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时,我爱上了大我八岁的女人。”
这是郭淑珍的丈夫朱工七的内心独白。
郭淑珍,一位半个世纪以来声乐界的巨星,和她的名字同样响亮的,还有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那抹婉约的歌声:宋祖英、李谷一等都是她的学生。
生活于1950至1960年代的人们无不对她的清亮嗓音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最杰出的歌唱家之一,她与另一位歌坛巨星郭兰英形影不离,人们常将她们并称为“二郭”。
然而,让郭淑珍自豪的,却非她的职业荣誉,也并非看着她的学生们在音乐天地中振翅高飞。那些荣誉或者成就相比于此更深重而珍贵的,是她的“小丈夫”。
为了自己爱得深沉的丈夫,她在46岁的年纪依旧毅然决然地为其生下孩子,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追溯到他们的初次相识,那是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迎新会上。
当年,郭淑珍在学院已经磨砺自己的技艺有三年了,而瘦削的朱工七刚从南京一所学校过来,大学生活带给他新的生活环境和面貌。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但眼神却十分认真。”郭淑珍回忆。那时,朱工七只有14岁,对比着其他活泼开朗的同学,显得更为内敛和腼腆。
郭淑珍没想到的是,她注意到了这个小男孩,而这个小男孩的心中也萌生了感情的细芽。
后来在食堂,郭淑珍偶然间发现了独自进餐的朱工七,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原来他是自己室友的小叔子。
中国有句古老的俗语:“聚水成河,力量大。”
朱工七的稚嫩感情,在天真、羞涩与单纯的相处里积累起来,日复一日藏在心底,悄无声息地强大。
每次郭淑珍来家里,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欢愉,只是他并不清楚这种感觉源于何处。
然而没多久,郭淑珍去了国外留学,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赢得了许多奖项,为此,国外的音乐协会甚至想要挽留她。可郭淑珍没有犹豫返回中国以教书育人。
尽管这几年中,距离阻断了他们的见面,但心中的思念并未片刻停歇。
朱工七在这个期间不断写信告诉她,城市依旧那么熟悉,而没有她在身边的日子很陌生。当他终于听到郭淑珍准备回国时,他兴奋得连夜把喜讯告诉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两人再相见,朱工七已经成为了交响乐团的乐手。他们面对对方,旧时的熟悉的亲情的呼称变得微妙起来。那个曾经跟在后面的小男孩不再是“弟弟”,而朱工七也不再叫她“淑珍姐了”。
就这样,在字迹还未干的信笺中、在熠熠发光的期待中,他们重逢,此间的陌生或疏离被相聚一扫而清,两人的恋爱关系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起来。
随后,一个小插曲宛如大石投入湖心泛起涟漪——他们在一次逛街时被朋友看到。
谈恋爱的种种迹象尽显其中,消息噼里啪啦的传遍了他们的朋友圈,他们的关系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然而,尽管社会对年龄差异有所言论,他们坚定不移地爱着对方,阻挠只是为他们牵手走过的回忆增添一份复杂色彩。
面临压力,他们从未退缩。郭淑珍挺起胸膛,用坚定的眼神告诉大家:“就算他比我小8岁,又怎样?我们仍可以像任何一对夫妻般生活。”而朱工七也坚定地承诺:“我们会白头到老”。
就这样,他们在议论风生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不久,郭淑珍又要出国演出一年。但他们心意坚定的选择了等待,并再一次证明爱情的力量大于一切。
朱工七与郭淑珍的爱情经历了无数的分离,以至于两人相拥时的温度成了他们最期待的安慰。虽有万般困苦萦绕,但只要彼此看对眼,他们就能感受到中间隐隐传来的坚定。
那些日子,全村的座机通讯记录加起来还没他家一个电话多,朱工七在家乡等待,而郭淑珍却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从北京到天津,从香港延伸到前苏联的里沃夫市,她的歌声落入人们心田,温暖如春。
每当此时,朱工七总是挤时间四处询问关于她的下落,在得知后便立马托人传信、送物。只为了保持那微乎其微的联系,让她知道自己并未忘怀。
每次巡演结束后回家,当眼前来接她的便是一直等候在归途终点的他,满眼皆是期待和疲倦并存的脸庞,郭淑珍就知道她选择了对的人。
无数个日夜,朱工七都在她的身后,那份执着的守护让她安心追逐音乐的梦想。
后来,郭淑珍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少,于是她便不再漂泊,开始回归教育岗位,为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指点迷津。
终于,这对夫妻过上了相知相守的生活。
“这些都是岁月送给你的礼物。”每每郭淑珍对着自己发间的几缕白丝惆怅的时候,朱工七便会这样安慰她。
两人恩爱一生,走过了许多岁月,然而遗憾的就是一直没能有个孩子。
为了能够让两人的爱情结果,能够让两人的家更加安稳,46岁那年,郭淑珍毅然决然地为丈夫朱工七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无论何时回家,总能在客厅里看见等待的丈夫,从他手中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那个画面,已经成了她最熟悉的场面。
因为有他,她可以全心投入音乐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了一代又一代音乐种子。
有夫如此,妇复何求!
催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