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邓名先生投资都匀建文化廊桥,名“云上桥城”,十桥已建成一桥,两岸开发正在启动。但在我的意象中,这不是企业家投资数十亿做桥梁工程,而是一个援武入道的武术家、创作武道诗文和书法作品的艺术家、尤其是化身无数的自在法身,来到清澈碧蓝的剑江河上,来到与青山绿水相伴的美丽匀城——写诗。桥是凝固时空之诗,诗是穿越时空之桥。
凝固时空之诗已完成一部,耀眼地舒展在剑江河上,必将彰显其巨大的旅游、经济与文化价值,并构建到伟大的全球文化廊桥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桥梁博物馆中。穿越时空之桥,已搭建好一座,名《云城诗话》,将于近期面世。
我曾说邓名先生很“鬼”,但“鬼”字不是贬义词,含义与《周易》的“易”字、“化”字相同。《周易·乾卦·彖辞》说“乾道变化”,《周易·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鬼”即“化”意,乃本能自主、无限变化、惠施教化、弘扬文化之意。但“鬼”比“易”、“化”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乃极尽变易、变化之意。“鬼”亦是老子所说“道冲”而“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之意。一切“鬼”、“易”、“化”,一切“冲”、“和”、“同”,无非“剑江踏浪行”(邓名著《云城诗话·云城》,后引该书只注篇名——笔者)、“中行自在流”(《秋声》) ,无非“世机洞彻毁誉忘”、“心发菩提行愿游”(《重阳》),无非“包容笃行修正道”、“文化倡明尊同异”、“收扬互为发新意”(《赠友人》)而罢。
我们观邓君身高一米八几,何样眼耳鼻,何样头手脚,何等帅气,能吃能喝,体质强健,这是父母身,亦叫报身。我们看他报身如此,这是俗眼凡眼所见,为世间法的身份特征。一般人也能看到他的应身、化身,即应化之身,如武术家、企业家、学者、诗人、书法家等,但可能不知道这个身份是和光同尘、随缘外化、随机变化、随境应化而来。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邓君是修得法身之人,将来百年归天只会归去三分之一,而留下的化身、法身,比那个实实在在的有形报身,还要活得滋润、光鲜。
很多人走时一丝不留,一毫不存,在历史邻虚尘中用千万倍的放大镜也找不着。比如有年有次在餐桌上,我问一个中学生:你爷爷叫什么名字?小伙子马上转身问:老爸,我爷爷叫什么名字?这就是走得一丝不留,一毫不存。虽如《列子·汤问》所说,“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但逝者没有修得“愚公”法身,没有化身说法的“移山”事迹,所以消失得无影无踪,鸟过天空不留痕,生如浮云随风散。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里边,有三十一句排比经文专讲应化之身。举例两句:“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可以套用《楞严经》的排比经文,来说明邓君的应化之身。比如说他是诗人,他的《煮雪》、《觉偈》诗集写了不少情诗。这个经文“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谈恋爱,爱读情诗,我于彼前,现恋爱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面对喜谈恋爱、爱读情诗的有缘大众,自在法身便和光同尘、随缘应化为抒写情诗之人,用情诗说法,成就有缘人的兴趣、爱好,慢慢改变和度化你。这就是《妙法莲华经》讲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邓名先生还是企业家,这个经文“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欢赚钱,热爱经商,我于彼前,现商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邓君还是武术家,这个“套话”即——“若诸众生,喜欢打拳,热爱武术,我于彼前,现武术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邓君还是书法家,那就是——“若诸众生,喜欢书法,热爱写字,我于彼前,现书法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所谓“诸众生”,必是有缘人。如我等爱读邓君作品,亲近其思想智慧、艺术气质,便会大受教益,大享欢喜,令得成就。相反,假如一个人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浮躁烦恼、身体不适,便不能享受环境赐予的健康利益。环境是环境,自己是自己,两不相干,没有感应,且一接触新鲜空气便患感冒,那就不仅不得其利,而反受其害了。此即无缘无故也,无缘分,便无故事。所以修行人,要能和法身导师产生道交感应,成为获得法益之人,必先把自己修成法器。否则无缘,终必无故。
邓君化身很多,如会长、主席、总裁、经理、书记、顾问等,可以媲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用易经的话讲叫“居贤善俗”,“贤”者法身,“俗”者化身,即善于运用俗世间的各种法门,善于演绎各种角色,因为后台有第一义谛、真身法身,且义谛高广、法身自在。用《楞严经》的话讲,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如需要什么,我就回应什么;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我就回应到什么程度。所以邓君是智慧教育家,能因材、应机施教,能适度、适量演绎,快乐和成就有缘之人。
