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倒贴上班
对于如今身价堪比大白菜的毕业生来说,为了获得一份实习,甚至不要工资。
有位名为青青的网友说道,成都的许多人,都拿着三千多的工资,租着一千多的房子。一年下来,不负债就不错了,根本存不下一点钱。

于是,在年轻人之间刮起了一阵“躺平”风。
既然工作既存不到钱,还累坏了身体,不如好好在家躺着,起码身心健康。
这被网友称之为“新型啃老”,不工作,也不向家里要钱,租一个三四百的房子,3000块就能覆盖一年的吃穿用度。
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过错全在年轻人吗?
就业形势恶劣近几年,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却很少直观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恶劣。
智联招聘的一则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单位就业仅为55.5%。
刨除国内继续学习的6.5%,和出国继续学习的0.7%,剩下的37.3%的毕业生都在没有找到一份正经工作。

2024届毕业生总数为1179万人,也就是说,有四百多万的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
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搜索“就业形势”,就会有大量的相关视频和笔记,诉说着就业的困难。
刚毕业的年轻人,被嫌弃0经验,难以找到一份和学历适配的工作。
而35岁的中年人,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行业认知,却因为年龄随时面临着被裁的风险。
有一份工作的人,996、007已经成为常态,身体和心理总有一个有些问题。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视频,湖北某高校毕业生因对就业形势绝望,一怒之下撕了自己的毕业证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恶劣的就业环境势必会影响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时候,“躺平”反而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选择。
低欲望社会每个人的20-30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十年,也是事业的黄金时期。
然而,这一代年轻人却被困于内卷之中,看不到什么希望,选择了一条和青春年华不符的道路——躺平。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然而,现实却是,有些985毕业的高材生去面试一个月薪4000多元的邮政工作,这还算体面的。
有985的金融硕士评论道,找不到工作,为了养活自己只能先送外卖了。
他自嘲道,如今已经不是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而是直接穿着裤衩子了。

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如今都在被就业市场挤压,可见如今的就业形势实在是令人绝望。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提出了“低欲望社会”。
他指出,当社会压力过大时,年轻人会失去上进心和欲望,选择一种仅仅够活着的低欲望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买房、升职,失去物欲、结婚生子欲,甚至是性欲。
从心理学上来看,欲望是一切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力量。
作为社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主力,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上进的欲望,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动力便会不足。
因此,解决“就业难”刻不容缓。

总而言之,正如莫言曾在《不被大风吹倒》中写道,“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时候产生”。
尽管选择“躺平”,但也不要放弃磨练自己生存的技能。
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活着才是唯一的目的。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