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正施压他国限制与中国贸易,同时特朗普暗示可能降低对华关税。此消息一出,再度引发全球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动的高度关注。
特朗普政府以关税豁免为“诱饵”,胁迫数十个美国贸易伙伴限制购买中国商品,试图构建“对华贸易封锁联盟”。其要求美国盟友提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妄图降低中国制造扩张速度,将中国挤出全球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特朗普政府把关税手段运用到极致,以为借此可达成诸多目的。
针对美方举动,中国商务部强势回应,总结起来为15个字: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中方强调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若出现此类情况,中方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表明中方在国际贸易博弈中坚定捍卫自身权益的立场。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盟友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的态度耐人寻味。日本经济大臣率代表团与美国进行贸易协定谈判,最终仅确定未来举行第二轮谈判,日本未能获得美国关税豁免。日本首相石破茂称美日存在严重分歧,日本汽车产业人士抱怨美国一边要求日本对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加征关税,一边却不愿对日本汽车关税松口。韩国媒体则直言,限制对华贸易将使韩国企业损失惨重,美国此举是对其他国家经济主权的侵犯。
东盟作为美国加征关税的重点对象,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在对华贸易方面也展现出不同态度,不仅着手取消对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加征关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时还表示愿意推动中欧经贸向前发展,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围堵中国”的计划在现实中遭遇重重困境。其一,他宣称与75国达成“协议”,但该“协议”缺乏细节。路透社调查显示,阿根廷、巴西、印尼等关键经济体明确拒绝配合美国对华施压。阿根廷总统米莱在签约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后公开表态,中国是阿根廷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其二,美国开出的条件不切实际。以越南为例,美方承诺给予关税豁免,却要求越南企业使用的“美国成分”超20%,而越南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强行替换将使成本飙升30%以上,连亲美的越南工商部都无法接受。其三,美国企业“用脚投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4年产量占全球60%,苹果75%的供应链仍在中国,商业现实与特朗普的“政治表演”严重脱节。
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难以撼动的地位。中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能提供丰富且高质量的产品;庞大的国内市场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与众多国家建立起紧密的经贸联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核心角色。这些优势构成了中国应对贸易挑战的坚实底气。
贸易(资料图)
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自身也遭受重创。美国宣布对等加税当天,道指期货暴跌1500点,苹果、特斯拉等巨头市值蒸发超3000亿美元。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设备巨头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但中国反制关税使其对华出口成本激增50%。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骤降90%,联邦政府不得不拨款280亿美元补贴农民。美国封杀中国制造的同时,自家产品正被挤出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在华销量暴跌42%,不得不关闭4家工厂,波音客机被中国拒收,英特尔对华出口成本因中国反制关税增加84%,长江存储趁机抢占30%市场份额。
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朗普政府的贸易霸凌行径违背这一潮流,注定难以得逞。各国应清醒认识到,与中国开展正常经贸合作,符合各方长远利益。企图通过牺牲与中国的合作来换取美国的所谓“好处”,最终只会得不偿失。