《楞严经》说“我今思惟,即思惟体”,这个“体”便是自在法身。随时随地“我今思惟”,便能“即思惟体”,即回归自在法身,故而化身展现得异常精彩。就像敲键盘敲得最好最有效率之人,指头始终放在基本键上,基本键是“体”和“自在法身”;每敲一次键,指头都会本能回到基本键上,然后再出发去敲别的键,八个指头的事功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回归本体,回归自在法身。又从法身出发,以应化身做事功,便是“太极转动山水间”,便是“地合阴阳因果缘”(《游福泉》),便能“寰宇任遨游”(《贵商》),使得应化身能自由和高效舒展,使事功达到超人成就。虽然每年、每月、每日都事功非凡,但做完即放下,“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二章》),满心“清凉无为意”,“坐忘当下即是仙”(《游福泉》),又回归自在法身。所以修得自在法身者,“往宽处前行,于窄处侧身”,时时处处畅通无碍,应对自如,人生起落,行住坐卧,均能“应照宽窄的哲学”(《成都印象》)。这是红尘中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和最大魅力所在。
邓名先生因为修得自在法身,他的诗偈便是“随心应量”的施教法门。他的企业家、武术家、书法家、诗人等身份,都是“随心应量”、“令其成就”的说法化身。习武、经商、写字、作诗的最高境界,是寻道、求道、问道、见道,邓名先生是援武入道、援商入道、援书入道、援诗入道,全是化身说法,并且随心应量,寓教于乐,令人成就,令人欢喜。
邓君做文化廊桥是写诗,创作凝固之诗,创作凝固艺术品,创作高级书法作品。他正是基于“法身自在”、“随心应量”、“令其成就”的问道境界和见道层面,所以走到都匀来,到美丽的都匀来写诗。其创作思维与诗魂,正如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所言,“为往圣”而“继绝学”,“为生民”而“立真命”。
有人问我,一个人有那么多外在应化之身,会不会表现出大不相同的极端和矛盾情状?我说不会。因为一真法界、第一义谛、自在法身是太极见道境界,太极法身超出三界外,“已发未发存妙意,允厥执中清风凉”(《玩易窝》),不在阴阳五行折腾中。即便表现出的艺术状态含有互为生克的阴阳五行元素,依然“九水汇流融辩证”(《云上桥城》),言和不言争,一切化身元素均能和谐相处。故此,虽然表现多样,化身无限,但圆融通达,无障无碍,“鬼”而不“祟”。
用易卦来讲,求道、见道的诗魂在少阳和少阴之间,即中道太极诗意,不是世俗“愤怒出诗人”之老阴老阳。写诗的太极中道有一条悠久恒定的路线,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和精髓所在。最早的太极中道诗人是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是八十一首中道诗偈。从唐朝下来追寻老子的太极、中道、法身路线,即愚见归纳“行者行到究竟处,逍遥台上听仙音”这条线,有不少代表人物,我最欣赏者有四位。
第一位是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法身名句的贺知章道士,他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中寿命最长者;第二位是活到一百二十岁的清末民国虚云大师,他写了八百首诗偈,句句真言,字字珠玑;第三位是与二十世纪同龄的百岁老人林庚教授,他创作的诗偈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八一年跨越半世纪,收录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问路集》书中。这条法身太极的中道路线延伸到现在,我写有两句偈,曰“见道诗章何处寻,诗落邓家数邓名”,其代表作是《煮雪》、《觉偈》、《悟偈》与《云城诗话》。
二
邓名先生经商是援商入道,习武是援武入道,作诗是援诗入道,写字是援书入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自在法身。邓君二O二O年八月出版的诗集《一诗一吟》,在下册《觉偈》里边,开篇的《知知偈》写道:“一说山川人皆知,可惜知之亦非知。知之不知何为知,欲知知之不在知。茶香酒韵众皆知,可惜知之亦未知。知觉不知何为知,欲知知知不沾知。”还有一首《无知偈》:“一诺言知之,立堕入无知。无知知知之,知之亦无知。知去哪里了,笑看人知之。知之得去知,去知亦无知。”这两段“知”字绕口令,是《觉偈》全书诗眼,揭示出“觉”的境界和“道”之法门。
“知”有两意,一为能知,一为所知。能知是什么?举例而言,唐朝的天皇道悟禅师很伟大,有次生病就哎哟哎哟叫痛。弟子们认为师父是得道之人,生病跟普通人一样叫痛很丢面子。师父问弟子:痛的背后有个不痛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弟子说不知道。师父说:在我叫痛的背后,有一个知道痛而本身不痛的能知,那才是我!弟子们是凡夫俗眼,看不见在哎哟叫痛的化身背后,有个生死已了而“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楞严经·卷五》)的自在法身。这个自在法身痛什么啊,它快活得很呢!
邓名先生《觉偈》书中《知知偈》写的“一说山川人皆知”、“茶香酒韵众皆知”,其中的“山川”和“茶香酒韵”,唯识学称为相分,是所知宾语信息,“人皆知”、“众皆知”是相分缘起之见分,为世俗知识。现代人流行饮茶,很多人坐在茶馆里品茶论道,以为很文化、很高雅,其实是附庸风雅,所谓“论道”不过是知道山川、知道茶香之见分,并未真正见性。人人都有的悟性,唯识学叫自证分,在阿赖耶识里边,罗汉不知道,盲目向外求。菩萨知道了,但没求到,还在执着;佛求得了,叫证自证分。证自证分需要做功夫,邓名先生习武十多年,至今依然每天至少站桩一小时,还在做真修实证的体认功夫。
佛家传法传什么?《坛经》说“唯传见性法”,“只此见性门”。所谓一真法界、第一义谛、诸佛如来等,就是能知见性,是最高智慧,《华严经》叫“甚微细智”。证到能知自证分,《坛经》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灯一智就是能知法身。这个能知见性法身,《心经》叫“般若波罗蜜多”,“波罗”是彼岸,“蜜多”即到达,彼岸即是能知见性法身。《心经》说到达能知彼岸这个智慧,是“大神”、“大明”、“无上”、“无等等”,这是最高赞词!《心经》最后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最高赞美!
