更是展示出孤独症孩子们的绘画天赋......这些精湛的残疾人民间工艺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江南文化底蕴与吴风雅韵的生动映照。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现场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承载着残疾人艺术家们对工艺的执着追求与对传统技艺的默默坚守。他们克服身体上的不便,将自己的情感与梦想倾注于作品之中,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诉说着江南的温婉雅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
图为故宫文创融合馆无障碍柜台
此前,故宫文创融合馆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开馆。故宫文创融合馆是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残联共同筹办的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展览展示馆,融合馆秉持“通用设计”理念和建设“活力故宫”要求,致力于打造无障碍文化体验空间。馆内的文创售卖区长期为全国残疾人非遗传承人提供文创产品展示售卖服务,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残疾人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底。 展品展示 非遗烙画(顾春刚:肢体四级)顾春刚2002年开始从事烙画工作,2023年成为常熟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曾受邀参加江苏省非遗新春贺岁展、江苏省非遗颂伟业主题展、苏州市民间工艺精品展等展览。
烙画,中国传统艺术瑰宝,源于秦汉,盛于明清。它运用碳化原理,在竹木等材料上以烙为主、套色为辅创作。要求艺人精准控温与力度,遵循“意在笔先”原则。作品融合中国画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以茶褐色痕迹展现古朴典雅之美,享誉国内外。
图为“虞山十八景”笔筒、“炽痕羚影” 铁艺(崔益飞:听力一级)
崔益飞自幼酷爱手工制作,擅长用铝丝创作工艺品,曾获2018年江苏及苏州创业创新大赛多项荣誉。现在常熟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设工作室,专注销售绕丝手工艺品。
铁艺,即以铁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它凭借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品和装饰品。铁艺作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雕塑等领域,展现出硬朗、粗犷、质朴的美感,深受人们喜爱。
图为“中国龙” 苏绣(苏州高新区镇湖薛氏刺绣工作室[美丽工坊]) 苏州高新区镇湖薛氏刺绣工作室,是由非遗传承人薛金娣老师创办,集刺绣展示、销售、教学为一体的艺术馆。2020年被认定为“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级项目”;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领办人”;2023年获评全国首批“美丽工坊”。 苏绣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传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图为“大闸蟹”
图为“蛇年盘金绣” 纺织(苏州雯青设计工作室、苏州仁爱学校) “我真棒”经络棒是苏州雯青设计工作室将苏州仁爱学校孤独症孩子们的绘画进行二次创作,作为外观展现。这些孤独症孩子有着超乎想象的创造力,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深处最真挚的呼唤!设计师将不同面料工艺结合,拆分各个制作环节发往苏州残疾人之家进行制作,残疾人们合作完成布料、记忆海绵塞入外包布、针线缝制封口等全部工序。经络棒承载了他们的就业增收、获得尊重的渴望。
图为“我真棒!经络棒” 非遗麦秸画(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太仓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024年举办六期麦秸画工艺培训。作品由残友合作完成,正面描绘江南古镇水乡风光,反面展现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象征残疾人勇于开拓的精神。 麦秸画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以麦秸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利用麦秸特性,巧妙搭配点、线、面,展现江南古镇与航海文化,成为太仓的名片。
图为“古镇水乡·郑和下西洋” 盘扣(王俊利:听力二级) 王俊利系吴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苏州市残疾人“十大技术之星”。2010年起,学习旗袍及盘扣制作。此作品由苏州龙泉禧里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版权及技术支持,王俊利在该公司交流学习期间制作。 盘扣是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品,由布条折叠、缝纫、盘绕制成,用于固定衣襟或装饰。盘扣形式多样,寓意吉祥,是中式服装的点睛之笔,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图为“《蛇福》盘扣件画框” 掐丝(苏州昆山宣圃文化) 2021年5月,昆山市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暨宣圃文化展览馆在巴城老街揭牌,进一步推动了景泰蓝掐丝画培训、制作助残公益项目的进行,吸引了大批残疾人了解学习。经过刻苦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员已经能独立创作。目前已有三届残疾人熟练了制作工艺,其中8位成了老师,还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手工艺品精品比赛,获得了很多奖项。 掐丝是古代金工传统工艺,将金银等金属细丝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广泛应用于宝石、金银饰及珐琅器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为“景泰蓝掐丝工艺书签”
图为“景泰蓝掐丝工艺杯垫” 钩针(沙红英:肢体二级) 沙红英酷爱钩针编织,擅长用丝线创作各类钩针作品,曾获第九届、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钩针项目)金牌和银牌。 钩针是一种手工编织工具,通常由金属、塑料或木材制成,带有一个钩子,用于将线材编织成各种精美的织物,如衣物、家居用品和艺术品等。钩针编织简单易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镂空图案和立体效果,深受编织爱好者的喜爱。
图为“金玉满堂”钩针杯垫 核雕(陆晴:肢体二级、王晓磊:听力三级) 陆晴,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第五届残疾人自强模范,苏州市残疾人十佳创业之星,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殷毅军。 王晓磊,1988年生于苏州吴中区胥口镇,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他随后师从任小明学习核雕,同年获吴中区木雕高级技能证书。2023年,得核雕大师张弥湖指点,技艺精进。代表作有《敦煌飞天》等。 核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以橄榄核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雕刻形成各种精美的微型艺术品。苏州核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以其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特点,深受文玩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之一。
图为核雕饰品(陆晴)
图为核雕相关展品(王晓磊) 缂丝织造(苏州市相城区残疾人非遗缂丝技能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苏州缂丝技艺传承人王建江大师的工作室内,旨在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残疾人学员,探索非遗传承与残疾人就业。 缂丝是中国传统工艺,以蚕丝、金线为原料,通过“通经断纬”技法织成双面立体丝绸艺术品,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美誉。
图为“花好月圆” 图文: 张雪飞 视频:王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