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鲁士大帝:你不是嗜血吗,我让你喝个够!

历史奇谭 2022-10-09 16:14:11

消灭新巴比伦国彻底终结两河文明的是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又叫波斯第一王朝)。波斯指今天的伊朗,紧挨着两河流域,虽然发展程度略逊于两河流域,却也是一个文明发达的地方。其中的埃兰、米底等国家很早就参加了两河流域的争霸。波斯人属于印欧人种。公元前700年左右,一个叫阿契美尼德的部族首领,在今天伊朗西南地区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波斯王国。后来,北边的米底王国强大起来,在公元前7世纪和新巴比伦一起灭亡了亚述帝国,势力如日中天。波斯王国就臣服于米底王国,两国之间长期通婚,关系倒也不错。

又过了不到一百年,阿契美尼德的国王换成了居鲁士二世(约公元前559-公元前529年在位),他的父亲是阿契美尼德的曾孙,妈妈则是米底的公主。据说他的外公--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很早就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的外孙将要取代米底,于是他多次迫害居鲁士。但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小居鲁士多次逃脱了外公的毒手。还据说,居鲁士的乳母绰号“母狼”,日后以讹传讹变成了“居鲁士是母狼哺育大的”。这与“母狼哺育了罗马”如出一辙。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的首领。他首先用几年的时间统一了波斯的各个部族,然后在公元前553年召集全部波斯壮丁,杀奔米底而去。经过3年苦战,居鲁士攻克了米底都城,在公元前550年正式建立了波斯帝国。此后的几年里,居鲁士又征服了埃兰、帕提亚、亚美尼亚等小国。

当时在西亚一带总共有三大强国: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伊朗的米底王国和伊拉克的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灭亡米底王国,激起了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嫉恨,决定替天行道,教训下这群波斯小子。据说出征之前这位国王去求神问卜,之后就信心百倍地出兵去攻打波斯了。

小亚细亚素来尚武。吕底亚军队装备精良,尤其有精锐的长矛骑兵而波斯军人多势众,双方大战数次,不分胜败。居鲁士想出妙计,把大群驮运辎重的骆驼集合到队伍前面,一起大声鸣叫着冲过去。吕底亚骑兵的战马一看到这么多臭烘烘、毛茸茸的大怪物怪叫着冲来,吓得纷纷乱跳乱窜,阵脚大乱。居鲁士趁机挥军掩杀,大败吕底亚军。公元前546年,吕底亚被波斯攻占。

攻灭吕底亚之后,居鲁士挥戈向东,征服了伊朗东部和中亚地区,稳定了后方。然后,他在公元前539年向西亚的最后一个强国--新巴比伦进攻新巴比伦虽然强盛一时,此时早已威风不再。波斯兵锋所到之处,新巴比伦祭司开城迎降。于是,两河流域最后一个本土强国也做了波斯的属地。

至此,居鲁士统一西亚。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用武力征服了各国,却并没有恃强凌弱,用武力来推行“波斯化”。相反,他每打下一片土地,都会去拜访贵族,安抚民众,保留当地的传统和政治机构,还允许被征服的地区供奉自己本族的神祇。他把被新巴比伦王国囚禁的大批犹太人放回了巴勒斯坦地区,这种善举使这位波斯国王在《圣经》中被誉为“上帝的工具”,说是上帝保佑居鲁士所向披靡。被俘的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也保住了性命,居鲁士还听从他的建议,宣布军纪,严防波斯军队劫掠小亚细亚。

智勇双全而又宽厚仁慈的居鲁士,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君王,因此后世尊称他为“居鲁士大帝”。此后,居鲁士继续东征西伐,扩张领土,打下了今天的伊朗东部、中亚五国和阿富汗的大片土地,向东接近印度河流域、帕米尔高原等。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居鲁士酷好戎马征战,终究是瓦罐不离井上破。公元前530年,他出兵讨伐马萨格泰人(在今天里海东岸,伊朗东部地区),与马萨格泰女王的大军展开一场血战。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也阵亡了。他的脑袋被女王割下来放到装满血的皮袋里,并说:“你不是嗜血吗,我叫你喝个够!”

居鲁士死了,但波斯帝国继续扩张。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前529-前522年在位)继承父志,打败了马萨格泰人,并向西攻灭埃及,把肥沃的古埃及变成了波斯的粮仓。波斯一口气灭了两大文明古国,成为地跨两大洲、规模空前的强大帝国。

后来冈比西斯二世病故,其堂弟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在位,是居鲁士大帝叔叔的孙子)继位。他镇压了国内的动乱,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的改革,使得波斯国力更加强大。大流士一世同样积极扩张。他往东一直打到了印度西北地区,往西则从小亚细亚进入欧洲巴尔干地区,征服了色雷斯人(在今天的保加利亚)。波斯帝国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个大洲的帝国。

所向披靡的波斯帝国,接下来终于遇上了最强的对手,那就是欧洲文明的“始祖”--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已经达到巅峰,经济、文化、科学、政治全面繁荣,其势力遍布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和古埃及地区在被波斯征服之前也早已“希腊化”。单拿军事来说,尽管希腊分为许多个城邦国,力量分散,难以聚集波斯人那样的庞大兵力,但希腊军队装备精良,战术相当成熟。欧亚两大文明的碰撞,鹿死谁手实在难说。