老子《道德经》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为病病,是以不病。”这个“不知”,就是能知自在法身。在老子看来,不能证知这个能知法身,问题很严重,等于认知有病了。那么我们要做功夫,光思辨认知不行,要通过援武入道真修实证,否则一认知就错,一开口就错,因为心随境转,宾语相分出来了。持桩禅定的话,一定要把所知的宾语信息去掉,只剩下能知法身。剩下能知,状态极好,这种状态就是道路、道境。人一上道、靠谱,自在法身自然会去找一个地方,就像睡觉睡到深沉的最佳状态,身体自然会摆放在一个合适位置上,自然会呈现一种舒适姿态。所以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五十年后弘扬“王道”的主阵地却在都匀,这就是邓君《都匀文脉三题(之三:王阳明)》一诗所云:“阳明传灯黔南境,心学一脉流剑江。”这是一个法身自在的自然过程,道家叫“道法自然”,佛经叫“法尔如是”。
邓名先生停息都匀三年不到,就写出一部《云城诗话》,说明都匀的历史文化对其充满缘分灵感,诗意的人生离不开诗意的城市。都匀是桥城,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建筑,桥是凝固的诗,做桥跟写诗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邓君说过,要把桥做成精品,做出诗意,做出诗的境界。他到都匀后,所写关于都匀的诗,不仅写桥,写城市,写自然风光,重点和归根结蒂,是挖掘都匀的历史文化。这就是“自在法身自然会去找一个地方”,道法自然,法尔如是。
都匀这个地方很特别,它能帮助修行者证到能知法身。贵州不少地方也这样,是加持悟道的绝佳道场。《周易·蹇卦·彖辞》说:“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依据后天八卦,西南为坤方,东北为艮方。一个人处在寻道、问道的蹇难之中,必须顺其自然,保存真我法身,规避东北艮山边陲,止意西南坤空腹地,才能突破“道穷”困境,所以《周易·坤卦》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只要立足和止意西南坤空,静之徐清而静极生动,无牵无挂而无中生有,便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从而见道得道,与道同在。都匀——无疑是西南安贞、得中得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止意悟道、空生妙有、修行康养之一大胜地和绝佳道场。
邓名先生就是这样到了都匀,他是寻道问道,化身成就。他创建“云上桥城”,跟创作《一诗一吟》一样,是道器组合,法应一体。他是问道之人,却不凭空论道,他绘制理想、美丽蓝图,还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让现实扎根在都匀这个地方。他永远不会把“道”留在纸上和嘴上,还要披荆斩棘,在山山水水间开辟人生事功之道,永远要做“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智慧教育。
三
五百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证得法身自在,成就阳明心学,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王阳明之道在黔南都匀大开传播之途,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文化事件。这个光辉的文化事件,充分、真切地表现在邓名先生的《云城诗话》中。书中写有五首关于王阳明的诗,均是体用一如、道器融合、法身鲜明的经典之作。
第一首是二O一六年四月写的《入阳明洞》:“青幽古道松风微,洞静心花步步开。一拈善恶长江动,即心红尘即理斋。山推路转良知至,境随心空灵妙胎。知行不二合一体,释子道长儒中来。”在邓君诗作中,这是他追寻王阳明学问内涵的开端,但对王氏心学感兴趣并深入研究者很多,而邓君最为关注者,是其影响范围和传播路线。“知行不二合一体”,既是王阳明的学问内涵,又是问道法门,这个要点和枢纽,始终被邓君紧紧攥住。邓君不是洁身自好、自命不凡的寻道之人,不是坚守篱下、闭门造车的自我主义者。在拥有正思、正见法身的前提下,他力求正语表达,力求事功日用,力求助力一方,力求化身成就。
第二首是同年七月写的《玩易窝》:“良知良性自身藏,格物至知无须忙。绝地寻生开大道,易中经纬出苍茫。小窝玩易乾坤大,深洞玄冥日月长。一悟我心涵宇宙,天空海阔不彷徨。事中磨练见真切,合一知行悟道场。已发未发存妙意,允厥执中轻风凉。石棺粉碎澄明境,诚意正心自担当。吾心光明枢纽定,心学流演世事昌。”该诗是对王阳明心学尤其知行合一的正见、正思、正语。世间人为什么繁忙烦恼,那是因为没有攥住“格物致知”这个“枢纽”,没有修得“良知良性”、“吾心光明”的自在法身。修得法身自在,“一悟我心涵宇宙,天空海阔不彷徨”,那你忙什么、烦什么!在接引《入阳明洞》“知行不二合一体”精神之后,该诗进一步揭示“事中磨练见真切,合一知行悟道场”的修行法门。自在法身这个“枢纽”处在恒定、稳定、禅定状态,使得“心学流演”,便能世事繁昌,那你忙什么、烦什么!
