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嘉欣,一个远嫁中国的越南姑娘。
三年了,她日夜思念着家乡的父母,却始终没能踏上归途。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又是什么样的举动,让她泪流不止两天?
嘉欣的中国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让她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倍感孤独。
她努力学习汉语,尝试融入丈夫王洋的家庭。
为了讨好婆婆,她主动承担家务,嘘寒问暖,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顺。
可是,婆婆最初对这个远嫁而来的外国媳妇并不信任。
她担心嘉欣是像某些新闻报道里那样,为了骗婚而来。
她对嘉欣的热情,也显得有些冷淡。
嘉欣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份淡淡的失落。
婚后半年,嘉欣怀孕了。
初为人母的喜悦,也无法冲淡她对家乡的思念。
她一次次地向王洋提出回越南探亲,但王洋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
有时是“怀孕不宜外出”,有时是“孩子太小”,有时又是“经济拮据”。
三年过去了,嘉欣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但她回家的愿望却始终未能实现。
她内心积压的思念,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导火索出现了。
“王洋,这个月你发工资能不能带着我回家看看啊,我想回家一趟。”
嘉欣满怀期待地问。
王洋正在打游戏,头也不抬地答应了。
嘉欣欣喜若狂,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要带的礼物。
好景不长。
几天后,王洋中午就醉醺醺地回了家。
嘉欣一边照顾他,一边担心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王洋吞吞吐吐地说:“嘉欣,你可能近期回不了娘家了,我等到暑假再带你回家,你看行不行?”
嘉欣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王洋,你怎么可以这样一直欺骗我呢?
这已经是第几次食言了?”
“嘉欣,我已经说了今年一定会让你回去看家人的,但是这次确实是临时把钱用了。”
王洋试图解释。
“可是你已经答应我,这个月发工资一定会带我回家的!
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去看我的父母了!”
嘉欣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你这次不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再等等不就好了吗?
这笔钱我是真的有用,不然肯定带着你回家了。”
王洋的语气也开始变得不耐烦。
“你能有什么用途?
大中午就出去喝酒,这难道就是你不能带我回家的用途吗?”
嘉欣质问道。
王洋彻底爆发了:“你管我有什么用途,你想回家怎么不自己出去赚钱?
你管老子的钱要拿去做什么,这是我赚的钱,你有本事就别找我要,自己想办法回去啊!”
两人的争吵惊动了婆婆。
婆婆急忙出来劝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她把王洋拉到厨房,不断地往他脸上洒水,让他清醒过来。
王洋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他向嘉欣道歉,解释说自己最近工作不顺心,把钱投资给朋友了。
婆婆也在一旁劝说嘉欣,让她多体谅王洋的不容易。
嘉欣没有说话,默默地上了楼。
婆婆看着儿媳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把王洋叫到一旁,责备他不该对妻子食言。
王洋向母亲解释,自己结婚后买了房子,又添置了家具,加上嘉欣怀孕生子,开销很大,手里确实没什么积蓄。
躲在楼梯转角的嘉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里充满了愧疚。
她没想到,自己想回家的愿望,竟然给丈夫带来了这么大的压力。
第二天,婆婆找到了嘉欣,递给她一万元钱。
“嘉欣,这些钱你拿着,虽然不多但是足够你和小洋回家一趟。”
嘉欣的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我昨天听到你和王洋的谈话了,这件事确实是我不懂事了。”
婆婆轻轻地拍了拍嘉欣的手。
“嘉欣,你想回家这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你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见过父母了。
这件事情,我不知道也就算了,但我既然知道了,那我肯定是要让你回家看望父母的。
嘉欣,你对我就像是对待亲妈一样好,我也不愿意看着你伤心难过。
你就放心回家去看父母,在家里我帮你看着孩子,你多住一段时间也没事。”
嘉欣最终收下了婆婆的钱,买了回家的礼物,和王洋一起踏上了回越南的飞机。
一路上,嘉欣的泪水止不住地流。
王洋在一旁安慰她,并承诺以后一定努力赚钱,让她经常回家探亲。
回到越南,嘉欣的父母看到女儿憔悴的样子,心疼不已。
母亲对王洋有些不满,但嘉欣解释说王洋对她很好,只是最近经济压力比较大。
母亲这才放下心来,叮嘱嘉欣要好好照顾婆婆。
在越南的家中,嘉欣享受着久违的亲情。
几天后,她告别父母,踏上了返回中国的旅程。
这一次,嘉欣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
她不仅和父母团聚,更感受到了婆婆的关爱。
这段旅程,不仅让她回到了家乡,也让她和婆婆的心贴得更近了。
跨国婚姻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嘉欣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亲情、爱情和家庭的思考。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如何维系跨越国界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