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Rare欣儿 2025-01-03 14:33:15

高尔基曾经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是啊,克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纠正别人的欲望,意味着你成长了,你控制住了自己“好为人师”的想法。

为什么人总喜欢“好为人师”呢?

这是人的虚荣心导致的,当你周围的人对你表示很尊重,主动向你提问题。

然后你的解答对他来说是有效的,你内心会很有满足感和自豪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但一个人正在想要醒来的人,不需要你多说什么,他自己就会去做。

相反的,若是在对方还没有需求帮助,你主动提供了,对方反而会不领情,觉得你是在多管闲事,惹人讨厌。

有些事情,总要让别人先去尝试了,痛苦了,主动找你寻求了,你再去解答,对方才会受用。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前不久,我刷到一个视频,主要说的是,一位妈妈教孩子洗碗。

起初,那位妈妈只是把洗碗这个任务交给孩子,孩子也没多问什么,信誓旦旦地说“好”。

第一次洗,孩子每个碗里都挤了些洗洁精,水直接大开着,洗一个放一个。

看着哗啦啦的水和大量的洗洁精,妈妈给自己做了很强的心理建设,按住了“好为人师”的想法,全程一句话也没说。

后面接连几次,孩子都是这么洗碗,但渐渐的,他发现,为什么自己洗碗花了好长的时间,妈妈洗碗却只用了十来分钟,很高效,然后孩子主动向妈妈询问经验。

妈妈亲自讲解、并示范后,孩子表示好,立马照做了,一点也不排斥。

试想一下,要是刚开始,妈妈就告诉孩子,洗碗的各种诀窍或者是要求,孩子会认真听么?

小孩子是这样,成年人更是如此,成年人的世界,只做筛选,不做教育,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多花一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在专业中深耕,努力成为领航人;在生活中感受,成为爱自己的人;在人情世故中成长,成为擅于交际的人。

有闲功夫纠正别人,不如先打磨自己,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让对方有危机感。

若想持续下去,必然要改变自己,不然就会被淘汰。

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当你不主动纠正别人时,你不用承担别人做与不做的后果。

因为人们在听取不是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的答案时,会本能的把结果与提问题的人挂钩,一旦结果不好,就认为是你不行,而不是他的错。

当你只筛选,不教育时,周围吸引的,都是一批优秀的人。

那些个与你不符的人,可能不是你淘汰的,而是对方先淘汰自己的,聊不到一块,自然没了链接的必要。

毕竟99%的提醒,不如一次事教人的实在。

0 阅读:7

Rare欣儿

简介:情感领域爱好者,分享好听的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