最简单、最容易的修行,是脱离世间,躲进小楼,看不见五彩缤纷的繁杂世相,听不到分心恼人的孩子哭声,行不及散乱无序的细小俗为,不用做成败得失的繁琐事功,不用曲行直达为人服务。世间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邓名先生《在世间》诗句说的“红尘修行欲连山”,欲望太多,知障重重。必须“事上磨研心如镜,静看浮利过前滩”,必须恒定法身,“初心不改”、“匠意精诚”(《在世间》),必须“格物至知”、“绝地寻生”、“事中磨练”、“合一知行”、“允厥执中”(《玩易窝》)。所以真正修行有大成就的人,多是在世间磨炼的红尘中人,多是在世间与出世间两个境界来去自如,同时出污泥而不染之人。
第三首是二O二O庚子年九月写的《都匀文脉三题(之三:王阳明)》(节录):“阳明传灯黔南境,心学一脉流剑江。无善无恶心之体,天心我心布八方。三迁之客都匀府,不二其心日月光。”该诗把阳明心学与黔南文化结合,“无善无恶”、“天心我心”这个“心之体”,即是自在法身,对于以真修实证功夫证得自证分者,不难理解和把握这种修行难题。邓名先生关注和践行的,是“黔南境”、“流剑江”而且“布八方”,他的修学榜样是王阳明,而修为榜样则是王阳明、张翀、邹元标“三迁客”(明末贵州巡抚江东之称名)之后二者,没有张翀、邹元标等兼具官员、学者身份的文化巨子传道“都匀府”,让众多弟子践行“良知良能”,体悟“天心我心”,何来“不二其心日月光”?张翀谪戍贵州长达九年,讲学传道影响甚众。邹元标谪隐都匀府六年,开讲都匀东山,强调“不二其心”,践行“知行合一”。两人对贵州的文化和教育均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尤其所传构成了都匀的文脉渊源。
第四首是二O二O年十月写的《题阳明洞》:“阳明洞触阴阳境,顿悟天心即我心。良知良能万物本,吾心光明寰宇清。格物致知理上体,事上研磨日日新。你若观花花灿烂,理一分殊亘古今。”至此,诗人对阳明心学已不满足于只是理解、深思、熟虑,不满足于只是求得正见、正思、正语,而是要“事上研磨”,追求正业、正命。至此,都匀阳明文化桥的规划已成竹在胸。阳明心学传人张翀、邹元标、孙应鳌等重要领袖,都曾在都匀开办书院传道授业,使都匀在心学发展过程中留下重要印记。这些文化巨子都是体制和红尘中人,且事功杰出,拥有心学传播的实体平台和法门道场,尤其超强的践行能力。从他们在都匀的为官教学行为,邓名先生意识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必须具有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和实体承载。继承与创新结合,借力与发力一体,此即邓君《黄白游》诗中所说的“道器双行顺势谋”。
第五首是《都匀文脉三题(之二:邹元标》:“百死一生求精进,良知良能事中行。自悟实修心身度,知行合一道器平。性中道义举业内,静坐证悟山水宁。南皋书院风声起,山川增色赋都匀。”在邓名先生云城事功的化身作为中,邹元标是一个好榜样。邹元标寿达九十二岁,殁于一六四二年明朝结束之际,曾居都匀六年,创南皋书院,门生云集。他“百死一生求精进”,在困顿苦厄中体悟阳明心学,故得心学真髓,有较严整的思想和实证体系。他认为空谈良知无用,须在事中磨练,以良能证良知,以良知赋良能,此即邓君概括的“良知良能事中行”。他主张自悟实修结合,做体认功夫,知与行合一,方可证得道器一如、心身一如,这就是“自悟实修心身度,知行合一道器平”。所谓“性中道义举业内”,就是心性与道义都在事业生活内,要在红尘事功中打通天人合一的纬度,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合一。邹元标在悟得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四句教真谛后,将王学的实证与超越打成一片,泯灭恩仇,教化众生,其门生在都匀创办南皋书院,薪火相传,流行深远,极大推动了都匀的文化教育事业。
“云上桥城”项目在规划中,其建筑风格重在体现古典文化之美。而这个古典文化,是以阳明心学为法身轴心,以贵州“三迁客”为应化人脉。用邓名先生的话讲,整个“云上桥城”建设完毕后,要让观者游客重走心学足迹,再照内心故里。“足迹”乃化身,“故里”即法身。要通过书籍文字、电子音像等辅助形式,生动再现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尤其对都匀的影响,充分展示都匀五百年来最正宗和主流的文脉传承。
四
贵州腾飞需要打开和联动广阔的外部世界,在外贵商的发展也需要助力和回馈家乡,可谓“沪黔联动情深远,商会全成日日昌”《黔货出山》。在易经后天八卦图中,震卦代表东方,“贵商聚力思鹏展,多彩贵州圆震方”,邓君在八年前写的《谋城》一诗,就明示贵州发展与上海贵商之间的密切关系。同年写的《贵商吟》,更加强调二者的良性互动,抒发了上海贵商誓为家乡发展效力的愿心:“黔岭巍巍多壮志,浦江浩浩向东方。水山和合锦图绘,贵商勇为敢担当。黔货出山豪迈举,扶贫功德万殊芳。贵州多彩明珠秀,众志成城绣华章。”
恰是“廊桥载乡愁”(《和蔡先生〈嵌入“都匀”联〉》),上海贵商与都匀市委、市政府合力打造“十里剑江看都匀”的“文创廊桥4A智慧景区”,即建设中的“云上桥城”,无疑是上海贵商宏大愿心所呈现的恢弘愿景,是上海贵商用文化艺术手法在多彩贵州增添的一笔浓墨重彩。二者之互动,正如邓君《换届》一诗所云:“身居浦岸掬春水,问道黔江觅惠兰”、“多彩贵州布外滩,桥城云上联峰峦”。
“云上桥城”之“桥”,不只是都匀之桥,也是连接上海贵商建设贵州家乡之“桥”,是“云上桥城修善业”(《复锦母》)之桥。但整个庞大的工程,在邓名先生的脑中和手上,起始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制造过程,但终归不止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追求。抑或说,应现化身所展示的,确是一项实体工程,而内在法身所体现的,却是一种文化志向。“晓梦分明乡情真,半生烟云有毁成”(《乡忆》),但是做了“云上桥城”,便能“交相辉映陶然境,道法天然寄静安”(《换届》)。这就是“自在法身自然会去找一个地方”,道法自然,法尔如是,乃文化志向所在。
