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个叫朱云的郑州人,在所谓专家刘岩的忽悠下,把自家祖传的乾隆古画17 万就给卖了!
可仅仅两年后,这画在拍卖市场上居然拍出了8700 多万的天价!
这价格差得简直让人惊掉下巴!他们于是将刘岩告上了法庭,想要追讨公道。
祖传古画的鉴定之旅
在 2009 年那个平常的日子里,郑州市的朱云家中藏着一幅祖父留下的古画。
这古画在朱家世代相传,老人一直坚定地称其为乾隆真迹。
这一年,朱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热闹非凡的鉴宝栏目,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想着去鉴定一下这幅祖传宝贝的真正价值。
于是,他们怀揣着期待与忐忑,带着这幅画来到了鉴定现场。
接待他们的是所谓的专家刘岩,这位在当时看起来颇具权威的人物,只草草打量了几眼这幅画,便断言这幅画只值三五万。
虽说承认这是古董,但却坚称绝非乾隆皇帝的墨宝。
朱家兄弟听到这个结论,满心的疑惑如潮水般涌来。
毕竟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物件,在他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分量。
然而,面对刘岩那看似不容置疑的权威姿态,朱家兄弟内心的坚持还是渐渐动摇,最终选择了相信这位专家的判断。
低价售出的无奈之举
刘岩见朱家兄弟被自己的说辞说服,便趁热打铁,声称自己可以联系到有意购买的买家。
不久之后,在刘岩的操作下,这幅画以 17 万的价格卖给了买主程功。
对于这个价格,朱家兄弟起初还觉得挺满意。
毕竟相比于刘岩最初所说的三五万,这 17 万仿佛是一笔意外之财。
他们怀揣着这笔钱,暂时放下了心中对这幅画的牵挂。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惊人发现与愤怒追讨
2011 年的某一天,朱家兄弟像往常一样翻阅着报纸,一则新闻如同一道惊雷在他们眼前炸开。
新闻中提到一幅乾隆真迹在拍卖会上以令人咋舌的七千多万元成交。
出于好奇,他们仔细辨认了新闻中的画作细节,越看越觉得熟悉,最后惊恐地发现,这竟然就是自己几年前以微薄价格卖出的那幅祖传古画。
这一发现让朱家兄弟瞬间如坠冰窟,震惊、愤怒、懊悔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们立刻决定去找刘岩讨个说法,他们要问一问,为什么当初说这幅画不值钱,现在却拍出了如此的天价。
但刘岩面对朱家兄弟的质问,表现得极为冷漠和不以为然。
双方的争执激烈而无果,陷入了僵局。
深入调查与法庭对峙
愤怒不已的朱家兄弟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们开始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可真是令人心惊胆战。
他们发现刘岩与买家程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种种迹象表明,这很可能是一场专家与买家精心策划的合谋骗局。
于是,朱家兄弟毅然决然地将刘岩告上了法庭,坚决要求得到应有的赔偿,弥补自己所遭受的巨大损失。
法庭之上,刘岩倒是承认这幅画确实是从朱家手中购得。
可这样的辩护怎能让人信服?
他当初明确表示这幅画不是乾隆真迹,却故意对其是否为赝品避而不谈,这不就是在故意误导朱家兄弟,让他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低价出售了这幅可能价值连城的古画吗?
身份疑云与无果结局
随着这场官司的不断推进,朱家兄弟对刘岩的调查也愈发深入。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发现刘岩的身份信息存在着重大的造假嫌疑。
刘岩的资料与东莞的一位同名鉴定师高度重合。
经过联系,东莞的刘岩确认北京的刘岩盗用了他的身份信息。
这一发现让朱家兄弟更加愤怒,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不仅在画作的交易中被欺骗,就连面对的所谓专家都是一个身份造假的骗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朱家兄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由于缺乏确凿无疑的证据,这场官司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行业乱象与深刻警示
在这起事件中,鉴定师行业的诸多问题暴露无遗。
许多鉴定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择手段地欺骗卖家和买家,导致纠纷不断。
朱家兄弟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案例。
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无情地映照出文物鉴定行业的灰色地带。
那些缺乏责任和规范约束的鉴定师们肆意妄为,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尽管朱家兄弟在法律上的追讨无果而终,但此事却为更多的人敲响了警钟。
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在涉及古董和艺术品交易这种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领域时,必须要慎之又慎,睁大双眼,切不可被所谓的专家和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只有在一个健全的法律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文物鉴定和交易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像朱家兄弟这样的悲剧还会不断地上演。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这里,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福旺分享,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出自《福旺分享》丨福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