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号腊八节,无论贫富“吃3样,做1事”,寓意吉祥,安稳过冬

智辰浏览养护 2025-01-07 10:45:0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腊八节,这一天,其实是咱们中国人心里头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

说它大吧,不像春节那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说它小吧,又有点特别的意味,毕竟它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腊八一到,年味儿就慢慢浓起来了。

这一天,无论贫富,都少不了吃几样东西,做一件事,图个吉利,也算是给自己和家人讨个好彩头。

先说“吃”吧。腊八节的“吃”,讲究得很。

头一件,当然是少不了腊八粥。

这腊八粥可不是随便煮煮就完事儿的,得讲究点儿门道。

什么小米、大米、红豆、绿豆,再加上花生、红枣、莲子、桂圆,哪怕再穷的人家,好歹也得凑上几样。

腊八粥,讲究的就是个“全”,这“全”啊,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圆满。

老话儿说得好:“腊八粥,腊八粥,喝了腊八粥,年到门槛头。”这腊八粥喝下去,可不光是暖胃,还暖心。

腊八节的第二样吃食,那就是腊八蒜了。

腊八蒜,腊月初八这天泡下去,过不了几天,它就绿了,翠得让人心里头都亮堂。

腊八蒜,寓意啥?“算”日子呗!从腊月初八算到除夕,这一天一天地数过去,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

泡腊八蒜,其实也泡的是日子里那点盼头。

再说了,这腊八蒜泡好了,配着饺子吃,那叫一个绝。蒜的辣味儿冲淡了油腻,吃在嘴里,胃里暖,心里更暖。

第三样吃的东西,得说是腊肉了。

这腊肉啊,是腊月里的特色,也是冬天里的一种习俗。这时候,不管南方北方,家家户户的窗户外头,总挂着几块腊肉。

风干的腊肉,咸香味儿十足,炒个菜、蒸个饭,连空气里都飘着那浓浓的年味儿。

腊肉的寓意更不用说了,腊味儿越浓,年味儿越近。吃了腊肉,就像是把冬天的寒冷都压下去了,等着红火的日子到来。

说完了“吃”,再说说腊八节这一天得“做”的事儿。

按老规矩,这一天得祭祖。

“腊”字本意就是祭祀,这一天祭祖,既是对先人的一种敬意,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盼。

咱们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腊八节这天的祭祖,也叫“腊祭”,是对祖先的一份感恩。祖宗保佑着,家里头才有安宁,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不祭祖的家庭,也可以在这一天做点儿别的事儿,比如扫除。

腊八节一过,离过年就不远了,家里得拾掇拾掇,把旧年的灰尘扫出去,迎接新年的清气进来。

扫除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它寓意着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情都扫出去,留下的全是吉祥如意。

腊八节还有一个“做”的讲究,那就是泡腊八醋。

有的家庭喜欢在泡腊八蒜的时候,把醋也泡进去。这腊八醋泡好了,过年吃饺子、蘸馒头,味儿可鲜了去了。

腊八醋除了调味,还有养生的功效。

冬天寒冷,吃点醋,既开胃又驱寒,还能帮助消化,对肠胃特别好。

腊八节,其实是个提醒人的节日。

它提醒我们,年关将至,该准备的东西赶紧准备起来;它提醒我们,冬天虽然寒冷,可只要心里装着盼头,日子就不冷。

腊八节喝碗腊八粥,泡罐腊八蒜,挂几块腊肉,祭祭祖,扫扫屋子,一切都在慢慢变得有条不紊。

腊八节背后,也藏着中国人对生活的智慧。

冬天最冷的时候,正是腊八节前后。

冷归冷,可一想到腊八粥里那股暖暖的香气,腊八蒜泡出来的翠绿,腊肉里那浓郁的咸香,再冷的天儿也觉得不算什么了。

中国人的日子,讲究的就是这份希望。哪怕生活再难,也得在腊八节里多吃几口,吃得心里踏实,吃得来年有底气。

腊八节到了,无论贫富,吃这三样,做这一事,不光是为了图个吉利,更是让心里有个安稳的盼头。

盼着来年的日子越来越好,盼着家里人平安喜乐,盼着生活里的那些小事儿,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腊八节这一天,咱们不妨慢下来,给自己煮一碗腊八粥,泡一罐腊八蒜,再切几片腊肉下锅炒炒。

吃完了,坐下来,歇一歇,唠唠嗑,数一数日子。

年味儿,就是在这一天一天的等待里浓起来的。

腊八节,无论你在哪儿,无论你过得怎么样,都别忘了这一天的讲究。

吃3样,做1事,把心里的盼头留住,把生活的希望留住。

日子再难,腊八节的一碗粥、一瓣蒜、一块肉,都能让人觉得,这冬天也不过如此,春天还会远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王利民.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刘晓春. 民间饮食习俗与文化意义[J]. 民俗研究, 2018(3): 45-56.

张丽. 腊八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J]. 中国传统文化, 2020(1): 12-1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