在《云城诗话》中,有多篇诗偈表达了这种文化志向的终结追求。“贵商良木茂,扬帆苍海流;满杯桑梓志,笃行情更遒”,但归根结蒂是“初心承国运,沪黔为枢纽”(《贵商》)。邓名先生等人的有为商旅,即便在疫情中“头兜口罩贵州行”,其快乐目标仍是“曲桥飞架新诗吟,文创雕龙江水宁;工匠锻造新八景,云霞漫步铸金楹”(《贵州行》);即便在天寒地冻的气候中“马不停蹄云城往”、“青山冰棱白雾迷”,其快乐目标仍是“银涛起伏胸淡远,静心破局慧不离”(《征途》);即便从上海到贵州相距三千六百里,不得不“辞妻儿迎朝霞,立功德于西行”,其快乐目标仍是“托匠心印初心,栖云上了分明”(《西行偈》)。
由此可见,一个丰厚中道的文化担当者,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自在法身,其知行合一的追求和努力,有多么执着坚韧,同时又轻淡无为,不事张扬。回馈家乡、借力发展其实历经艰辛,但于法身自在处,终是一场“因缘合和皆无意,千手莲花净雨归”(《游白云岩》)的无为修行。
邓君长诗《云城咏桥》是一幅云城画像,都匀是美丽桥城,观品都匀,须从“桥”入眼入味。诗曰:“东山晓日照般若,南楼夜月浸婆娑。”“西峰缕云牵风语,北岭七星动银河。”“灵岩花雨随缘洒,龙潭春涨锦鱼乐。”“梦遇观澜俱福报,鱼石朝宗拜弥陀。”该诗异常精妙,古都云的“东山晓日”、“西峰缕云”、“南楼夜月”、“北岭七星”、“梦遇观澜”、“灵岩雨花”、“龙潭春涨”、“鱼石朝宗”等“云城八景”,均被诗人艺化入诗。在云上桥城的规划中,“云城八景”还将被幻化入桥,最终形成一桥一文化、一桥一故事、一桥一景观、一桥一主题、一桥一风格、一桥一灵魂。这个文化、主题、灵魂是什么?终究还是“照般若”、“浸婆娑”、“拜弥陀”,终究是“一弯白练绕匀城,曲桥梳妆流祥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灵魂。世人“到都匀去看桥”,必读这首《云城咏桥》,否则难以走入桥城,亦难以从城中走出。同时亦要把握这个法身灵魂,与邓君一起援诗、援武入道,否则难以走进其繁多的诗文著作和武术招数,亦难以从其诗文和武术的迷宫中走出。
《云城咏桥》是都匀的画像、概貌,《文峰颂》则凸显都匀的核心点,文脉、龙脉、人脉“三脉汇聚呈文峰”。文峰塔直立,文峰桥横卧,文峰园绵延,文峰塔、桥、园为传统三风景,姿态各异,奇正相生,这就是“三峰横竖多奇正,三生万物大衍中”。即将建设的“文峰阁”新精品酒店、“文峰苑”景观住宅楼、“文峰公馆”四合院,为什么要“文峰阁内绣玲珑,文峰佳苑丽江景,文峰公馆凝雕工”呢?因为必须“荟萃历史文脉风”。所以文峰新景区的打造,是传承都匀优秀的历史文化基因,与创新赋能、与时俱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是以文化为灵魂,用商业、旅游双轮驱动模型,实现多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邓君异常崇敬开都匀文脉、行民风教化的张翀、邹元标、陶廷杰、唐文升等都匀前辈先贤,他们“苦辛精进事中磨”、“捐资兴教振文脉”、“造福民生连两岸”,由此带来“阳明心学满天霞”、“合一天人气自华”、“百姓千年碑口夸”、“文升功德传泓嘉”(《东山怀古》)的文化繁荣景象。
邓君创作凝固时空之诗,抒写穿越时空之桥,终究是一种法身示现,正谓“云上桥城牵古今”、“剑江十里涤胸襟”、“文光为质颂天心”(《云上桥城》),正谓“读书与写作,构架了生活的品质,承载了文脉的流淌”(《成都印象》)。
五
为什么邓名先生写了《一诗一吟》,还要到黔南都匀写诗,写“云上桥城”凝固之诗,写“云城诗话”穿越之诗。我以为还有一个深层的堪舆学上的缘由,堪舆环境总在悄无声息中以人身不由己的力量影响人。人在堪舆环境中,既是主动者,又是被动者,既是自主之人,又是被迫之人。人为什么需要堪舆学上的优质环境?首先得了解人类浮躁与烦恼产生的第一动因。
人类有一个大问题、大矛盾。二OO九年美国费城出版一本名为“A Stubbornly Persistent Illusion”的书,意为“不断持续之幻觉”,是霍金对爱因斯坦科学文集的点评。开篇引言第一段话说——人类活动的舞台是空间,有一台普适的钟制约着时间。但在一九O五年以及之后的十年,爱因斯坦证明,无论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航行在飞机上的,还有假设在室女座星系团某处饮茶的,或者正被黑洞吸入的观察者,这个普适的钟(Universal Clock)已经不存在,因为宇宙膨胀加速了。霍金在《时间简史》书中形象地说,宇宙膨胀就像不断吹胀的气球,星球就像气球表面花花绿绿的点,气球在变大,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在扩大。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膨胀推动星球旋转造就的。宇宙膨胀导致行星加速,今天的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比千年前的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显然是缩短了。时钟能够显示这个差别,比如只有二十三小时吗?显然不能。因为时钟产品取自自然的材料特性,对自然物质的同属依赖性,会使其指针旋转与行星运动的加速保持一致。
人作为灵性动物,其身体及其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自然,而且越来越脱离自然,人已经在很多方面不按大自然的气候和作息规律来生存。相反比如蛇和龟,可能它们的烦恼没有人多,因为它们依靠大自然生活,可以蟠居阴处,抱阴守阳,岿然不动。我们却在空调房里面,水果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已经不依靠自然季节来生活。
