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大唐的命运走向。这一事件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兵败身死,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然而,这一事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一直身处皇宫之中的李渊,在知晓兵变后,到底有没有派兵镇压李世民的军队呢?
这一切,得从人物与背景说起。李世民,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子,早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在唐朝初建之时,李渊为了培养太子李建成,特意下令“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李建成开始在朝中积累自己的势力。但李世民也不甘示弱,他四处招揽人才,开办文学馆广纳贤士,暗中积蓄力量。他还通过派出妃子长孙氏在后宫联络走动,得到了嫔妃及其家族的支持,在朝廷和后宫都有了自家的底气。
而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常何。出身瓦岗军的常何,一生经历颇为曲折。在大业年间,他跟随李密作战,如“李密率领骁勇将军常何等二十个游骑,带着上千名兵士围杀张须陀”,常何凭借此等战功成为李密心腹。618年大唐建立后,他敏锐地感知到归顺大唐才是正途,积极鼓动李密归降,李密听从他的建议后归唐。
但李密被杀后,常何被王世充俘虏,又投唐。他在李世民麾下征战四方,先后跟随李世民出征洛阳、讨伐刘黑闼、徐圆朗等,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深知常何的价值,尤其是常何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只因战事而随地调度,且他曾随李建成讨伐过河北,与各方都无太深瓜葛。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两年前,李世民将常何调进京城担任玄武门值守,还赐给常何金刀子几十枚,目的就是要常何收买玄武门的禁军,这一布局可谓精心深远。
时光来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突厥进犯,太子李建成建议派李元吉带兵出征,并且征调秦王府的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等。李渊同意了这个安排。消息传到秦王李世民耳中时,他的阵营中众人纷纷劝他先发制人,因为李建成调走秦王府大将,显然是对自己势力的一种削弱。此时,太白星又在白天出现,傅奕向高祖密报:“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听闻大怒,问责李世民,李世民则狡辩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害他,还说出二人“私通后宫”的丑闻,李渊大怒之下,责令李世民和兄长弟弟第二天一起来见他。
李世民趁夜部署,他的人马和常何早已串通好,埋伏在玄武门。兵变开始后,场面激烈,李世民一方与李建成、李元吉一方打得难解难分。而此时,李渊正在后苑海池上乘船游玩,当尉迟敬德身着戎装找到李渊,告知“太子和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解决了,秦王怕打扰了陛下,所以派臣来守卫”时,李渊大惊失色。
随后,尉迟敬德请求李渊颁布敕令,命令各军接受亲王即李世民的处置,李渊答应了。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这整个事件中,李世民成功掌控局势,可李渊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那么李渊到底有没有派兵镇压呢?从一些细节推测,李渊似乎是有抵抗意图的。一方面,禁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李世民一方战斗,这可能说明南衙禁军没有得到李渊明确的镇压指令,也有可能是被李建成一方误导,还有一种可能是李渊确实有调兵,但是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南衙禁军可能听到厮杀声后秉着护卫皇城的责任就贸然参战了,但李世民早有谋划,与北门禁军配合默契。
在玄武门之变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中,常何在玄武门这个关键地点成为了关键人物。他安插在禁军中的力量起了很大作用。李世民深知要想拿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把控禁军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多年暗中布局,拉拢常何就是其中最关键一步。
从整体局势看,虽然李渊有心培养李建成,可在事件过程中,他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应对策略来抵抗李世民的突然兵变。也许他没想到李世民会如此果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兵变。又或者他在那一瞬间,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禁军的战斗情况、局势的突然性等,让他的调兵计划没有起到镇压的作用。
总之,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皇位争夺中的一场大戏,李渊是否调兵镇压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确凿的定论,但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人物关系以及背后复杂的谋划,都让人对这段历史充满无尽的遐想。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皇位的更迭,更是无数人物在权力诱惑面前各种抉择的集中体现,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