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何会轻信司马懿的承诺?他真的那么无能吗?

访风聊历史 2024-11-21 04:56:13

曹爽选择相信司马懿的承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性格软弱,而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还在传统的政治斗争当中。

在当时的曹爽眼里,高平陵政变,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曹魏集团高层争夺权力的内讧。

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

前者的斗争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司马懿和曹爽争权,而是整个士族集团和曹氏宗亲的斗争。

至于后者,则更像是当年东汉的宦官和外戚之争,或者宦官和士族之争。

而在当年东汉的剧本下,除了最后十常侍的绝杀之外,绝大多数的权力斗争,一方认输之后,是可以善终的。比如说当年东汉时期曾经繁荣一时的窦家、邓家,衰落之后最多只是被流放,过些年之后还能再回来。

哪怕是士族官员,在党锢之祸以前,落败后基本上也都只是被流放。等到日后换一个掌权者,风水轮流转之后,依然还有再回来的机会。

所以在当时的曹爽眼里,自己回去,只是暂时落败。只要等风头过了,比如司马懿本人老死之后,他依然还有掌权的机会。

这其实才是当时曹爽眼里的高平陵之变。

但问题是,曹爽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规则,已经和当年两汉时期的规则,截然不同了。

当然,这件事如果要细说的话,其实还得从曹爽的个人经历说起。

说起来,曹爽能当上辅政大臣,其实是一个意外。

曹爽他爹曹真,当年曾经是曹操的养子。而对于曹爽的爷爷,后世曾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曹爽的爷爷叫曹邵,他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另一种说法是,曹爽的爷爷叫秦伯南。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史书上都曾经记载,曹爽的爷爷当年曾经响应曹操起兵,帮曹操在地方上募集军队,在这期间却被人杀了。而他被杀之后,就留下了几个未成年的儿子。这其中年龄最长的,就是曹爽他爹曹真。

然后,为了感谢这份功劳,曹操就把曹真收为了自己的养子。

从这个关系当中,我们能看出来:曹爽虽然姓曹,但和曹操其实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而且,他爷爷当年在世的时候,在曹魏集团的地位,也不是特别高。至少,和夏侯惇、曹仁、夏侯渊等人相比,他并不是太过重要。

正常情况下,后来就算曹氏宗亲要推一个人做代表,也轮不到曹爽他们家的人。且不说曹操本人,后来就留下了二十多个儿子。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曹操的很多儿子都还活着。光是夏侯惇、曹仁这些人,他们的后代也能抓出一大把来。

所以,曹操活着的时候,怎么都想不到若干年之后,曹爽能执掌曹魏的大权。就算曹爽他爹,都只是曹操的养子。和曹操的那些亲儿子相比,身份还是差了很多。

可问题是,后来曹爽他爹,因为站队问题,一飞冲天了。

简单来说,曹爽他爹当年被收养之后,一直和曹丕一起长大,后来更是成了曹丕的重要帮手。所以,曹丕登基之后,对于自己老爹的这个养子,反倒是比其他亲兄弟还要更好。再加上曹真本人比较能打,所以后来,曹真就逐渐成了曹魏集团的军方一把手。

到了这个时候,曹真的养子身份,反倒是比曹操其他亲生儿子更有优势了,因为曹丕不可能把权力给自己的亲兄弟。

就这样,等到曹丕去世,曹叡登基后,曹真依然掌权。同时,曹爽也得以经常入宫,经常在曹叡的面前刷存在感,逐渐成了曹叡的心腹。

而接下来,曹叡在位期间,曹爽他爹去世了。又过了几年之后,曹叡病重。因为曹叡的接班人曹芳过于年幼,在临终之前,曹叡不得不选人来进行托孤。

最开始的时候,曹叡拟了一个名单。在这个名单当中的五个人,清一色都是曹家的亲戚。曹爽虽然也在这个名单当中,但排名却比较靠后,基本上只是凑数的。

但问题是,接下来,到了曹叡临终之前,曹叡身边有两个宠臣。这两个宠臣,对于曹叡拟定的名单非常不满。因为名单上的五个人,除了曹爽之外,其他四个都和他们关系不好。一旦由他们辅政,接下来这俩人就完了。

于是,在曹叡咽气之前,这俩人又找到了曹叡,极力表示那四个人都不可信。唯有曹爽和司马懿,可以承担托孤的重担。当时曹叡估计也是到了弥留之际,没什么思考能力了,干脆就直接同意了他们的说法,临死前改了任命。

就这样,曹叡死后,曹爽和司马懿上台了。

而接下来,因为司马懿比较老辣,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并没有迅速进行反击,反倒是隐忍不发。这就让曹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越发得势,在朝堂上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同时也越发嚣张跋扈。

这就是曹爽掌权的大致经过。

从这个经过当中,我们能看出来:首先,曹爽能够掌权,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意外。正常情况下,他作为曹操养子的儿子,根本就没资格代表曹家人。毕竟,当时曹操的好几个儿子都还活着,怎么轮都轮不到他。

其次,因为那些意外的缘故,导致曹爽的上台,并没有经过太残酷的政治斗争。这就让他在司马懿面前,显得非常稚嫩。

而接下来,曹爽掌权期间,在司马懿的暗中推波助澜之下,又得罪了太多人。尤其是很多曹氏宗亲,更是对曹爽极为不满,不愿在支持曹爽。

至于士族,他们原本就不支持曹爽,他们大多站队在司马懿那边。

所以,高平陵事变发生后,原本看似大权在握的曹爽,此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调不动多少人。虽然此时在长安和淮南等地,还有很多忠于曹氏的将领,手握重兵。但这些人,愿意为了曹氏而战,却未必愿意为了曹爽而战。

毕竟,曹爽本来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曹家人。

同时,在以往的历史上,这种高层的权力内斗,也曾经发生过多次。在曹爽看来,自己作为曹氏宗亲的代表,司马懿根本不敢拿自己怎么样。而等到再过几年,司马懿去世之后,他依然还有机会再度掌权。

再加上当时司马懿使用了一系列的心理战,摧垮了曹爽的心理防线。

所以最后,曹爽放弃了抵抗,选择回到了洛阳。

但再之后,曹爽回到洛阳之后,他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估计曹爽临死之前,才刚刚想明白:这场政变从头到尾,司马懿就不光是冲着自己来的,更是冲着整个曹氏集团来的。如果司马懿只为了对付他,出于对曹氏皇帝的忌惮,或许还真未必有能力杀他。但结果,司马懿直接掀了桌子,连皇帝都控制了起来,自然也就能杀他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