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从古至今君王臣工士人百姓们都评价很高的一位千古明君。要是后世排一个千古皇帝功业榜,这状元的备选中一定少不了李世民的名字。历代史笔文人的评价都极高,如《新唐书》中称赞:“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诗人杜甫说:“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政治家们对李世民也多有赞美,像康熙皇帝说过:“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比隆三皇五帝,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也是许多臣子对皇帝的谀词,但李世民确实当得起这个说法。
既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传说唐太宗诞生满三天,就有书生拜谒唐高祖李渊,说:“公是贵人,必有贵子。”李渊便引见自己的几个儿子,这个书生只把眼睛看向李世民,说:“此子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愿我公以此子为重,年方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成就大业。”
年少就不同寻常,不仅天资聪颖,气运绝伦,而且很有远见。李世民作为世家贵胄的子弟,却非常喜欢结交江湖上的名士豪杰,贩夫走卒,流夫囚徒,真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也成为了李二大兄弟成大事的雄厚人才资本。当然,官场上的许多大官名士对李世民也十分钦慕敬仰。
比如当时的晋阳令刘文静,后来大唐的就是李世民的好伙伴。李世民还未反隋起军之时,曾经在刘文静家喝得大醉,兄弟之间不避嫌疑,就在刘文静家睡了。刘文静坐在楼上养神,大概在想自己的将来能否托付在这个少年手里吧。突然,刘文静看见自家宅院南边的大池子里,隐隐有一头白龙盘旋饮水,龙鳞闪闪,让人心折。“金鳞岂是池中物”啊!再大的水池里也降不下一头龙,果然,池中有几百条大鱼踊跃而出,竟都不怕旱死,一气跳到岸上。过了良久,白龙隐去。刘文静家人们也看到了这一幕,都吓得傻眼了。这时,唐太宗李世民也醒了,伸欠一番,对刘文静说:“刚才宴饮,喝酒喝太多了,口渴得很。做梦梦到在先生家里的大水池里饮水呢,清冷泠泠,好不快意啊!”刘文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池边鳞光闪闪的白龙正是面前这位英气少年,仔细一看,李世民衣服身体竟还尚带水渍。
李世民既行仁政,又是个果敢狠辣之人。玄武门之变,杀皇兄,逼父亲退位,毫不手软。有一种说法,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极力劝说的,李渊听李世民劝说,想了一夜,第二天回复:“我一夜思量,你说的话大有道理。也好,从今天起,是破家灭身,还是化家为国,都在你这句话上了。”更有说法称,就是李世民先起兵的。
仁德又狠辣,确实是李世民兼而有之的特点。西突厥的曷娑那可汗,早年因为国内斗争,被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大败,亡国破家,逃到大隋,朝见隋炀帝,后来被隋炀帝封为曷娑那可汗,大业十年,隋炀帝还把“信义公主”嫁给他。江都之乱后,隋炀帝身死,曷娑那可汗就又跟着宇文化及东奔西走。等到宇文化及要败了,武德二年,曷娑那可汗就跑到唐朝京师长安,来投奔李氏。这时突厥听说这件事,派遣使者来请求唐朝皇帝,把这个突厥的废可汗给杀了。高祖李渊没有答应。群臣议论纷纷,就如同东胡向冒顿可汗要土地时群臣说的一样:“保一人而失一国,将来一定是忧患之始。”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表态了:“人家走投无路,来投奔我们,杀了他也太不仁义了,连隋炀帝这样的暴君都肯收留他,我堂堂大唐国却不肯吗?”仁义之道行了,唐朝的面子光烫了,杀招狠手在后头呢!曷娑那做梦也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唐皇召曷娑那入内殿说事,然后送他去中书省,这时纵放突厥使者杀了曷娑那,然后回国复命去了。
仁义之道,法家之术,古来就是帝王治世的兼用手段,原本也不足为奇。成大事者,能够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是最重要的品质。李世民为秦王时,府中幕僚升迁被夺者很多,李世民深深忧虑。这时有人说了:“别的人号曰人才,其实走了也不足可惜。倒是府中的杜如晦是王佐之才。”李世民一大优点就是从谏如流,从此与杜如晦亲宠日笃。杜仆射死后,李世民有次正在吃美味的瓜,忽然想起过世的杜如晦,叹气连连,瓜也吃不进去了。
参考文献:《隋唐嘉话》、《太平广记》、《唐会要》
所以作为老百姓,没能力参与政事,能学的只有,干掉兄弟,照顾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