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小鱼闹窝就成了常态,很多钓友十分头疼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然后更头疼。
针对小鱼闹窝,大家最先想到也是用的最多的办法是“跑铅”。但跑铅真的有用吗?玩跑铅鱼获有显著提升吗?
先说结论:有用,但不多,而且一大半人都用错了!

跑铅对小鱼闹窝到底有没有用?
当小鱼闹窝时,很多人心里想的其实是不要它们闹窝,就是别进窝子、别来吃我们的饵料。
从这个角度看,跑铅的作用很小,因为跑铅的原理是要小鱼拖不动线组、浮漂产生不了信号或者减少信号,但并不能阻止它们咬钩,更不能阻止它们进窝。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自己骗自己”,浮漂确实是没什么信号,但浮漂下面,它们该吃吃该喝喝。
有一种情况特别强调一下:就是在比较深的地方作钓,而我们面对的小鱼又是白条这类中上层鱼,这时用大跑铅效果比较明显。因为重铅可以使饵料快速到底,避免它们劫杀,水要是特别深,一部分小白条可能不会跟着饵料下底。

为什么说一大半人用错了?
我看过很多人玩跑铅,大多数都只是在原有的线组基础上加一块大铅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有和一部分钓友聊过,我问:这样就好了?
很多钓友都是一脸懵,然后反问:不然呢?
我再问:你这子线都二三十公分了,玩跑铅不需要剪短一点么?小鱼闹窝那么厉害,你用那么腥的饵料,而且还是拉饵,确定不换一下么,只不过多加一块铅皮,这不是治标不治本么?
还有一些钓友吐槽用了跑铅之后,小杂鱼照样拉着钩饵跑,浮漂还是乱跳舞,于是总结跑铅一点用都没有。
我仔细一看,只不过是往铅皮座里塞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铅皮,这也能算大跑铅么!

跑铅分大小,先了解大跑铅和小跑铅的区别
首先跑铅分小跑铅和大跑铅,这两种跑铅的区别如下:
小跑铅是需要调漂的,调法是:不带钩调平水,挂上钩饵以后钓一二目。小跑铅状态下,浮漂的上牵力和铅坠的重力,还是达到一个平衡的。
无非就是加上子线和饵料以后平衡被打破,但子线和饵料的重量并不大,所以整体还是偏向灵敏的,小跑铅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子线长度。
大跑铅不需要调漂,你只需要在铅皮座上裹上一大块铅皮即可,这样铅坠的重力远远大于浮漂的牵引力,整个线组是比较钝的。
大跑铅的灵敏度不仅要看子线长度,还得看你加的那块铅有多大,铅越重整体就越钝。

实战中跑铅的玩法
轻微的走水、小风浪、小杂鱼虽闹窝但情况不严重,或者你只是想过滤掉一些虚假信号,那么小跑铅应该是首选。
如果走水比较严重、风浪大、小杂鱼闹窝很厉害,这样一来小跑铅恐怕就顶不住了,得用大跑铅。
上面说到决定大跑铅灵敏度的有两点,一是子线长度、二是铅坠重量。子线长度方面,钓鲫鱼、土鲮等小个体鱼种,子线偏短,四五公分完全够了;钓鲤鱼草鱼可以用10公分左右,特别大的可以再放宽要求。

至于铅坠重量,没有标准,大家要根据情况一点点加。比如小鱼很闹时,浮漂入水无法正常翻身、到位后上蹿下跳没完没了,这时我们就一点点加铅,加到浮漂能正常翻身,到底后不再“跳舞”,那就可以了。
再有,理论上来说,使用大跑铅以后,鱼钩要比正常大一到二号,浮漂漂尾最好是细一点。换大钩是为了降低鱼吐钩的概率,浮漂漂尾细是为了捕捉目标鱼咬钩的小信号。
饵料则是特别要注意的,小鱼闹窝严重的情况下,你要是还用味道很重、雾化很好的饵料,那小鱼绝对还是很疯,还是钓不着目标鱼。
钓大鱼可以优先考虑玉米、红薯块、皮筋颗粒;钓鲫鱼可以考虑米饭、麦子、摇三摇等等。
坚持用商品饵的话,应当使用味道清淡的饵料,谷物香的优先。最好是搓饵,要是用不习惯,非得用拉饵,那就把拉丝粉换成水母粉,利用水母粉将酒米开成拉饵也很好。

最后再补充一点,很多钓友在玩跑铅的时候都下意识会把铅坠上面的太空豆打开,甚至认为必须要打开。
实际上打不打开是一个样的,大家想的是打开太空豆,鱼一拉线就能直接拉动浮漂,铅坠是不动的。可很遗憾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真实情况是你打不打开太空豆,鱼都需要拉动铅坠才能让浮漂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