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鸡冠本是胭脂染。解缙对出三句,朱元璋拍案叫绝

秋萧浅读 2023-02-21 09:33:20

一天,朱元璋指着鸡冠花,让解缙作首诗。谁料,他刚说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朱元璋就皱了眉头:“我说的是白鸡冠花。”解缙不慌不忙,又说出后三句,朱元璋立刻拍案叫绝。

解缙因出口成章、善于吟诗作对,被朱元璋赏识,成了朱元璋的侍读。每天陪着皇帝读书、作诗。

朱元璋闲来没事时,喜欢“捉弄”一下他。

一天,他来到园子里,突然来了兴致,指着一半圆形的花坛对解缙说:“爱卿,朕要你以鸡冠花为题作首诗。”

解缙看了一眼,思索了一下,刚说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

谁料,朱元璋想刁难他,故意皱起了眉头说:“我说的是白鸡冠花,而不是红鸡冠花!”

此时,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旁边的宫人也都竖起耳朵,暗暗地为解缙捏了一把汗。

然而,解缙则不慌不忙,思索了一下说:“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后三句一出,巧妙地把“红色”转换成了“白色”,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拍案叫绝。

而朱元璋仍然兴趣未减,接着对解缙说:“朕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你能对出来吗?”

解缙笑了笑说:“容易。”说完就闭口不言了。

朱元璋等了一会,见他不开口了,着急地说:“说容易,你就快对出来啊。”

解缙又说:“容易。”

朱元璋愣住了,突然恍然大悟,拍着脑袋说:“原来“容易”就是“色难”的绝妙对句啊。”

朱元璋对他愈加喜爱,高兴地说:“解缙就是上天赐予朕的,朕不能一日无解缙也。”

于是,他产生了去解缙家乡看看的想法,但是被解缙“巧妙”地婉拒了。

一天,朱元璋和解缙闲聊,他突发奇想地说:“解爱卿,朕听说吉水是礼仪之邦,文人才子遍地,明年朕想借南巡之机,到你的家乡去看看。”

解缙一听,脑袋“嗡”地大了,他心想:“皇帝去了,当地的官民要接驾,花钱会如流水一般,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吉水民众的血汗钱。”

他要打消皇帝的这个念头,笑着说:“您要去家乡南巡,自然是我乡民众的福音,不知您是走旱路还是走水路?”

朱元璋说:“走旱路吧,旱路快!”

解缙却说:“万岁爷,走旱路说是快,却是很累的,要经过上百山、下百山,山旁有个烂泥潭。”

这可把皇帝吓了一跳,解缙则暗暗窃喜,他巧借乡土谐音之妙,把“白沙”说成了“百山”,把“万石”说“烂泥”。

果然,朱元璋说:“走旱路既然这样艰难,那就走水路吧!”

解缙笑了笑说:“走水路不错,还可以看两岸的风景,但是吉水水急,行船如飚飞,撞入三曲滩,进易出去难。”

朱元璋一听,心想: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刚刚坐稳,才不要冒这个险。于是,他打消了去吉安的念头。解缙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一番相处之后,朱元璋愈加信任解缙,对他说:“我把你当亲儿子对待,你可以知无不言。”

然而,解缙竟然真拿鸡毛当令箭,动不动就直言进谏,结果把自己给害了。

他先是提出:要尊祖制,规范儒学礼乐之规。减少寺院、抑制阉党,精政薄税,扯州江县,减轻劳役。

要知道,朱元璋就是从寺院里走出来的,“减少寺院、抑制阉党”,不仅是揭皇帝的伤疤,又大胆地触动了阉党宦官。

几次下来,朱元璋虽然不爽,但是没动怒。可最终还是把他惹恼了。

1390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对反叛者斩尽杀绝,且株连九族十万余人。大臣们唯恐避之不及,都闭口不谈。然而,解缙竟然为他人喊冤。

这可惹恼了朱元璋,按照他的性格,解缙是要被处死的。然而,朱元璋却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解缙有才华,年轻气盛,杀了他太可惜了。但不处罚他,又咽不下这口气。

正巧此时,宫中正大办千叟大宴,朱元璋心想“机会来了”。

所谓“千叟大宴”,就是把朝廷中大臣官员的父母,都接到宫中来,安排寿宴,好好招待,以此来安抚人心。

当然,解缙的父母也在邀请之列。他的父亲解开,是朱元璋的老友。两人见面,先是寒暄一番。随后,朱元璋直奔主题。

他拉着解开的手说:“解缙是块好材料,智慧敏捷,悟性又高。可就是性格太耿直,这很容易吃亏的。”

见解开紧张了,朱元璋又笑着说:“朕思来想去,只好请你带他回去,令他在家好好读书反思,十年后再来朝廷,到时大用犹未晚。”

解开这才松了一口气,“知儿莫如父”,他了解儿子的性格,也深知这是皇帝最大的恩赐了。

于是,解开千恩万谢后,领着儿子回家了。

【秋萧浅读】

解缙是非常有才华的,5岁就能出口成章,一时名声大起。科举时高中进士,因才华横溢,被朱元璋赏识。后又被朱棣重用,完成了著作《永乐大典》。

但是,“耿直”的性格害了他。他在京几年里,得罪了许多同僚和上司,朱元璋迫于无奈,才削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历练。

看似是“惩罚”,朱元璋也是在保全他,如果没有改变,也会栽在其他人手里。

参考《解缙传奇》

0 阅读:27

秋萧浅读

简介:读史明智,用独特的视角带你看百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