人对自然轨道的脱离,导致人的灵肉不能随着加速的宇宙膨胀一起调速,这个速度上的牵扯造成一个大问题,就是人的浮躁、烦恼不断加剧。宇宙膨胀加速,导致不能随之加速的人体产生与日俱增的浮躁与烦恼,这跟我们坐车晕车是一样的道理。人体的灵肉构造和心率,跟不上快速前行的汽车速度,于是就晕车了。我们的烦恼和浮躁,就是晕地球、晕宇宙。
那么人要消除浮躁、烦恼,办法有两个,即一动一静。所谓动,就是增加肉体运动来赶上宇宙膨胀速度,但在实际上做不到。因为人的灵肉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质材料,人没有办法能够准确做到——跟宇宙中所有膨胀的物质“大合唱”一起“同调”。相反因为“不同调”、“不合拍”,反而导致人的身心更加浮躁和烦恼。这就好比晕车的人在车上手舞足蹈运动,期待与汽车的快速前行“合拍”,结果反而造成新的不协调,结果呕吐不止,晕车更加严重。
消除浮躁、烦恼,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养静,犹如晕车者需要安静一样。因为跟不上宇宙膨胀,那就干脆不动,所以要返本还原,这就是“反者道之动,负阴抱阳移”(《大雪》),回到能知的法身境界,禅定静养,而不能自我膨胀,自寻烦恼,恶性循环。
最深的养静是禅定,用静定、禅定来应对宇宙膨胀,不是冲突对抗,而是淡化消解宇宙膨胀对人体的消极危害作用。用俗话讲,就是你动我不动,你就动不了我。中国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成拳的浑元养生桩,强调“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即是应对宇宙膨胀造成浮躁、烦恼的根本大法。月亮走我不走,地球走我也不走。我要去掉所知,回到能知法身的禅定境界。
都匀是个特别适合静养、禅养的地方,特别适合写诗的地方。都匀这个城在青山绿水中,青山绿水在城中,它是屈指可数的联合国认定的全球绿色城市,这是旅游休闲、康养禅养的物质条件。任何一种适合康养、疗养的环境,首先必然是适合静养、静定的环境。
按照中国古代堪舆学的标准,宇宙创生时出现的宇宙背景微波辐射,包括宇宙星体电磁辐射,古书上说这种宇宙生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依山而行,傍水而憩”。所以古人讲堪舆风水,是说要让流动的风息把宇宙生气、元气传送过来,然后让水把它拦截聚拢,即藏风聚气。宇宙生气、元气,是人生康养、禅养的第一养料。而都匀无疑是一个极大、巨大的元气养料库,可称为“元气都匀”。我写都匀的诗,有两首谈到“元气都匀”概念,同时提出“止意城”、“琉璃波”这两个关键词。
第一首是《都匀止意城》:“环山绕水止意城,游神飞仙可安身。玉带腰缠布神局,剑江波起照天心。”人的意根意识如游神飞仙迁移不定,但是到了都匀会停下来,所以叫“止意城”。地球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只供人们走马观花欣赏,过目即忘,而都匀则是止意城、目的地,它的元气会通过六根植入阿赖耶识,让人记住,并流连忘返。吉水有两个标准,一要弯弯曲曲、玉带缠腰,这叫有情水。第二要清,我去过很多有水的城市,还未见过像都匀剑江具备的这种唯一性,城市中心一百米宽的剑江河水,竟然可以游泳。“剑江波起照天心”,就是观测天象,不要光看天,还要看水,天象在水中。都匀剑江的水,能反映天象。
第二首题为《都匀剑江琉璃波》:“剑江微启琉璃波,太阳九子渡天河。玄武朱雀低头见,白虎青龙触手摸。”二O二O年九月初的一天清晨,我独自早起到文峰桥看水,水里边很精彩。水中倒影有两种——如果岸上建筑倒影在水中,水哗哗流走,撕碎倒影,这是凶水;假如倒影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死水,也不吉利。我站在文峰桥上,看到了“剑江微起琉璃波”——两岸有建筑或树木,天上有云彩,倒影在水中摇曳,翩翩舞蹈,呈现出最美舞姿。这种水面就叫琉璃波,即邓君《云诚咏》所描绘的“一弯白练越城过,桥曲蹁跹漾锦波”。这种“琉璃锦波”是上上吉水,也是文昌吉水,因为它能藏风聚气,涵养文武曲星。
“太阳九子度天河”,是说太阳系九大行星,在银河系中环曲重合周延时,你看水里边就是度天河。当我们仰望天空,天太高,在头上,会感觉自己很渺小。当你俯瞰剑江琉璃波,看水中天空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天上,很高大,都匀剑江就给人这种美妙的感觉。
在江河之水“漾锦波”,呈现“琉璃波”的地方,说明宇宙生气、元气被特有的山形水势拦截聚拢,已经“界水则止”、“傍水而憩”。人在这个地方造城定居,这个城就是“止意城”。止意者,凸显了法身自在与所在。
都匀山水在堪舆学上的优势,邓名先生的《云城诗话》多有提及。如《题文峰新桥》写道:“文峰塔影卧文峰,牵凤栖潭汇逸龙。玉带缠腰风际会,蟾宫折桂曲星恭。云城康旅布恢伟,内外循环道脉容。十里清江夜游景,桥城春气拂花浓。”何谓“文峰塔影卧文峰”?邓君在该诗的注解中说,文峰桥与文峰塔、文峰园紧密相连,寓意“三生万物”,汇文创廊桥、倡都匀文脉、兴教化新风、铸城市景观。“云上桥城”新建的文峰桥,西牵望江楼之凤凰饮水山峦,南连龙潭口逸龙碧波,使龙凤交汇、阴阳调和、风生水起,形成都匀“上善若水”之极品风水宝地,此即“牵凤栖潭汇逸龙”。剑江河水蜿蜒清澈,在龙潭口环曲后由南向西,形成对文峰塔、桥、园地块的环抱之态,福慧充盈,吉祥如意,这就是“玉带缠腰风际会”。“蟾宫折桂”寓意文风昌盛,人材辈出,金榜题名,文武曲星恭敬庆贺。这样的堪舆风水环境,待“云上桥城”打造完毕,必然形成“桥桥相连、岸岸相通、灯光熣灿、昼夜画中”的城市夜游生态圈,满城如沐春风,如亲暖阳,闲适安康,并花织蓠、诗满墙、人如流、福如海,真正造就出平安都匀、快乐都匀、醉美都匀、幸福都匀!
