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统治者坐拥江山,恨不得将所有女人都塞进宫里。在古代后宫之中,素有“佳丽三千”的说法。然而,“三千”只是个虚词,只是指代数量多罢了。要知道,在汉唐两朝的后宫中,宫女的数量多达数万,远比“三千”多得多。
皇帝毕竟只是肉身凡胎,这么多的女人他亦没有精力每个都“照顾”到,所以不少古代宫女成了终生未被君王临幸的怨女,只能在深宫之中熬过青春,年华老去。 关于汉宫怨女的句子,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唐朝大诗人李益的《宫怨》就是其中的典型: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此前,笔者对汉宫怨女的理解仅局限于这首古诗中,直到看到清朝著名文人纳兰容若的那句“何事西风悲画扇”,才明白古代宫怨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纳兰容若的“画扇”并非首创,其中还有一段典故,也就是汉朝时期写下《团扇诗》的才女。
“团扇”是什么?
这是一种汉朝时期仕女随身携带的小玩意,也是一种装饰物。然而,这件装饰品,却成为历朝历代文人笔下描述红颜薄命的象征物。就像唐朝诗人王建所写的那首词一样:“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扇子会与红颜薄命搭上关系?
这还得追溯到汉朝的美女班婕妤。
根据《汉书》的记载,班婕妤的出身不凡,她是校尉班况的女儿,也是班超的姑妈。由于班况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功勋,所以班婕妤被选召入宫时备受汉成帝垂青,成为一时间最得宠的女人。
汉唐两朝,后宫女眷的数量达到历史巅峰,汉成帝的宫女多达万人。刘彻登基后,在嫔妃的等级中加入了婕妤的称号,是皇后以下地位最高的妃子。按照内廷与外廷的品阶对比来看,婕妤的阶级相当于宰相,爵位与亲王对等。不过,在汉成帝一朝,婕妤的地位发生了变动,婕妤成了比皇后低两等的嫔妃。
不过,饶是如此,婕妤仍相当于上卿,与其他朝代的妃子差不多。班婕妤在入宫之后,受到汉成帝的独宠,没过多久便身怀六甲,为汉成帝诞下龙子。可惜的是,两人的孩子并未长大成人。班固在《汉书》中,仅以六个字阐述了这个孩子的命运“有男,数月失之”,由此可见这个孩子应该是夭折了。
虽然班婕妤没能给汉成帝留下一儿半女,但汉成帝对她的感情一成不变。对于汉成帝而言,后宫之中没有女人能在容貌上战胜班婕妤,班婕妤的才华也足以让她傲视群芳。此外,班婕妤还非常善解人意,她经常引据经典,让汉成帝开怀大笑,又增长了不少见识。难能可贵的是,班婕妤还擅长音律,会作曲写词。
她所写的词曲都是有感而发,常常让汉成帝听得忘我。久而久之,汉成帝不再将班婕妤视作宠妾,而是将她当成了知音与良师。可以说,汉朝的后宫,给了班婕妤足够的发挥空间。当时,汉成帝专门为她打造了一座纯金制成的车辇,连车辇上的帷幕都是绫罗绸缎。然而,班婕妤却婉拒了这份礼物,她对汉成帝说道:
“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虽然汉成帝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有些闷闷不乐,但他却认同班婕妤的道理。这件事传开后,每个人都觉得班婕妤识大体、明事理,王太后更是对其交口称赞,将班婕妤抬高到春秋时期樊姬的高度上。
楚庄王在位期间,喜欢游猎,无心政事,樊姬多次苦言相劝,可惜楚庄王不以为意。后来,樊姬干脆不再吃猎物的肉,此举让楚庄王大受感动,他终于浪子回头不再外出,专心政务,让国家跻身“春秋五霸”。
可惜的是,班婕妤与丈夫并没有留下佳话,一切都因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到来被打破。
某天,在阳阿公主的家中,汉成帝对翩翩起舞的舞女目不转睛,这个令汉成帝无法自拔的舞女便是赵飞燕。此女的身段妖娆,面若桃花,就像是掉落凡间的仙女一般,没有男人会不为其惊心动魄。一首曲子跳完,赵飞燕翩翩而来,跪倒在汉成帝的面前,在她抬头的那一瞬间,汉成帝被那一抹娇羞俘虏。
