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儿子拿出马三立给父亲的信,观众泪目,原来俩人早就是师徒

炙热的工作 2022-11-06 10:21:53

我们今天和大家介绍的这位相声演员,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笑,在生活中却留下了一段有些让人伤感和遗憾的过往。这位演员就是李文华。提起李文华,大家能想到的应该就是当年他和马季搭档一起说相声的那段岁月。他们当初共同表演的《如此照相》、《祖爷爷的烦恼》、《诗歌与爱情》等作品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后来李文华因为罹患喉癌而不得不离开舞台,姜昆也更换了搭档。

其实在被查出病症的早期,医生建议李文华静养,不要再登台表演了,这样应该对病症会有控制的作用。可是李文华没有按医生的建议去做,他太喜欢相声,离不开舞台和观众,同时他觉得自己说的不是单口相声,自己不演出会连累姜昆。

又坚持演出了两年,李文华病症更加恶化,不得不做了切除喉咙的手术。对于一个搞语言艺术的演员,不能说话无疑等于判处了他的死刑。李文华坚持练习用声带发声,竟然也能断断续续用开口说话,期间经历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得不告别舞台是李文华的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还有一件事也是让李文华觉得很遗憾的,那就是他和马三立的师徒缘分。

资格老的相声爱好者了解,李文华在81岁高龄的时候,在身体已经非常不好的情况下,从医院跑出来吸着氧气才拜了当时已经去世多年的马三立为师。而在拜完师后不久,李文华就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过程确实有些悲情。为什么李文华在如此高龄,在马三立已经去世多年才拜师?是当时两个人没有达成一致?肯定不是,马三立和李文华当年可以说相互都非常认可,马三立也决定要收李文华为徒。之所以在马老生前始终没有正式收李文华为徒,是因为在相声圈里一直有人从中阻挠。至于阻挠之人是谁?直到如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其实并不是这个人不便被公布于众,而是阻挠李文华拜师的与其说是某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相声界的陋习。

辈分是相声界一直延续下来的,正因为有了辈分,才有了拜师的重要性。李文华要拜马三立,这就不仅是马老和李文华两个人的事情。因为一旦这种拜师成为现实,李文华的辈分就会超越当时很多相声名家。因为马三立当时是相声界里辈分最高的人。

有人说李文华后来拜已故的马三立为师是马老的公子马志明代拉收徒。其实这个还真不是代拉。代拉是师门中的大师兄替已故或者不在身边的师父收徒的行为。但是因为马志明不是马三立的徒弟,不是师门中的大师兄,更重要的是马三立和李文华早就有了师徒约定,所以马志明就是当个见证人来证实当时父亲确实承诺过要收李文华,代父亲完成这样的一个收徒仪式。

也就是说马三立早就承认过李文华这个徒弟。这一点不仅是马志明可以证明,李文华的儿子李则唐也是可以证明的。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李则唐就拿出了一封当年马三立写给父亲李文华的亲笔信。李文华儿子拿出马三立给父亲的信,观众泪目,原来俩人早就是师徒。

李文华的儿子当场读了这封信。在信上马三立说了自己当时到北京演出的一些事情。结尾处落款是,师:马三立。这样的落款很清晰表明了马三立那时候已经承认李文华是自己的徒弟了。

李文华的儿子在节目中读完这封信的时候,同时参加这次节目的姜昆等人神情暗淡,在场的观众更是流出了眼泪。李文华一生都十分热爱相声表演,都热爱舞台和观众,这一点和马三立先生如出一辙,所以两个人彼此认同,希望成为师徒。这样的师徒感情要比那些只是为了有个辈分和靠山拜师的,比那些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师徒,不知道要纯净和高尚多少倍。

可是就是这样美好的师徒感情,硬是被某些人,或者某种势力压制了多年。直到马三立离世多年,直到李文华病入膏肓,才让完成了一场迟到太多年的拜师仪式。所有喜欢相声的观众都不应该忘记李文华当时眼中的泪花。一个耋耄老人,一个为了相声不惜病情恶化的演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泪花对于他来说是喜悦苦涩和遗憾的交织。泪花对于喜欢相声的观众来说,就是扼腕叹息和唏嘘不已。

相声是给人带来欢乐的,相声演员在台上总是欢声笑语,但在台下却也要经历苦辣酸甜。作为一个人,不可避免人生的起承转合,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生活不是舞台,人生不是脚本,不能有那么多光鲜亮丽。但是假如少了一些自私,少了一些内心的阴暗,李文华这样的悲情和遗憾就不会成为现实。

相声的发展之所以磕磕绊绊,除了客观原因,人为的原因占了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团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没有把精力都用在如何发展相声事业上,而是用在盯着别人,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好。遇到优秀的人就打压。这样的氛围和文化不解决和根除,相声依然会走入新的危机和低谷。

欢迎关注江丞相声视界,相声的世界里不是没有悲伤和艰难,但是相声传递的永远都是快乐和轻松。这就是相声的格局和哲学,也是每个人获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备的格局和哲学。今日话题:您认为李文华病入膏肓才拜师已故的马三立先生,是不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我们一起倾听,一起分享。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