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儿女长大了,父母就能省心。万一儿女的婚姻不美满,父母还是得操碎了心。
为儿女选一个靠谱的对象,促成一段美满的姻缘,这可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但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对象才算得上好对象呢?咱们得与时俱进,不能总按着老一套来。
01
说起房子车子,在婚姻里,它们真不是最重要的。想当年八九十年代,我们村有对年轻人要结婚。
男方问女方,婚前有啥要求?女方说:“我就去市里逛逛,住一个星期就好。”
现在看来,这要求多低啊,甚至有点可笑。
可那时候,村里好多人连省城都没去过,一年能去县城一两次就不错了;去地区城市住的,更是寥寥无几。
女方对城市充满向往,但她也明白,自己没法在市里安家。所以,能在市里住几天,感受那车水马龙,尝尝美食,就觉得特别幸福。
到了两千年左右,条件好点的家庭,都开始去县城买房了。有女儿的人家,要是女婿在县城有房子,那可是件骄傲的事儿。
村里人都觉得,女婿在县城安家了,以后去县城办事、卖农产品,就有个落脚地儿了。住旅馆?大家可不舍得,也觉得旅馆不干净,不方便。
人们对房子的渴望啊,就把买房结婚当成了家庭最大的目标。再后来,村里人陆续都去县城买房了,尤其是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套房。
有些混得好的,还去市里、省城买房呢。
好多父母都想啊:孩子一出生,就给买套房,等孩子长大了,就当婚房。
房子会涨价,早点买,既省事儿又省钱。大家都这么想,近几年,不少家庭都有好几套房了。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父母们有了房子才发现,儿女找对象,不一定在“房子所在地”工作。这难题就来了——要不要在儿女工作的地方再买房呢?
老一辈的人有房子,如果非让儿女找对象后再买房,那做人的格局可就低了。
其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房子价格虽然降了,但买房还是不容易。要是在大城市买,可能得负债累累,还得承担房价不稳的风险。
其二,有些年轻人靠父母能买房子,但这只能说明父母有钱,不能说明年轻人有本事。要是只看房子就喜欢年轻人,那眼光可就太狭隘了。
其三,用房贷捆绑年轻人未来十几年,父母怎么忍心呢?
其四,要是年轻人工作不稳定,买了房子后又换城市打工,那房子不就空着没用了吗?
至于车子,就更没必要强求了。几万块钱的车,大家稍微努力一下就能买。
在拥挤的城市里,车都没地方停,出行还不方便。上下班用不上车,买车有啥用呢?
贷款买豪车就更离谱了,只是增加了负担,满足了虚荣心而已,太掉价了。
02
咱们要的是“新三样”,找到未来的潜力股,那才是大有可为呢。
当然啦,咱们对儿女找对象,不能提出买房买车的要求,但也不能一点儿要求都没有。
跟着时代发展,为了家庭的长远打算,以下几点要求,咱们得主动提。
第一,要找祖上有德的人,这样才能福及子孙。
《司马光家训》里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祖上有德,就能给子孙带来好名望、好人脉。也说明子孙都有教养。
就像唐朝的文学家柳宗元,他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是北魏侍中,封济阴公;堂高伯祖柳奭还当过宰相呢;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父亲柳镇也曾任侍御史等职。
到了他这一代,子承父业,也进入了职场。虽然沉沉浮浮的,但整体生活还不算太糟糕。
一个家庭在一个地方德高望重,这无形之中就会规范子孙的言行举止。让好人变得更好。
第二,要找学无止境的人,这样才能一生自渡。
别笑话少年穷,也别欺负读书郎。
假如你的女儿有两个可以选择的对象:一个是农村出生的,但研究生毕业,还在努力创业,人也很阳光;另一个是富二代,但吊儿郎当,整天吃吃喝喝。
不出意外的话,女儿肯定会选第一个。因为他的前程是可以期待的。
一个能一辈子学习的人,他会跟着时代走,困难只是暂时的。他靠自己,也能取得成功。
第三,要找家庭和睦的人,这样才能齐心协力。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家庭:一家人就开一个小店铺,子子孙孙都稳稳当当的。
家庭作坊也许规模不大,但能解决所有家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作坊的工作还有一定的技术性。一旦规模大了,也可以随时分开干。
事业上齐心协力,这样的家庭肯定不会太差。要是你的儿女融入这样的家庭,也会被感染的。
日常生活中大家和睦相处,就能互帮互助,难关也能一起扛过去。
03
父母们啊,在儿女找对象的时候,可得学会“望闻切问”,精准把脉才行。
要看看对方的家庭情况、家人态度;问问未来的人生安排;听听社会的声音,跟着社会大趋势走。
人啊,住在大房子里过着负债累累的生活,还不如在出租屋里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呢。
人啊,宁愿找一个搭公交车去创业的人,也不要找一个借钱买车去兜风、混吃的人。
找对象啊,其本质是年轻人成家立业,可不是考验老父母买不买得起房子车子。
Da龄朋友婚恋,寻找人生的伴侣
大龄人士、姐弟恋、大叔恋
属于普通人的交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