战争首先在小亚细亚开打,大流士一世轻而易举地就把当地的希腊人的殖民城邦一一征服了。接着该对希腊本土动手了。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兵出征希腊,谁知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半途遭遇大风暴,舰队被打沉大半,只得退回来。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出兵。顺利在希腊登陆。谁知马拉松一战,波斯军队被雅典的步兵方阵杀得大败。之后没几年,大流士一世就死了。

大流士一世之子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5-公元前465年在位)继位后,继续攻打希腊。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领数十万大军、上千艘战舰再度杀奔希腊,满以为这回是牛刀杀鸡,必是轻而易举。哪晓得陆军先在温泉关被斯巴达300精兵阻挡了好几天,之后海军又在萨拉米湾海战中被希腊联合舰队歼灭。第二年,陆军又在布拉底被希腊联军打败,闹了个灰头土脸。

再往后,希腊联军转入反攻,把爱琴海上的岛屿和沿岸要地逐个夺取了。波斯连吃败仗,只好和希腊签订和约(公元前449年的《卡里阿斯和约》),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权,承认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各城邦独立。

希波战争成为波斯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波斯不但被希腊人打得丢盔弃甲,停止了向欧洲的扩张,而且耗得“脾弱肾虚”,国内的反对势力趁机闹了起来,连古埃及都一度独立了几十年。各地的总督不再服从朝廷命令,而是据地自立为政。波斯皇宫之中,阴谋频出,流血事件不止,薛西斯一世就死于暗杀。

尽管在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各城邦间也爆发了内战,斯巴达、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强邦彼此混战不休,这给了波斯帝国重新称霸的机会,但波斯帝国内部的毛病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宫廷政变、人民起义和军队叛乱此起彼伏。欧亚两大文明在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乱之后,没有谁是赢家。

到了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边的马其顿王国崛起,打败其他城邦,成了希腊的盟主。公元前337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建立了“泛希腊同盟”,准备团结希腊人,一起往东去打波斯。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公元前331年在位)吓得够呛,赶紧派出刺客把腓力二世给暗杀了。谁知,他杀了一个腓力二世,却把另一个更可怕的对手推上了台,那就是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迅速整合老爹的旧部,把希腊各邦统一在一起。于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3.5万精兵,开始了东征波斯之旅。

亚历山大的这场远征是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是欧洲人的一个荣耀,然而对波斯帝国而言,却是一个惨烈的悲剧,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大流士三世也好,其他波斯将领、总督也好,纠集兵马去跟亚历山大对阵,那是打一仗输一仗。公元前333年,小亚细亚全丢了。公元前332年,地中海东岸、埃及丢了,波斯海军全完了。大流士三世心想,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他忍辱负重,向亚历山大求和,愿意割地赔款。谁知亚历山大不屑一顾:谁要你割地赔款?我要的是整个波斯,把你打趴下了,这些地啊款啊不全是我的?

公元前331年10月,大流士三世率领剩下的波斯主力,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和亚历山大的希腊联军决战。保守估计,波斯投入了近30万大军,而马其顿不到5万。但双方士兵的训练、装备、士气和将领的谋略都实在相差太远。波斯军早已是惊弓之鸟,因为害怕遭到马其顿军夜袭,竟然摆好阵势在战场站了一夜。

次日早上,波斯军先拿战象和战车突击,都被马其顿军击溃。随后,波斯军两翼骑兵杀出,将亚历山大两翼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亚历山大中央步兵则和波斯军步兵主力相持不下。眼看着流斯军有了点胜利的希望,不料阵前忽然烟尘飞扬,亚历山大亲率两千精兵直插大流士三世的中军,波斯军队如波浪开裂般被敌军分隔。转眼间,亚历山大冲到大流士三世车前不远处,大喝一声,亲手投出标枪,戳死了大流士三世的车夫。波斯军听到国王车上的一声惨叫,还以为大流士三世被杀了呢,士气顿时跌落到谷底,纷纷溃退。希腊和波斯之间的这场规模最大的会战,遂以亚历山大的全胜而告终。

此后,亚历山大很快占领了巴比伦城,以及波斯帝国的三个城市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单是缴获的金银财宝,据说就用了5千头骆驼和2万匹骡子来搬运。而可怜的大流士三世则被叛臣杀害。疆域空前的波斯第一帝国就此覆亡,立国前后二百多年。

在波斯帝国庞大的国土之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公主,然后继续追亡逐北,把波斯的领土全部收入囊中,更饮马印度河,建立起比波斯帝国更为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领土大部分在亚洲,统治核心在巴比伦。希腊文明因而推广到了中、西亚各地。

公元前323年,一代雄主亚历山大因病去世,帝国顿时分崩离析。部将们一番混战,最后分裂成几大块:占据希腊、马其顿地区的卡山德王朝;占据中亚地区的塞琉西王朝;占据埃及地区的托勒密王朝等。此后300年间,整个亚洲的中西部进入了“希腊化”的时代。

0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