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逛海洋大集!“00后”小演员搞“反串”,和母亲一同上演旱船秧歌

半岛都市报 2025-01-07 21:21:29

腊八遇大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1月7日,恰逢腊八节, 2025山东省“海洋大集”在城阳区正式启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以“聚山东好品 赶文化大集 过康乐春节”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展示,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文化盛宴,让广大市民游客尽享山东海洋文化魅力与新春节庆氛围。

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特色演出、非遗手造与大集相结合,市民游客吃得开心的同时还能玩得开心。现场设置了文化大集、民俗大集、手造大集、非遗大集、海鲜大集、家电大集、“潮”“趣”游戏互动大集等摊位100余个,加上城阳大集自发形成的年货摊位、商铺门店,共有摊位800余个。

当天,记者来到现场,同大家一起赶一场不一样的海洋大集!

“00后”最小“演员”演戏13年,母女齐上阵带来旱船秧歌

上午10点多,大集上人头攒动。敲鼓打镲,一抹抹粉红亮蓝的服饰吸引了记者目光。头戴簪花、身骑小驴、脸点痦子、手拿蒲扇,一身鲜艳亮丽的传统服饰,这就是旱船秧歌的女性角色的着装打扮。在她们身边,还有身穿黑袍,画着红脸蛋白鼻子八字胡的男性角色。猪八戒、孙悟空等经典角色更为这场戏增添了生动和趣味。据团长介绍,他们团里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大家“跑驴”已经40年。“我们是古庙头社区的,这项民间艺术很多年了。一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我们就上台去唱去演。我们古庙头社区就是以跑旱船、跑驴这种民间艺术为主,我们也会一直往下传下去。”团长说。

正如团长所言,今天来表演的就有一对母女。59岁的母亲袁会蓉和22岁的赵彤组成“母女搭档”,一同前来演出。赵彤是艺术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员,2002年生人。她女扮男装,扮演一位“反串”角色。一顶黑色的飞檐帽,一身蓝色长衣长裤,手上拿着长烟斗,嘴上贴着大胡须,扭起秧歌来这个中年男性的角色被赵彤表演得活灵活现。

赵彤和妈妈

别看赵彤年纪小,她可是位“老演员”。“2012年我就跟着妈妈来团里演出了,今年是我表演的第13个年头。刚到团里那时候我也就九岁十岁,刚开始是在团里打镲出道的,后来慢慢学着敲锣,又学会了扭秧歌。我从小就很爱参加这些娱乐活动,我自己也挺开心的。”

赵彤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是一名幼师。每年过年前她都会跟着团里排练一阵子,缺什么角色她就顶上。“我觉得民间艺术还是挺重要的,在过重大节日的时候,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年轻人其实可以多去了解学习一下。”

她从小跳拉丁舞,还和母亲一样会多种乐器。“我会钢琴、吉他,我妈妈会二胡、葫芦丝、陶笛、竹笛等等。我在妈妈身边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刚开始光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就学会了。以后我结婚生孩子,我还是会继续干,也教给我的孩子!”赵彤笑说。

非遗绒花、凤冠等国风来袭,迷你版凤冠年销量七八万件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很多融入海洋元素的非遗产品。有用贝壳点缀的海浪面塑,有用剪纸剪出的栈桥等著名景点组成的青岛览胜图,还有扇贝肉、蛤蜊肉、鲅鱼等干海产品。

随着国风兴起,一些国风手作备受大家喜爱,制作精美的绒花、凤冠、核雕等非遗产品也集中亮相。

于慧是绒花第四代传承人,她做绒花已经十几年了。“我祖上是宫廷里的绣女,奶奶那一辈传给伯母,伯母现在传给了我。”于慧说做绒花得有一双巧手,还得有灵性。记者看到展位上的绒花,一对紫色的菊花活灵活现,每一瓣花瓣里面有一根铁丝一样的东西固定形状,每一根铁丝的弯曲形状都不同,组合在一起却恰到好处,精美十足。

于慧告诉记者,像小饰品她往往要费上一天功夫,她还曾经做过一个凤凰,那耗费了大半个月。“把蚕丝线给塑成绒,再把它扭起来,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小心翼翼,必须要慢,必须要有耐心,每一片花瓣都是一点点做出来的。”

绒花不仅有带绒的,还有将绒压扁的款式,既可做花瓣,也可做叶子。“像这种绒的菊花是老的传下来的,现在都是高温压扁款了。压扁了以后,它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花片来,造型更多。”

近几年汉服盛行,于慧明显感觉到非遗绒花的普及更为广泛了。“前两年我出去摆摊,很多人不认识绒花,我都得挨个介绍。近几年明显感觉到不一样了,大家会主动上前来说‘看,这是绒花’。作为一个传承人,我心里老高兴了。”

精致的刺绣搭配金龙金凤,再用串珠点缀其中……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仿制品也被展出。“这个是仿明朝的孝端皇后戴的九龙九凤冠,它包括了20多道工序,有花丝镶嵌,还有绣片,还有博鬓。最难的是色彩的搭配要和原来的凤冠差不多,还要仿制出龙的样子,还有现代的工艺融合在一起。我是看着博物馆展出的视频一点点制作出来的,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凤冠,多用于婚礼时,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杰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中式婚礼仍然会佩戴凤冠。

陈杰是从老母亲手里学来的。“老母亲也是做这种手工,我是半路出家,小时候看着老母亲做,看着看着慢慢就会了,做这个行业将近17年了。”

她还结合市场需求用这项技艺做了团扇、迷你版小凤冠等,都很畅销。“现在国风产品的市场非常好。像这种文创类的迷你版小凤冠,一个300元左右,保守说我们一年就卖七八万件。”

临近过年,干海产品销量比往常多1/3

节目看了、非遗体验了,烟火气满满的大集也该逛起来了。临近过年,大集上的年味十足。福字、对联、年兽,一条长街摆的都是这些。

卖福字的摊主谭德考摆摊卖福字十几年,他说,“现在买福字的人多起来了,一天能卖1000多块钱,农历腊月十八到廿三最火,那个时候一天能卖一千七八。”

城阳大集背靠海鲜批发市场,海鲜是这个大集必不可少的特色。“红岛海蛎子,30块钱5斤。”摊主叫卖着,他把海蛎子撬开给大家展示,每一颗都肉大饱满。

有的摊主穿着水鞋,从货车上卸下来刚从海里捞上来的又大又宽的海带,有的摊位卖海带丝、海带结等海产品,还有的摊位虾米、虾皮、扇贝肉堆成一座小山。“虾皮一天卖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尤其是快过年了,买回家备着的也很多,销量能比平时多1/3。”摊主纪大哥说。还有一位卖淡水鱼的大姐告诉记者,这两次的销量比平时能增加10%左右。

山东人过年,少不了的就是桃酥、蜜果。“一天卖1000来块钱,礼拜六礼拜天人多,年前两场集生意更好,销售额能翻番。”干了七八年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腊八节这天,买福字的、囤海鲜的,大集上一派热闹景象,大家已经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