六
我们看一个城是否止意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站桩。站桩本身是一种风水堪舆法,而且是考察一时一地元气磁场优良与否之大法。在城市不同的方位和景点站桩,感觉和境界绝佳,此地便为止意城。在止意城中,宇宙元气充沛,阴阳五行磁场搭配合理,易于法身采纳吸收。人在禅定持桩的太极法身状态,身心所有甚微细处均为法器,与宇宙元气和五行磁场交流无碍。除开居住房屋,邓名先生在都匀很多地方都有持桩体验,状态安逸,境界绝佳,无疑功夫上乘。邓君的持桩意象诗,构成了《云城诗话》的精妙内容。特举数例说明——
今年清明假期,疫情反复,全国各地限行,邓君不能出行,亦不能回上海,于是蛰居都匀杉木湖畔,静心持桩。《匀城湖畔吟》记录了持桩的绝妙境界:“清明静定杉木湖,镜水涟漪空幻图”、“内外圆融成一片,本身俱足照虚无”。瘟疫肆掠期间,我常对人说,最简单的健身防疫法,是站大成拳浑元养生桩,把人体变成热能永动机,火克金毒。邓君早过了这个基础关,他的禅桩境界,已是人天合一、“内外圆融”,开启“本身俱足”的法身自在、智慧见性高境。
我看过不少都匀斗篷山的诗文描述和图片视频,但最吸引我的斗篷山,是邓君桩境中的美妙斗篷山:“抱一氤氲山水意,守元吉瑞岫云安。念头归空闲游远,收放红尘清净看。”(《游斗篷山》)这是真正把斗篷山写活了,首先斗篷山在持桩的境界中活了。世间美景,最美不过能够使人“念头归空”,使人“收放红尘清净看”的景致。一个地方,能够让人“寄情山水存真趣,回首轻看意自悠”(《游斗篷山·之二》),那就不仅是一处可供赏阅的景区景点,而是修行的化身道场了。
邓君首次登顶都匀东山,俯瞰都匀城,远眺剑江水,这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在持桩临风之际,“顶上桩功生静慧,身心内外寄虚空”的状态中出现的。登顶东山的最大发现、最大收获、最高境界,是在“桩功生静慧”、“内外寄虚空”之际,身心“化收日月精灵气”(《东山登顶》)的绝妙效果。
登东山如此,登西山亦然。“钟韵亭里育桩功,面临莾山万岭龙。清意徐徐营腠里,毛囊缓缓吐灵踪。”(《登西山》)身心与自然的交流,莫过于在桩境中沟通,达到“清意徐徐营腠里,毛囊缓缓吐灵踪”的状态和境界。
《燕山亭·立夏九龙寺钟韵亭持桩》写得更妙:“虚静碧空,缕雾牵风,松静渐生空有;珠滚盈盘,定慧中,幻暝环宙”、“清风穿身而过,叶肤吐纳中,息绵氤透;双臂托风,飘飘升仙,颤悦奔流,胜境与谁共有;神入蓝天,含空境,琴声悠奏”。这种境界异常迷人,在这样的桩境中,观景、修行、娱乐完全融为一体。
西山持桩还有一首,即《风入松·西山半山平台站桩》。诗中写道:“领虚百汇空灵气,微风拂,通体熏阳。”“细胞禅悦流云起,息行踵,物我双忘。双臂阴阳环抱,松风骨响登堂。”身心一片空灵,“领虚百汇”、“通体熏阳”、“阴阳环抱”、“骨响登堂”,而至“物我双忘”,这是持桩的最高境界。
持桩的境界,用文字记录下来,别有洞天。“诗书放笔润心境,写到空明意自悠”(《黄白游》),这又是一重风景。如果邓君只管自家门前三分地,自舒微躯,自安尘心,这便是小乘修行。付诸文字般若,与诸众分享,这是化身说法,是大乘修行,更是大成布施。
在邓君的人生中,大成拳道融入生活,不止站桩,一切事功,都是援之入道,吃喝依然,非道而何?都匀的饮品也是上道之物,如《品都匀毛尖》说:“白云小品泡秋意,绿影天光映日开。樱宁下行沉晏起,兼修内外玉涛来。一气三清入仙道,红尘大隐化凡胎。”我喝了五十年茶,这是第一次看到,都匀的茶,确非凡品,乃“樱宁下行”、“兼修内外”之加持物。《毛尖问茶》写道,“温香洗涤登仙境,叶叶菩提生喜欢”,这就是寓修、寓学、寓茶于乐于道了。或者说,都匀毛尖,在邓君口中能“入仙道”、“化凡胎”,本身即道也,禅乐亦在其中!
