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碧蓝清澈的玉清湖上,与城市新区和青青麦田相映成景。这幅天然雕琢的水墨丹青图,正是这里“水景扇形画,生态玉清湖”发展定位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槐荫区玉清湖街道深入推进“1225”工作思路,高标准谋划“一轴两翼多点”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贡献更多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水库而得名的玉清湖街道,辖区有“一湖四水一湿地”(黄河、南水北调河(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玉清湖水库、济西湿地)等生态资源。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街道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全域美颜”生态经济建设新模式。

这两年在网络走红的160亩百合花海,便是街道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的缩影。如果你现在到大李村百合种植基地走走,便不难看到,“农民主播”正在田间地头一边向“直播间的宝宝们”介绍当地百合种球的优势特点,一边展示村民采挖、捡拾、分选的过程。
据了解,大李村百合种植基地种植着白色、粉色等9种花色共160亩百合,年产百合种球45万余斤、百合花160万株,不仅可供观赏还能够入药等等。除百合自身价值外,街道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游客需求,举办百合文化艺术节、黄河大集等活动发展旅游经济。
“从立春开始到花期结束,百合从根到茎到叶再到花,都可以售卖。”大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友告诉记者,村集体正是靠着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百合实现村民增收、致富,获评“全省景区化村庄”的。

除了“生态产业化”之外,“产业生态化”同样是玉清湖街道促进区域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街道致力于构建汽车消费新场景,打造“一站式”购车聚集地。2024年玉清湖街道第二届汽车宠粉节等活动成功吸引百余家知名品牌参展,新引进汽车品牌3家,新开业汽车品牌4家。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汽车领域消费选择,还为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树起了金字招牌。
然而,这样的成绩在玉清湖街道办事处主任牛国蕾看来却“只是起点”。牛国蕾介绍,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发力,实施网格化精准管理,高效盘活保能汽车园、鲁航厂区等闲置资源。以汽车产业发展为主线,通过各类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促进汽车销售和展示活动。
“我们计划采用‘互联网+汽车’的模式,充分发挥社交平台自媒体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玉清特色的汽车销售IP,策划玉清湖汽车品牌宣介活动,以新车发布为宣传内容,营造汽车宣传氛围。加大扶持优质服务业企业力度,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提升规上服务业营收数据支撑度。”牛国蕾说。

数据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真正丈量发展高度的始终是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涓涓细流。
为真正做到让辖区居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玉清湖街道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头雁队伍领航行动,成立“玉清红·棚聚”第一书记服务联盟,培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街道机关、村居干部队伍,以组织优势撬动民生保障新动能。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过渡期“四不摘”要求,保持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政策稳定衔接,对脱贫不稳定户实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
深化“玉润民心”救助品牌,通过“困难群众集中申报日”活动实现救助申请“一窗受理”,建立“三主动”工作机制落实急难型临时救助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每月联系人+季度走访”制度,整合志愿者网络提供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打造“清力助老”养老服务品牌,对玉清湖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困境儿童“学校+村居”联合探访机制,依托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实现监护状况实时监测。
实施“玉珠温暖微就业”驿站项目,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在东谢屯村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创业孵化园,启动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和场地支持,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从“生态经济”到“发展高地”,玉清湖街道用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里既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栖居,也有“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这颗济南西部的生态明珠,正闪耀着愈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