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特网络”,曾经被印度自诩为全球最大的农村宽带项目,但根据近日一篇报道,由于早期的网络规划失误和实施不力,导致“巴拉特网络”的进展严重滞后,成本也飙升至惊人的数字。
原本应在2017年3月完成的项目,如今却遥遥无期,印度被现实“教训”了。
据悉,当时印度为了实现“数字印度”的宏伟目标,启动了名为“国家光导纤维网络”(NOFN)的项目,后更名为“巴拉特网络”。该项目旨在通过宽带连接印度的25万个乡级行政区和64万个村庄,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按照最初的计划,“巴拉特网络”项目应该在2017年3月完成,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截至目前,该项目的成本已经从最初的2010亿卢比飙升至超过13.9万亿卢比,而且进度严重滞后。
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巴拉特网络”项目的困境呢?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将原因归结为早期网络规划失误和实施不力。
他们认为,最初选择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的决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一技术虽然先进,但在印度的农村环境中却显得水土不服。它导致了质量和网络可靠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出速度。
此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村庄里对“巴拉特网络”项目硬件的存储和维护非常糟糕。很多设备因为缺乏妥善的保管和维护而损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这不仅增加了项目的成本,也拖延了项目的进度。
除了规划失误和实施不力外,“巴拉特网络”项目还面临着技术选择上的困境。
最初决定推出的线性宽带网络存在缺陷,它更容易发生光纤切断等问题。这导致农村宽带连接经常中断,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据一位高级官员透露,“巴拉特中心网络80%至90%的光纤网络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中断状态”。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凸显了项目在技术选择上的失误。
从最新的行业数据来看,全球农村宽带项目的成功率平均为70%,而印度的“巴拉特网络”项目显然未能达到这一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其他领先国家的农村宽带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例如,中国的“宽带中国”战略已经实现了对我国所有行政村的光纤覆盖;而非洲的“宽带非洲”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这些成功的案例与“巴拉特网络”项目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巴拉特网络”项目的困境,印度数字化进程的下一步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