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焰脚印倒计时,到24节气倒计时,十四年后,奥运五环再次在鸟巢出现,标志着北京正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奥”城市。
你好,北京冬奥会。久违了,北京奥运会。
当直播信号上出现红色灯光笼罩的鸟巢,屏幕前的无数中国人都会在脑海里瞬间闪过十四年前那一幕幕。
那年盛夏如星,如今冬夜似火。
十四年间,走过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只有我们明白,在疫情当前的现在举办一次冬奥会的不容易。
向所有在防疫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致敬。
张艺谋说:“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不再只专注于展示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
所以,虽然不像十四年前那一次那样辉煌灿烂,但我同样十分喜欢今晚的冬奥会开幕式。
从24节气倒数,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再到打破冰块露出的“冰之五环”,没有宏大的表演,但简洁,有力。
朋友圈有人直截了当:“春晚的投入都给了冬奥会了吗?”
这当然只是调侃,但将“雪花”这一既是冬奥会必备、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元素,从倒数开始到所有“客人”入座后最后的汇集,贯穿始终。
从舞台美术、中国文化和高科技手段的融合,到表现形式,和各种细节的用心,都让人心旷神怡。
细节是:用汉字笔画的顺序来决定各国代表团的入场顺序,而不是英文字母顺序。
所以,现在是2022年了。
这一晚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很多。
除了张艺谋带来的各种中国和奥林匹克元素的融合,我们还记住了法国代表团活泼的旗手,记住了葡萄牙代表团那整齐一致的“C罗式庆祝”。
记住了由各国名字组成的“大雪花”中央,那支别出心裁点燃的火炬。
但整晚最震撼我们的,还是传递国旗那个过程。
国旗从代表着56个民族、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们手中传过,传到了升旗手手中。
没有华丽的表演,但直击人心,这一抹中国红,属于所有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最好的国旗入场方式——一如BGM《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朋友圈里有朋友开玩笑:“是不是高山滑雪很简单?”
我没刻意数,但似乎人数再少的代表团,也会参加高山滑雪这个项目,哪怕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
这当然只是个玩笑,但无疑暴露了我这个南方孩子对冬季项目的陌生和不懂。
我相信和我类似的南方孩子不少,但从明天开始,全面开始的冬奥会赛事,应该能让我们最快熟悉这些项目。
以及那些我们之前可能不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