近几年我有一个习惯和追求,但凡读邓名先生写某地某景的诗偈,我并不想知道某地某景原生或人为的过往与当下状态,无论多美多真,终非究竟。邓君喜游,而于所游处,常持桩观景,吸气吐纳。我则不喜游,然若必游,惟愿游邓君所游之地,体验其游处持桩的境觉。我是初习修拳之人,最喜看邓名先生桩境所见之情之景,无论多与凡眼中之事实不符,甚觉必是了义所在;未入邓君持桩法眼、意象诗偈的风景,无论世间人如何夸赞有加,总感兴趣不大,其夸其赞概属知障管辖。邓名先生的站桩意象诗,是一道最美的人生、人文风景,是中国武林诗风的一大景观,亦是数千年人天合一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延续的一块文字里程碑。这块里程碑,除了以《煮雪》、《觉偈》、《悟偈》、《匀城诗话》等文字般若收藏,同时还以“云上桥城”的宏伟工程而凝固示现。
七
我最喜欢读邓名先生的诗,爱人及物及城,因邓名先生其人其诗的缘分、影响和激励,都匀成为我最关注和喜爱的城市之一。近两年我也不断在写关于都匀的诗,写了几十首,特选以下五首附会主题。
最近写的一首,是《昨晚梦见云上桥城》:“昨梦剑江千万状,龙腾虎跃吐声琅。晨起寻味何缘起,云上桥城现端祥。”一直关注“云上桥城”这个作为化身文化载体的凝固诗作,果然梦境发生与记录此诗的农历丁未六月,“云上桥城”的第一座桥文峰桥已全面竣工,现正在装修,年底将开张营业。
写都匀最早一首,是庚子年甲申月己酉日写的《游都匀文峰塔感赋》:“文峰塔前腰缠波,剑江一河转两河。来日必添锦上花,大成推手造仙阁。文峰塔助文昌运,一水环腰聚大成。君若翰墨倾天下,请绘都匀十桥景。”一开卷写都匀,便把遣词造句的灵感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文峰塔助文昌运”吧。且吾深以为,如自己有造诗作文之能之机,若不用来抒写都匀和云上桥城,那就真是委屈浪费了。
二O二O庚子年,在我的词典中,“都匀”是最大热词。庚子年乙酉月壬申日,北京时间巳时至午时,在都匀匀东贵州饭店会议厅一号厅,于“百家商会会长走进都匀活动暨都匀市人民政府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听到、看到几个关键词——其一,都匀将在从北至南蜿蜒曲折、玉带环腰流贯全城,宽达百米、其水质可以四季游泳的剑江河上,建造十座总名为“云上桥城”的文商旅廊桥,打造世界文化景观廊桥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桥梁博物馆;其二,作为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贵州园林城市的都匀,还是贵州唯一获得“全球绿色城市”称号的城市;其三,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我于本月初游后写了好几首诗偈的“文峰塔”;其四,首次听说并看到推介图片上,蓝天白云低垂覆盖的仙居处女地“归兰山”;其五,月初游览都匀城东的毛尖小镇,才知道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原来是毛泽东主席于一九五六年亲笔赐名,“都匀毛尖”再次出现在推介会视频和图片上,特别光鲜耀眼。
其时在会场上,汇集上述五大关键词,抒写一偈《观“百家商会会长走进都匀活动暨都匀市人民政府产业招商推介会”感赋》——“群英荟萃云上桥城,绿色共赏文昌美景。趣意必选归兰之地,歇心漫谈毛尖文明。”
当日下午,在黔南电视台气氛热烈的演播大厅内,伴随龙永图先生现场主阵的著名品牌节目《论道》之后,“云上桥城”建设工程宣告启动。遂作《祝贺贵州省重点工程——都匀“云上桥城”启动》——“云上桥城舞剑江,天赐神工盛开张。十桥造化十重景,龙脉飞腾接文昌。”
庚子年戊子月戊子日,“【拙见】宝藏项目推荐日——跟我去都匀”走进广州青云书院。我坐在第一排,近距离看到一位让人眼前一亮的熟悉面孔走到台前讲话,她就是两个半月前在“百家商会会长走进都匀活动暨都匀市人民政府产业招商推介会”上,热情介绍都匀旅游资源的都匀文化传媒创客孵化基地联合创始人李珊总经理。她当时推介的归兰山深深打动了我,顿生“趣意必选归兰之地”的朝拜之情。即日再见李珊女士,上午看熟眼,下午又换了装束,她头上那顶从未见过的帽子,为何这样熟悉?忽然想起——那是一座归兰山顶。
当晚梦见归兰山,梦中吟咏数句,惊醒坐起,稍事修改,题名《梦见归兰山——赠李珊女士》——“归兰之巅如君帽,梦见归兰诗兴饶。捧诗请问安身处,匀城尽早营新巢。天下群峰多尽妙,唯独归兰凌青霄。今世已老无长才,愿修文彩入圣道。”
愚作《梦见归兰山》发表一年半后,最近读到邓君写的《浣溪沙·归兰山记游》,无比亲切,十分喜爱。邓名先生全词为——“峰秀叠峦浮苍翠,清溪镜澈灵龟背,烹茗饮泉游子醉。层层石径通仙位,朵朵春云呈福瑞,独立山巅生智慧。”
那座我看似“如君帽”的归兰山顶,邓君比喻为“灵龟背”,非常形象,十分吉祥。这个“如君帽”的“灵龟背”,无比壮观与神圣。清朝文人吴旦的《贵山耸秀》诗写道:“纵使岱宗高万丈,若无孔子亦枉然。”于我观之悟之,归兰山亦然,亦未枉然。前因李珊女士的“如君帽”,后因邓名先生的“灵龟背”,归兰山的“层层石径”、“朵朵春云”与“独立山巅”,已然成为深深的亲历向往。在浓烈长久的向往中,犹如意念持咒修行,仿佛“通仙位”、“呈福瑞”、“生智慧”俱成现实,合而为一。快乐,幸福,感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