于是,在大汉后宫中,赵氏姐妹迎来了属于她们的光彩人生。这对擅长歌舞的姐妹,虽然有着如仙女一样的姿容,可她们沦落风尘,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天子的禁脔。来到皇宫之后,这两个女人迅速施展狐媚之法,将汉成帝迷得无法自拔,也将大汉后宫变成姐妹二人的天下。就这样,这个曾为班婕妤提供发展机遇的大汉后宫,也成了赵氏姐妹发挥的舞台。
汉成帝得到了这对姐妹花后,每天满脑子都是姐妹二人的妖娆身段,从这以后每天晚上他都会让姐妹二人轮番侍寝,从此君王不早朝。至于其他成千上万的后宫美女,哪怕是曾与他朝夕相伴的班婕妤,也被抛诸脑后。班婕妤做梦都没想到,这对姐妹仅凭一面之缘,就让她与汉成帝之间这么多年的感情变得脆如薄纸,不堪一击。
哪怕是这样,班婕妤也不放弃希望,她仍守在寝宫中,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等待。她仍然幻想着,有朝一日汉成帝能够念及旧情,回到她的身边。然而,汉成帝的移情来得如此之快,一切的宠爱,随着赵飞燕走进汉成帝的生活,化作乌有。山盟海誓虽然尚在,但班婕妤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已荡然无存,这是最令班婕妤措手不及的。
刘禹锡的那首《竹叶词》一语中的,道破了其中的关键: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是啊,人的心还不如善变的流水,哪怕是平地也能让人心掀起波澜。从这以后,等待着班婕妤的,唯有寂寥的深宫,和无尽的孤单岁月。班婕妤从青春少女,盼到韶华老去,最后只能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团扇的作用是什么?
无非是炎夏时扇风纳凉罢了。班婕妤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团扇一样,在深秋转寒之后,她已失去了全部价值,再也无法得到汉成帝的垂青。
没过多久,赵飞燕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连她的妹妹也被封为昭仪,可班婕妤却仍无人问津。虽说如此,但班婕妤已释怀了,后宫中发生的一切都与她并无关联。万念俱灰的班婕妤,从这以后每天陪着王太后烧香礼佛,除了陪伴青灯古佛外,她借着笔墨抒发心中的感叹,为后世的文坛留下无数诗作。班婕妤的前后半生反差巨大,在她的人生中,最令她难以释怀的就是,当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诩清高的自己,有朝一日竟成了深宫怨妇。
不知过了多少年,唐朝大诗人王昌龄似乎从那首《团扇诗》中读到了这个女人的苦楚,写了一首《长信秋词五首》,怜惜这个在另一个时空中的才女。
除了《团扇诗》之外,班婕妤最著名的另一首作品就是《长信宫怨》。这首诗,更像是班婕妤对人生的回望,从她入宫后备受宠爱风光无限开始,一直写到她被冷落,在冷宫之中了却残生。
想起曾经与汉成帝之间的点点滴滴,班婕妤不由得涕泪两行。夜晚虽长,但却是一把消磨青春的利刃,无情地吞噬了班婕妤的韶华。到了最后,班婕妤只希望在故去以后,能够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不论有多少遗憾与感慨,班婕妤终究当不成樊姬,毕竟汉成帝也不是楚庄王。班婕妤没有让汉成帝倾心一生的姿容,汉成帝也没有一鸣惊人的骨气。说起来,班婕妤与历史上那些得宠一生的后宫美女相比并不弱,不论是容貌还是才华,她都不输于人。
说起班婕妤的弱点,应该就是她太过在意所谓礼法,她不懂得立足后宫的手段。班婕妤没有赵飞燕那般轻盈的舞姿,也没有赵合德入浴的妖娆。循规蹈矩,贤淑明理,这本是班婕妤的优势,却成为她失宠的诱因。
汉成帝绥和二年三月,汉成帝于未央宫中驾崩。值此之际,唯有班婕妤,担任了守护帝陵的职务,从这以后每天陪伴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晚年。
是啊,繁华落尽君辞去,皇帝最终也只能像普通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地下长眠。不知汉成帝在九泉之下是否知道,那个曾被他抛弃的女人,在他的陵墓外,为他守护了一生一世?
参考资料:
【《汉书》、《团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