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时代,全新的内容载体和表现形式,为未成年教育带来全新的效能。《蛋仔派对》作为一款日活 3000 万的欢乐竞技手游,充分发挥自己的用户影响力优势,借助UGC+教育的创新内容形式,链接未成年的文化、科普教育,并获得了多方的认可。不久前,《蛋仔派对》与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合作的探月工程科普活动就是成功案例之一。
围绕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空前成果,《蛋仔派对》和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芶盛制作了探月工程科普知识的系列连载视频。玩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月球的基本构造、探月空间站建立的必要条件等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芶盛研究院的生动讲解传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截至目前,五期科普视频总播放量突破了1400万+,收获了一致好评。
在系列科普视频之外,双方还共同发起了“月球漫游记”地图搭建赛,充分利用《蛋仔派对》“UGC+”模式为广大玩家将知识转化为创意地图提供实践舞台。玩家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带来了一系列优秀的创意地图作品。本次活动目前已产生了2876张地图,总游玩数突破千万,充分激发了玩家的创作热情。
在通过UGC生态发挥科普教育价值的同时,《蛋仔派对》还致力于提升玩家的安全意识,增加社会阅历。通过联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守沪喵”,《蛋仔派对》面向未成年人开启防诈科普教育活动,带动防诈知识输出。
双方通过“守沪喵”和“蛋仔”两个人气 IP握手联动,以趣味连载漫画形式,演绎了诈骗情景剧,更加生动有趣地讲解了防诈知识,同时加上“洗脑式”的防诈口诀进一步增强科普效果。基于本次合作的良好效果,双方未来还将联手打造“防诈 UGC 地图”,借助UGC+模式进一步发挥游戏作为内容载体的科普价值。
通过探索游戏赋能教育的创新尝试,《蛋仔派对》与新华社、上海通信管理局的联动中充分展现了教育价值。同时,《蛋仔派对》还联合网易有道将围棋学习、英语教学等多个教育领域的内容融入到 UGC 创作,推动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让不少玩家将兴趣爱好转化为动手实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历史文化、文学经典往往更倾向于以阅读模式呈现。而通过与《蛋仔派对》UGC地图的结合,这些内容发挥了鲜活生动的教育功能。例如《蛋仔食物的一生》地图,将生物学科中消化知识以交互演绎的形式传递出来。还有演绎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桃花源记》地图,让中国文学经典变得更具亲和力。类似这样具有教育效果地图成果还有很多,其中不少优秀作品亮相了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并登上了央视新闻的报道。
《蛋仔派对》在内容赋能科普知识、传统文化、课程学习领域的创新尝试,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在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指导,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游戏创新大赛上,《蛋仔派对》喜提含金量十足的“最佳创新游戏大奖”,并荣获了“最佳创新团队奖”殊荣。
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教育与数字载体联动,也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潮流。《蛋仔派对》作为其中的创新者和探路者,也将不断发挥自身品牌的正向价值,利用UGC+内容模式进一步赋能传统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