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应加强数字互信,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发现贵州美 2023-06-13 11:01:58

中德应加强数字互信,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丁锐

5月31日下午,《中德“数字互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和乌镇两地同时连线举办,参与研讨会的学者、专家、媒体代表就中德“数字互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上,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秘书长、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分析师钟祥铭做了大国数字互信系列的第一份报告——课题为《大国数字互信系列-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报告中指出中德在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是不可分割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以中德经济合作面临数字信任危机为契机,深度解析数字互信是全球数字合作得以达成的基本保障和关键基石。

在笔者看来,中德经济目前合作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德方出现不相信中方的苗头。一直以来中方高度信任德方,但德国一些政治力量试图动摇中德两方之间的信任,试图阻止中国企业在德的正常发展和经营。中方商务部于5月2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连续七年保持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来源地和重要项目投资地,两者在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形成的产业链、工业链彼此融合,紧密联系。

中德各企业和各层面,都是数字互信的关键利益方,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共识,中德合作必须“数字互信”。中国对于德国的技术依赖运远高于德国对中国的依赖,一旦两者之间没有“数字互信”为基础,两者互为共同利益体的局势将转变,对双方是百害而无一利。典型的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稳步发展。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中德商品贸易额约为2986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21%。中德双向投资存量超550亿美元。

基于以上数据,印证中德在利益层面有合作的理由。中德基于谋求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两者之间有合作的基础,在谋求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碍,中德双方要想实现“数字互信”,需要打开交流的渠道,积极寻找合作的空间。双方应通过持续、有效的对话交流,把分歧减少,加快达成“数字互信”。

首先,德国必须明白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市场,绝无第二个中国,且长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德国与中方在经济领域必须达成密切合作,以“数字互信”为彼此来往的桥梁,找到彼此不失利益的调整,建立长远而坚实的合作需求,共同谋求双方利益最大化是极其有必要的。

其次,如果中德不合作,将会波及德国在中方建立的所有德国企业,蝴蝶效应蔓延到德国经济、政治、贸易等方面,使得德国失去市场竞争力,一旦与中国“脱钩断链”,德国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断腕之痛。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对欧盟与中国“脱钩”进行推演,欧盟选择与中国“脱钩”后建立起新的供应体系,长远来看,如果德国失去中国市场,德国经济产出将减少1%。如果按照202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德国将每年损失360亿欧元。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公布的数据显示,若德国产业链从中国回流至德国本土,德国GDP将损失10%;若中欧爆发贸易战,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承受的经济损失将是英国脱欧的六倍。

最后,“数字互信”是两国合作实现全球数字化的桥梁和基础,两国应以长远务实的眼光面对二者的合作。中德两国应成为捍卫数字全球化的最具建设性的力量、“数字互信”合作的最佳典范以及构建全球“数字互信”技术和制度的引领者。

笔者认为,如果中德之间能够成为全球“数字互信”的最佳实践,将会给整个世界全球化提供良好的模板,也将推动中德两国长远合作与全球数字产业的发展。这样符合德国和中国的自身利益,因此,中德“数字互信”对双方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作者简介:热点贵州总编辑、时事评论员)

0 阅读:3

发现贵州美

简介:走遍黔中大地,发现贵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