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即命运。
即使高双星没有顶替高加林上大学。
高加林也未必会拥有高双星一样的灿烂人生。
在上海再次见到高加林,他对高加林说:“加林,你没考上大学,我心里一直很难过。”
高双星这句话,真的太虚伪了。不是一直很难过,是一直很愧疚。
当年,他明明知道高加林为了考大学有多拼命。
同在一所学校读书,高加林成绩是全县第一,而他作为高加林的同桌,亲眼目睹了高加林为了考上大学付出的努力。
当然,他的成绩也不差。可是和高加林比起来,他的努力还没有到高加林必须孤注一掷的地步。
高双星很清楚的知道高加林一旦考不上大学,就要回家当农民。
而高加林本人,从来没有做过自己回家当农民的准备。对于种地更是一窍不通,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他的人生就彻底完了。
可如果高双星没有考上大学,他的村主任父亲会为他安排好工作,保他一生无忧。可高加林不行,他比高双星,更需要这份学历。
最重要的一点,他更知道高加林读书比他强太多。
这一切的一切,高双星都很清楚,甚至在备考期间,高加林一直在他身旁监督和帮助,才让他成功通过预考。
但当现实的利益放在眼前,当上大学的机会近在咫尺的时候,高双星犹豫了,他想要坦白一切,却又抵不住诱惑。
从父亲手中接过通知书的那一刻,高双星内心就有了决定,之后跑到高加林家想要说出真相的行为,不过是图个心安。
即使没有高明楼拦着,他也不会说出真相。
大学教室里,台上的高双星西装革履,台下的高加林略显局促。
两个人的人生,从高双星拿着通知书进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两条平行线。
本以为再无交错的机会,可造化弄人,高双星越不敢见到的人,上天越是安排他们再次相遇。
彼时的高双星,穿着白衬衫,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更是学生眼中知识丰富,能力过人的留校任教老师,甚至高加林也夸赞他的知识确实很扎实。
功成名就的他,还娶了上海本地人出身的陈秀礼,生儿育女。婚后先后考上了在职研究生和公务员,前途一片大好。
他的人生有多意气风发,观众就有多意难平。
凭什么顶替别人上大学的“坏人”,享受着别人的人生,却可以心安理得。
另一面高加林的人生,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被彻底改变。比起高考落榜带给他的伤害,更严重的是高双星考上了大学。
他痛苦,无助,只能待在家里不断麻痹自己。
村里人的嘲笑让他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母亲的病重让他复读无望,但最让他痛心的,却是他再也不能读书了,他只能成为一个农民,种地干活。
时间抚平了他心中的伤痛,在巧珍的陪伴下,他渐渐接纳了自己,不能改变命运,就只能被迫享受。
可即使这样,他走出山沟沟的梦,从未破灭过,时不时就会拉扯他到他心中的隐痛。
高加林的伤痛,加深了观众对高双星的谴责。
因为一次顶替高考,两个人的人生被错换,高双星偷走了属于高加林的人生。
可高加林真的上了大学,他就能拥有如高双星一般的人生吗?
未必。
陈秀礼是因为一篇高加林的一篇文章而喜欢上高双星的。
如果当时正在读大学的是高加林,两个人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顶替高加林上大学,高双星在大学里面完全跟不上身边同学的节奏,也听不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极度自卑的。
面对陈秀礼的喜欢,他不敢高攀,直到他努力发表了属于自己的一篇文章,他才觉得自己配得上对方。
一个出身农村,一个是大上海,两个人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陈秀礼的母亲并不同意两个人在一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话语中满是羞辱,但高双星都忍了,因为他愿意接受现实。
可高加林不是。
高加林是心高气傲的,所以他虽然出身农村,但他却始终不觉得自己应该当一个农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就是高加林这个人物的真实写照。
所以他不可能接受陈秀礼母亲的羞辱。
在张克南母亲那里,高加林受到过同样的待遇,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顾张克南母亲做了一桌子菜的辛苦,也没有顾及他和张克南的情分,不留任何情面的离开了。
黄亚萍和张克南都知道他的骄傲,可以容忍他的小脾气。可陈秀礼的母亲却不会,丈母娘挑女婿,严格且挑剔。
高双星和陈秀礼结婚的时候,陈母没有让高双星的父母来参加婚礼。
这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完全是莫大的羞辱。
高双星接受了,可高加林不会。
要娶一个大城市人家的大小姐,除了要接受上来自上海本地人对农村人的嘲笑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家庭条件。
高双星也是出身农村,但他家的条件,远比高加林家要好得多。
高加林要复读时,家里拿不出更多的钱,所以放弃。可高双星不一样,他父亲不仅是村主任,两个兄弟也已经成家立业,可以给他提供帮助。
但即使这样,陈母话里话外,总是指责高双星没钱,买不起商品房,陈秀礼生孩子的时候,也不能住医院的单间。
高加林是至孝之人,母亲摘山核桃摔了下来,都可以让他放弃复读,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又怎么会接受不让父母参加自己的婚礼。
而金钱的事,他更不会为难家里,他有读书人的风骨,可不会接受陈母的指桑骂槐。
高加林对待感情的态度,从他和黄亚萍就可以看出来。
他和黄亚萍的感情,也是因为黄亚萍足够主动,才修成善果。可一旦他觉得自己不配了,他立马就会退出。
但他因为张克南母亲的举报,而丢了工作的时候,他又要回到农村种地,他便觉得自己配不上黄亚萍,主动提出分手,不顾黄亚萍的哭诉。
可一旦他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又和黄亚萍旧情复燃。高加林心中有着属于男人的骄傲,这种骄傲是不容别人挑衅的。
最新的剧情当中,黄亚萍要跟着母亲出国,高加林最终的选择定然是会继续留在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
两个人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抹平。
最适合和高加林在一起的,就是改头换面的刘巧珍。
在这两天的剧情中,刘巧珍像是开了挂一样,不仅得到了阿婆留下的巨额房产,还自己开了饭店,承包了学校的食堂。
高加林听到巧珍说贷款知识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在发着光。很明显,他对巧珍动了情,也许他一直喜欢的就是巧珍,只是彼时的巧珍,配得上他。
高加林的爱情观,注定他不可能和黄亚萍走到最后,所以高双星换成高加林,也未必和陈秀礼能有好姻缘。
性格即命运,高加林和高双星在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交叉了一下,之后又回到各自的轨道前行。
不可否认,在人生的那个交叉口,高双星抢走了原本属于高加林的机会,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是完全的错换。
高加林的骄傲,让他一生都不会服输,定然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太过要强的人生,于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
当爱而不得,当先天条件不足,当改变命运要耗尽全身的力气。这样的人生,对于要强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很多时候,我都想要劝自己,还有那些要强的人,不要那么用力。
太用力的人生,狼狈且艰难,不愿意低头服输的骄傲,也会在某个时刻,让我们错失些许美好。
就像,如果没有高双星顶替高加林上大学,高加林的人生,也未必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